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湖北省委就“大学生就业创业”到武汉几所高校调研时,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诉苦”说,部分大学生求职者缺乏责任意识,说走就走,“怕迟到了挨批评”、“跟女友分手了”等也成为其辞职的理由。武汉科技学院就业中心负责人指出,在大学生就业相对较为困难的今天,部分大学生动辄用匪夷所思的理由“炒公司”,受伤的不只是用人单位一方,甚至还会影响到高校就业工作开展以及其他大学生求职。
大学生辞职理由很“雷人”
近日,一条大学毕业生辞职理由很“雷人”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报道说,重庆一位铜梁籍大学毕业生田枫(化名),面对来之不易的好工作,在上班第二天就以“上班要早起,无法睡懒觉”为理由“踹掉了”。
在武汉大学的一场招聘会上,浙江一家房产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介绍,公司从9月份开始就在一些大学招聘,本来对有的学生很满意,但在后来的试用期中发现,有学生对公司不能开QQ很不适应,他们认为“这个年代不开QQ就不是正常的”,最后没干几天就辞职了。
何川是湖北荆州一家培训结构的负责人,一些员工的莫名离职让他有些“欲哭无泪”。一名大学毕业生提出辞职的理由是“跟女朋友分手了”。还有毕业生提出辞职时“说走就走,一天的交接期都不给公司”。因为是培训机构,老师突然离职难免会影响到教学秩序。
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武汉完美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统洲介绍,公司对新招聘的1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培训,第一天竟然有5个人没有到。刘统洲联系其中的一名“员工”,对方说:“起晚了,怕迟到挨批评,所以干脆不去了。”
毕业3个月连“跳”3家单位
武汉某大学新闻学硕士杨洋,在走入社会的3个月里连“跳”3个单位。据温州大学对学生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工作第一年跳槽率在70%左右”。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表明,有三成大学生毕业一年就换掉了工作。一家企业负责人说:“公司里‘80后’的新员工3个月内流失率可达60%以上。”
面对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流失严重的现状,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一开始感到很困惑,但后来通过与这些离职的大学生交流才知道:“他们走的原因很多,比如工厂的工作环境不好,待遇一般,看不到前途在哪儿。”
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的小林毕业一年,已先后换了3份工作。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做传媒采编,干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工作环境压抑,工作量大。关键是,公司对我们这个小部门不够重视。”于是几个同为新人的同事接连离职。
一位毕业后先后在两家私企工作的大学生表示:“跳槽很正常,主要原因还在于公司对员工素质要求很高却又不愿意提高工作待遇。如果是好的工作,谁愿意走?”更有大学生直言:跳槽不存在任何理由和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利益,“谁给钱多就跟谁干,哪儿的待遇好就去哪儿”。
刚毕业的大学生,频繁跳槽好不好?对于这个问题,中国调查网调查的数据显示,在300多名参与者中,认为不好的超过了90%,认为好的仅占8.6%。但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的现状,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就业要有好心态更要会规划
湖北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每次招聘都是一次巨大的付出。他认为,员工动辄辞职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失,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现在,一些企业为了避免大学生频繁跳槽的损失,招聘时公开宣称:“应届毕业生免谈”,这让一些大学生感到很无奈。
“一个企业能不能留住人和发展好不好,管理很重要”。一位工作了两个月的应届毕业生说,员工跳槽用人单位也要找自己的原因,不能单方面责备谁。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素质导师李松认为,大学生求职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避免随意跳槽,作为用人单位也应通过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待遇、福利和发展平台等方式来留人。
武汉一所新兴高校的毕业办负责人坦言,学生频繁跳槽会对就业工作造成巨大的冲击。“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联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几年下来,别人录用你的学生一个都留不住,最后谁还会来你们学校招聘?”
针对这种情况,有些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惩戒机制,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建立了“诚信银行”:对于校方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的学生,如果其没有履行所签订的就业意向书,学校会将违约的学生打入黑名单,不再作为学校推荐对象。但是在就业途径多元化的今天,对于不靠校方推荐就业的学生,“诚信银行”也无法约束。
对于大学生频繁跳槽引起的问题,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建议,首先大学生在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时应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其次,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再其次,用人单位对新入职的大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最后,政府部门还应规范就业市场,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