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弘扬尊师风尚 奏响教育弦歌

[db:作者]  2019-09-0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第35个教师节翩然而至,让我们衷心祝福教师!

    在这个欢庆的时刻,你是否记起了那个闪耀着光芒的词汇——“万世师表”。这个词里包含着人们对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师者的尊重。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始终绵延不绝。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古人甚至把是否尊重教师,看作是一个国家兴衰的晴雨表,只因“师”与“道”从来都是一体之两面。任何一个不尊师重道的国家或民族,终会失去学习、进取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尊师风尚依然在传承中闪耀,在闪耀中传承。尊师的传统让我们更加相信教育,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尊师的行动也强化了我们的文化认同与自信。

    这是充满温情的守护、敬畏与弘扬。

    (一)

    “师尊而后道显”,先贤的教诲我们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新中国成立70年,不仅书写了人民教师的成长史,也写就了一部尊师史。

    师道兴,国祚绵长;师道损,国衰而亡。历史不断证明,国家发展与尊师文化紧密相连,尊师不仅兴学兴教,还可以兴国兴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流传千年的华夏民族尊师重教传统,不仅得到系统传承、持续弘扬,还日益被赋予更多鲜活内容,“尊师”和“重教”紧密相连,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筚路蓝缕,开民教以先声。尊师重教,从点燃“扫盲”火种开始,为新中国教育事业起步和培育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安下第一块基石——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扫盲”。194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当时教育工作的建设方针: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向工农开门。是教师,为新中国的建设播下燎原的火种。随着一所所学校建立、一批批人才被培养出来,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工业陆续建设起来……从提高国民素质开始,新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越由此起步。

    尊师重教推动了教育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加速了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进程,为改革开放输送了高素质的人力支持,提供了创新力量——

    改革开放之初,各行各业急需优秀人才,但当时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4.5年,从业者文化素质不高等现实情况犹如无形枷锁制约着各行各业发展。

    在党的领导下,尊师重教之风吹遍华夏,尊师重教成为全国上下的坚决行动,中国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如果说,1984年北大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打出的横幅“小平您好”振奋了全国人民,那么1985年9月10日,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北师大学生在学校操场上展开的“教师万岁”标语同样具有无比深远的意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坐标不断更新中国的发展方位。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提高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也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聚力创新发展实现赶超,成为时代的不二选择。尊师重教,为“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

    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设立教师节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的制定,党和国家弘扬尊师传统,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社会地位,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的厚爱,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尊师重教,让中国在走向世界、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更有自信与底气。

    进入新时代,尊师的接力棒得到更有力的传递,尊师越来越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成为写在华夏子孙基因里的鲜明品格。

    (二)

    随着中国这艘巨轮驶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新航道,中国教师意气风发地走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尊师与中国教育一起,成为耀眼的中国名片。

    时针拨回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自己度过小学和初中岁月的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同教过自己的陈仲韩、陈秋影等几位老教师一一握手,愉快回忆往事。

    座谈会上,八一学校校长在发言时说,欢迎首长回到学校。习近平说:“到这儿就没有首长了,都是学生。”他还说:“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惦念着母校,同母校保持着联系。”

    字字句句,折射出真情实意。尊师这件事,习近平身体力行了几十年。

    2014年教师节前夕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畅谈“四有好老师”;2016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回八一学校看望师生时,提出四个“引路人”的期许……每到教师节,看习近平总书记去哪所学校考察、讲了哪些尊师重教的金句,已成为广大关心教育人士内心的一种期待。

    在新时代,尊师的风尚比过去受到更多鼓励。

    这风尚,是一种温暖——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从“极端”二字的战略定位到“满腔热情”的关心,其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殷关切。这种关切也正在变成教师切实的获得感: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落实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

    教师所关心的事,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心中最牵挂的事。

    这风尚,是一种希望——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从学生的引路人到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教师”二字划定的外延。这种外延,正在变成各种扎实的行动:以体系为支撑,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以标准为引领,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以重大项目为示范,提升培养培训水平。

    尊师,成为一种向着未来的奔跑。

    这风尚,是一种传递——

    “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

    从社会到家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尊师的切实要求。这种要求正在全社会扎实传递: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师德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如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大力选树师德典型、督促查处违反师德事件……

    尊师正在规范化、制度化引领下成为一种行为自觉。

    温暖、希望、传递……行进在新时代,尊师风尚正在汇聚成一股力量,这力量推动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这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大踏步迈向伟大复兴。

    (三)

    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依靠教师来实现,千方百计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尊重教师,要从法律、制度和物质方面全面发力。

    如今,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需要投身民族复兴宏伟事业的年轻人,需要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年轻人,需要拥有真才实学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年轻人——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依靠教师来实现。

    曾有人邀请教师们给过去的自己写一封信。教师们写道,“你以后会得慢性咽喉炎,一天会上8节课,趁现在赶紧去学习一下正确的发声技巧”“对别人的孩子尽心尽力,你也要善待自己的孩子,记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太操劳”……字里行间,饱含生活的酸甜苦辣。

    教师们渴求的尊重,同样应该是充满烟火气的。当他们超负荷运转时,需要得到合理的休息;当附加给他们身上教学以外的事务越来越多时,需要为他们减负……教师们的渴望,正是全社会要持续努力的方向。把尊师重教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时代发出的召唤,更是时代布置的考题。

    破题之道,在于法律——

    “法者,天下之仪也。”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国家在法律上对尊师作出保障,在多个层面对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予以法律保障,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日益深入人心。近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为维护法律权威,彰显教师尊严,从中央到地方,配套文件与政策接连出台。

    破题之道,在于制度——

    尊师,是要让备受尊重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感受,让教师神圣成为他们共同的情感基础。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周到的制度安排。教师荣誉制度的建立、教师职称评定的突破、教师住有所居的推进、教师业务培训的强化、教师“疗休养制度”的落实、教师公共场所的优待……只有制度体现出真切的力度和温度,才能使尊师成为全社会自觉维护和践行的价值观。

    破题之道,在于物质——

    如果说在过去,教师收入微薄是不得不承受的时代之痛,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清贫绝不应该成为教师的标签。

    教师承载着一个社会对崇高道德和精诚奉献的美好想象,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应该甘于贫苦。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为人父母、奉养老人,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合理诉求,经济收入是稳定教师队伍的关键。

    法律上有保障,制度上有安排,待遇上有优势。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密集出台,党和国家对于教师群体持续关心,高度重视。如今,党和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教师的重要价值,注重弘扬尊师的文化风尚。尊师早已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全国各个角落不断传诵。“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这也是全社会关心教育、热爱教育的人们的共同期盼。

    (四)

    回应尊师风尚,教师也要坚定理想信念,打造过硬本领,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严谨的师德师风、高尚的胸襟情怀来立德树人,抒写自己的育人故事,奏响新时代的教育弦歌。

    为学莫重于尊师,绘就未来美好教育蓝图,全社会都应弘扬尊师风尚;为师亦莫重于自尊,回应全社会对教育之殷殷期待,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教师更要以实际行动来诠释为师之道、育人之道、教育之道。

    弘扬新时代尊师之风,需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对全国教师提出做“好老师”的四点要求,第一条就是“有理想信念”,“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进入新时代,教育的使命愈加艰巨,教师的职责愈加重要,需要教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忘初心,躬身实践,身体力行,致力于真正革新教育之面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唯此方能“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弘扬新时代尊师之风,需要教师严于律己——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传道者明道、信道、守道,是弘道之前提。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章制度,为教师一言一行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牢记育人使命,守住师德红线,与之一一对照,坚定立德树人这一职业任务,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既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角色,也能做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教育承载着国家未来、人民期盼,时代赋予教师光荣使命、伟大职责。担起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历史重任,需要教师自尊自爱、自觉自省、自信自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勤勉自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科学育人。

    弘扬新时代尊师之风,需要教师具有过硬本领——

    于漪老师在教学上从不重复自己;李吉林老师长期坚守在教科研第一线;陈果老师主动了解学生当下的困惑与问题,努力创造了能够打开心扉的思政课;胡海岚教授长期坚持在脑科学方面扎实去做一系列研究,在系统神经科学这一进展快速且竞争激烈的领域取得辉煌成果……

    三尺讲台所承载的价值,其实是思想的塑造、道德的引领、能力的培养,最终落在优秀人才的培育。教师唯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做好“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师生从游,以共同生长。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代代教师担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使命,担起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的教育职责。尊师,让教育之光代代相传、薪火不灭,汇聚起向一代代学子“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的磅礴力量……

    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敬师爱教入心见行,教育未来更值得期待,祖国明天将更加美好。(钟曜平)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9-09/134384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