丁贞春,济南市永长街回民小学书记、校长,本科学历。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市中区教学能手。她坚持“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育人理念,学校开设了“翰墨书辉”“读经诵典”等多门特色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多年带领教师致力于小学课堂改革研究与实践,创建了“乐学型学本课堂”学习模式,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济南市永长街回民小学创建于1930年,位于具有“天下第一泉”美誉的趵突泉西邻。坚持“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育人宗旨,发挥“孔子学堂”“石京书院(以老校友欧阳中石先生及夫人张茝京女士名字命名的书院)”的作用,让学生读经诵典、习练书画,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身心,修身力行。近几年来,学校在丁贞春校长的带领下,秉承“为会而学,为学而教”的办学理念,践行乐学教育,大胆进行课堂改革,经过七年的执着探索,创建了“(QTW)乐学型学本课堂”学习模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迅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让少数民族学生真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在此后的日子里,学校迎来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同仁。为解开“拳法”的套路之谜,陶继新先生前往永长街小学,通过与丁贞春校长的对话,解读了其乐学课堂的密码。
巧取支点 撬开课堂改革大门
【丁贞春】我校创建于1930年,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进入新千年后,受周边环境、择校热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数量骤降,优质生源减少,加之部分骨干教师远谋高就,教师年龄偏大。课堂上,学生思维不活跃,表达不积极,启而不发,心绪漂浮。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打破沉闷课堂,树立学生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成为学校要破解的一大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创建了“(QTW)乐学型学本课堂”学习模式(以下简称“乐学课堂”)。
【陶继新】开拓者,总是不惧困难。你们学校当时形势如此严峻,要想“起死回生”真有点“难于上青天”。一般人处于这种情况下,多会不思进取、怨天尤人。可是,你们为什么坚持要变?因为您与老师们心中有孩子,有对教育工作的忠诚。而孩子们只有一个童年,你们要让孩子在人生美好的年华在学校里学得快乐并学有所得。可以说,珍视童年是一种价值立场,且影响力深远。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是当下的幸福,更会将这种幸福延伸到他们未来的生命中。这种正向的发展动力,恰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实证明,你们鼓足力气,不但“变”了、“通”了,还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丁贞春】面对困难,我们学校一班人没有畏惧和退却,而是针对实情,全面思考,系统分析。我们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何让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是我校寻求新路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在师资、生源、家长、社会等众多变量中,教师是关键因素,学生是最终目的,而课堂,这一师生共处时间很多的场所,就应该成为变革与发力的主场。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尝试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此,确定了“以课堂改革为支点,撬动学校新发展”的基本思路。
【陶继新】课堂,不只是教授知识与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智慧碰撞的生命场,是孩子心灵愉悦与人格升华的道场。正如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所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关键场域就是课堂,什么样的课堂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具备正能量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才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必由之路。任何改革,选点极其重要;选好课堂改革这个突破口,则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学生多方面素养的提升,走向生命的灿烂。
【丁贞春】选准课堂改革这个支点后,如何“撬动”出良好的开端乃至新的辉煌呢?首先引领干部教师高度认同,及时跟进。我校团队文化中很闪光之处是“师德好,朴实无华”,只要是对学生有利的事情,能很快达到思想一致,并能迅速落实,这是我校课堂改革成功的关键;其次,是目标定位准确,措施有效,方法得当,使改革没有走弯路。
【陶继新】我不但为您的使命感所感动,也很感慨于您的智慧。因为全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者非常多,可真正取得丰硕成果者却“几希矣”。如果头脑一热,不假思索地“干”了起来,往往会步入失败的怪圈。尽管改革有时要付出失败的代价,可每一次失败对学生的人生成长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可喜的是,您既热情积极又进行了科学思考,所以,才有了后来改革的成果。
【丁贞春】科学分析,果断决策,稳步推进,是我一贯的工作风格。在提出课堂改革之前,我就认真分析了课堂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师资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时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43岁,骨干教师比例较少,在理解和运用新的教学技术方面,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这对学校、教师的发展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陶继新】年龄较大的老师,多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维定势,改革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挑战有时会带来阵痛,可也迎来自我蜕变与超越的机遇。前几天到你们学校听课的时候,就有慕名而来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等三个区县的教师,他们认真学习你们的改革经验,而且个个颇有收获,满载而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但使你们学校的老师及孩子们有了很大的收益,还让更多学校教师“学而时习之”,去推动更大范围的改革。
精选路径 生发课堂巨变之势
【丁贞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前几天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向各位教育同仁展现了学生的精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精心呵护学生成长,把课堂当作主阵地,准确把握学情,找准薄弱点,一点一点锻炼、培训、指导,不断积累学生亮点,不断壮大学生成功,努力使学生瞬间的精彩化为发展的永恒。“生表师内”是很好的诠释。课堂教学改革,离不开学生这一当仁不让的主角,而良好的表达和适切的沟通,则成为学生个体发展和团队进步的凝合剂和推进器。面对我校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把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当成大事来抓。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忙于生计的家长无暇与孩子交流,家庭读书氛围也不浓厚,导致多数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丰富,思维打不开。所以,在乐学课堂中,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充满自信地“放开说、学会说”等素质的训练和培养。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特别深远的意义。
【陶继新】“让学生放开说,学会说”说得好!我在参加一些全国大型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时发现,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畅所欲言、大胆而言者,并不太多;这些当地名校的学生,何以说得这么少,甚至说不好呢?关键不是遇到了大场合不敢说了,而是平时没有形成大胆说的训练与习惯。其实,在孩子与同伴玩耍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表达的需求,甚至是比较强烈的需求,其中也不乏语言天才。可由于在很多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尤其是剥夺了学困生说话的权利。久而久之,上课的时候,学生就很少说话,甚至不说话了,六年下来,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得了“失语症”。更可怕的是,由此还扼杀了孩子们活跃的思维,非但不再快乐学习,反而视上课为心力交瘁的苦役。再看看你们的孩子,完全是另外一种形态。前些天听你们的数学课,那个作为“学术助理”的小女生,落落大方,从容而谈,整个课堂上,她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张弛有度、舒卷自如。特别是在调动学生质疑问难方面,简直达到了极致。韩愈所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岂虚言哉”?孩子天天如此上课学习,该是何等的幸福!
强化措施 推进课堂改革进程
【丁贞春】认识到位、理念提升后,就要发力推进。主要采取了行政推进、活动推进、专家推进和评价推进等策略。
在课改初期,制定了“五个一”行政推进机制,班子成员全部深入课堂,每周人均听课节数达到二十节以上。干部教师的坚定决心和超强执行力,使课堂改革如火如荼,教师们义无反顾地进入了新模式实践操作阶段。
【陶继新】只有当老师们自行成为教学改革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其才有能力和动力以方法为手段实践新课堂。就此层面来说,你们的班子成员不但形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共识,也下定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改革决心。而班子成员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之中,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还会形成一种“不令而行”的推动力。因为老师们对于领导所说,不只是“听其言”,更会“观其行”,然后才会采取相应或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的。看来,真正进行大的改革,需要的不只是决心与信心,而且还要有教育的智慧。
【丁贞春】活动推进主要开展了“系列课堂研讨活动”和“多种学术交流活动”。课改初期和中期,开展“流程达标课”等系列活动。后期主要进行同课异构等活动,使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陶继新】课堂改革需要领导的重视与理论的指导,更需要群体的积极参与。只有当改革成为师生自己想做又做成的事时,才能在他们心里定格为一种不再衰竭的力量。而一系列的活动推进,激发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让他们品尝到改革的艰难与喜悦。同时,你们并不是停留于外显的层面,而是从模式构建的那一天起,就有了长远的发展目标。不是一次抵达,也不可能一次抵达;而是阶梯型发展与内涵性转向。这样,就有了改革的计划性与纵深感。当然,不是因为一时的课堂热闹景象而急忙传播“经验”,而是扎实深入与持续不断的探索,从而形成具有生命张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样态。这个时候,你们未必“广而告之”,却自然而然地拥有“四季”,拥有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丁贞春】为保持教师的研究热情,仅靠学校内部不停的实战是不易实现的。因此,要不断增强教师深入研究的新鲜感、趣味性,持续激发教师的活力,让教师乐此不疲。课改中期,打开了校门,“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多种学术交流活动,让研究始终成为一潭活水,不断深化发展。
【陶继新】“走出去,请进来”不但开阔了老师的视野,增加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更让他们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当其价值得到更多人认可的时候,就会在心里升腾起一种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内化成一种继续努力的能量。同时,在更多地方交流与展示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会在不同的舞台上,发现其他地方老师的可取之处,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择其善者而从之”。于是,其教学水平就不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滑移,而是不断地提高、升华与跃迁。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强调在交流过程中建构知识,知识是学习者与他人磋商互动的社会建构的结果;成长,即成为老师们自我追索与价值实现的过程。当他们能够聆听到自己生命成长拔节声响的时候,才能拥有一步步迈向“更上一层楼”的心理企望与实际行动,也才能拥有一种盎然而超脱的姿势和永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丁贞春】专家推进。课改的不同时期,邀请不同专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使研究的层次不断攀升,不断地为教师答疑解惑,避免教师出现无法操作、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
【陶继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会不断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老师们可以自行解决,有的问题则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再请相关专家来讲的时候,便做到了“有的放矢”。这不但可以及时地解决问题,也会增强老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尤其是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有针对性的培训”中冲出围困。这样,不但提升了老师的理论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让他们以强大的优势领先一步。
【丁贞春】如何让课改始终是“进行时”,还采取了评价推进。制定了新的课堂评价标准来评价课堂。还增加新的标准评价教师业绩,在教师的评优论先等评价中,把乐学课堂的质量当作一项重要的指标,意在让教师把工作的重点始终放在课堂改革的研究中,放在全面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上。
【陶继新】课堂评价标准的实施,是课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它不但可以起到激励老师们进行课堂改革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一种文化。即大家从开始对标准制定的初步认识,逐渐发展到心理的认可。有了这种心理认可,才能产生文而“化”之的意义。美国学者帕梅拉·博洛廷说:“一种文化的存在就意味着人们分享了共同的意义系统。”当课堂评价标准逐渐制度化,成为制度的文化存在,就不会仅仅框限于某种外在规约的价值,而更会逐渐形成一种精神氛围与心理空间,使得范域内生活的人们心生敬畏与信赖。看来,乐学型学本课堂改革,还不只是方法技巧问题,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属于你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文化。
创建模式 促进育人目标达成
【丁贞春】我校的课堂改革,就“模式”而言,需经历“建模—淡模—脱模”的过程。课改初期,教师在更新观念的同时,更喜欢学习操作的方法,需要“一根拐棍”,就是学习模式。所以在最初阶段,根据乐学课堂的特点、基本要素,不同课型分别建构了课堂模式流程,所有教师都按照模式流程上课,使集体研究主线明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陶继新】变革课堂的更多阻力并非来自学生,而是老师;所以,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就不可能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必须要求所有老师变革教学方式。开始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变革起来就会让老师们无所适从。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模对于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必需的。这不但具有科学性与符合学校实际的特点,而且也让人人都能有“模”可依,有法可学。
淡模与脱模是建模的发展与升华。如果说固定模式更多游戏于“技”的层面的话,淡模尤其是脱模则有了“道”的况味。因为它在关注模式的科学价值的同时,又融进了自己灵慧的教学风格与碰撞后的独特思考,从而让其课堂教学具有了“这一个”的特点,以至有了浑然天成、出神入化之妙。
【丁贞春】教师对于乐学课堂的流程操作熟悉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即采用“小助理主持课堂”“大同学智慧指导”的全新学习模式的运用阶段,也是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阶段。我们多次邀请在有效教学法理论和学本课堂的原理、操作方法研究方面有独到建树的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来校对教师全面系统培训,深入课堂指导,并共同进行了教学系统重构,总结提炼出了全新的“(QTW)乐学型学本课堂”学习模式(乐学课堂)。该模式中的“QTW是“问题”“团队”“智慧”三个词英文首字母的合写,是这一模式的三个核心要素。即以问题导学为主线,以团队学习为平台,通过教师智慧点拨,实现人人都会高质量乐学的目标。
【陶继新】“小助理主持课堂”如同课改中的一弯新月。不只培养了学生“课堂教学”的能力,更让教学拥有了生趣与效率。鼓励学生作为“小助理”的学习方式,虽然打破了原有的课堂结构与主体角色,然而,却成为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极宝贵的经历与体验。小助理与同伴们属于同一个语言系统,其言更能切近孩子们的心理与特点。有些问题,自己心里懂了,未必能够讲出来;即使讲出来,未必能够让学生听明白。为了让学生听而明白且乐于学习,小助理不但要认真备课,还要随时准备应付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比起小助理,作为老师的“大同学智慧指导”则有点相形见绌,话语很少。不是不会说,也不是说不好,而且主动退出,让位于学生。当然,重要的关节点上,需要点拨时也要挺身而出,给学生指点迷津。这甚至颠覆了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乐学成为可能。
【丁贞春】我校乐学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位同学绽放精彩”。这里的“同学”,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人文、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知识建构和智慧增长,实现了“大小同学”共同绽放精彩。它依托八种课型、五步流程、七个行动要素、四种学习工具,有效实现我校“会学习、善合作、爱健体、乐审美”的育人目标。
【陶继新】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认为:“人的生命不是独立存在的,真正的教育应从其生活的所有场域着手。”我们今天所谈诸多问题,如课型、流程、行动要素、学习工具等,是一个宏观视野与微观切入的构建,是一个让翅膀变硬的大工程。正是在这个构建过程中,你们的模式才有了更具科学性与更有可操作性的特点。这需要专家的指导,更需要老师们的思考与实践,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高远的发展目标,以及让孩子们真正快乐学习的意愿等,是不可能下如此之大功夫的。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比如小助理的培训、学习小组的创建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绝对不是一日之功。一个已经有了教师资格证书的大学本科毕业师范生,走上讲台之前尚且需要培训,更何况年龄这么小、知识也不丰富的孩子呢?但是,孩子们有一点是大人不具备的,就是没有多少固定思维的束缚,也较少精神的负担,特别容易接受新事物,还很想表现自己。正是有了这些特点,培训尽管有一定难度,可多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不只是分开组,让每个学生发言的问题,还有其小组如何分工、怎样更好合作以及组织建设问题;而且也不是老师简单讲上一遍就能立竿见影发生效用的。它需要很多次的培训,也需要老师的耐心与学生的积极主动,还需要科学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略“路标”等。你们一往无前,终见成效,真的令人敬佩!
迸发效能 绽放学生无限精彩
【丁贞春】学校课堂的改革,实现了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华丽转身,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多元学习,传播人生信念。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学习方式的更新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的取得需要主动发展,主动发展需要研究,研究需要理论学习,需要实践智慧,需要教师从实践型向研究型、智慧型转变。最终,学生喜欢、信任教师,教师也对学生充满期望和热爱。
【陶继新】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发展源于交往,而教学即是交往的高级形式。”师生间的交往作为一种社会性互动为知识建构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而由此形成的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又反作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的自由心灵得以舒展,从而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天天游刃有余于这种课堂之上的老师,真正找到贴合自身价值的人生印迹,整个身心都会愉悦起来,以至让其人生都充满了活力与快乐。
【丁贞春】学生的学习能力快速提升,个个变成“领头雁”。每个同学都能根据个人所长担任不同的学科长,成为小组内这一学科的“领头雁”,带领组员在小组内不断成长。这种学习方式,彻底打破了课堂的沉闷,使学生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回了自信,变得自然大方、善于交流,主动探究,课堂变得活跃,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差距逐渐缩小,学困生得到有效帮助,实现了人人智慧乐学、个个精彩绽放的目标。
【陶继新】学生在课堂之上所享受到的这种成功感,带有一脉潜在的理性之光,又会激发学生继续努力,进而把自主与合作学习等当成一种快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来,快乐学习是很高的学习境界。无独有偶,西方心理学动机唤醒理论研究也发现,更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极佳的唤醒状态下,如兴趣、焦虑和挑战等;厌倦的学生几乎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据此更为深远意义是,六年小学课堂学习的快乐,还会积淀成一种快乐的心境,并向未来延伸,甚至让其一生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