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3年来,邯郸先后将市区和县城的113所优质学校与157所相对薄弱学校结成113个“盟校”,有力地带动了薄弱学校发展。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如撤销市二十四中编制,将其实质性并入市十一中,作为市十一中西校区,形成了“以强并弱、资源重组、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办学模式。近几年,市区和县城已有35所相对薄弱学校被优质学校兼并,使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迅速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扩大。优质学校异地建立分校。如在无优质初中的邯山区,建汉光中学(优质初中)南校区,形成了“一个法人、一套班子、同一编制、统一核算”的模式。近3年,市区和县城有16所优质学校先后建立了分校,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均衡分布,带动了区域办学水平的提升。新建优质学校。在人口密集区和新建住宅小区,分别高标准新建了38所中小学,在选配校长、教师上坚持高标准,使每一所新建学校都成为优质教育资源。
邯郸市城区薄弱学校快速崛起,校际间办学水平迅速实现均衡,择校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如汉光中学、十一中学班容量从100多人降到50多人,而二十五中、十中等学校班容量从20多人上升到50多人。
深受“择校”之苦的汉光中学校长袁金良说:“2006年,学校一个班达120多人,教师讲课要背着麦克风,学校厕所都不够用,我这个校长像灭火队员。现在班容量降到50多人,才有了学校和班级该有的样子。”
另外,邯郸制定了《邯郸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设计标准》。市政府每年设立3000万至6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村中小学实行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标准化中小学50所,每年组织1000余名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全市245名省、市特级教师和207名省骨干教师每人联系一所农村学校,定期送教下乡。投入8608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
2006年以来,邯郸累计投入16.3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建设等工程,新建设标准化中小学50所、在建9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