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混合同步课堂“助攻”均衡

[db:作者]  2019-09-2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国内不少地区和学校已经开始了同步网络课堂的尝试,即用视频会议系统把两个异地的班级连接起来,共享同一个教师,共上同一堂课。最常见的方式是城乡学校结成对子,由城市优秀教师在近端班级授课,近端的同学和远端的师生共同组成一个虚实混合的班级。

    同步网络课堂的实践困境

    同步网络课堂的“网络面对面”(Cyber face to face)特征,给学生以身在传统物理课堂的感觉,把传统的物理课堂和网络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实时的网络视频化的交互,教师可以观察到远端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可以听到远端班里学生的声音;远端学生通过网络不仅可以看到教学内容,还可以看到教师的表情和动作;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除了视音频外,还拓展到了文字、电子白板、论坛等各种形式。

    越来越多的地区采用同步网络课堂的方式,把城市的学校与农村的学校联结起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浙江省实施的《互联网+义务教育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1515所学校组成了803对,目的是提升乡村小规模小学和薄弱初中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进一步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步网络课堂具有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潜力,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师教学顾此失彼、学生学习难以适应、内容传输经常延迟、协作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同步网络课堂的效果。厘清同步网络课堂的特性、明确规模化应用的策略是保证同步网络课堂有效性、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同步网络课堂的“混合”特性

    互联网时代,课堂从传统的物理课堂拓展到了网络课堂,网络课堂又可细分为异步网络课堂和同步网络课堂。异步网络课堂,通常借助于学习管理系统实现,主要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在英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得以成功实践,但学生往往存在缺乏社会存在感、辍学率较高等问题。同步网络课堂,通常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网络面对面互动;通常是把城市的班级和农村的班级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虚实混合的新班级,实现了传统物理课堂和同步网络课堂相结合的课堂,此时的同步网络课堂可称为“混合”同步网络课堂。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中,两个实体的班级(远端班级和近端班级)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联通,教师在近端班级授课,远端班级能够与近端班级实时互动。此时,远端师生与近端师生的互动是基于网络的面对面交互,但本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又基于传统的物理环境,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混合,即虚实的混合。其次,通过网络技术,近远端学生共享同一个优秀老师,共同参与同一个学习环节,两端的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混合班级,这是第二个层面的混合,即学生的混合。再者,近端授课教师与远端辅导教师协同工作,共同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促进两端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这就形成了第三个层面的混合,即教师的混合。最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混合的学习环境,考虑远端和近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两端学生的需求,这就形成了第四个层面的混合,即教学的混合。

    认清同步网络课堂的“混合”特性是保障其有效性的基础。虚实的混合实现了多元的交互,但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挑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在现实物理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之间切换,既要照顾本地学生,又要兼顾远端虚拟的学生;学生的混合实现了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交流,但两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具有较大差距,这对课堂的讲授进度控制带来挑战,既不能太快,又不能太慢,既不能让近端学生觉得“吃不饱”,又不能让远端学生“受不了”;教师的混合要求设计适当的协作体制与机制,既能调动城市教师的积极性,又能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的混合是有效性的最本质体现,教师需要在考虑不同层次“混合”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策略调动双方学生积极性,在为农村地区带来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本地学生的消极影响。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规模化应用的策略

    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需要规模化的应用,技术促进的教育创新项目从一开始就需要考虑规模化应用的问题。混合同步网络课堂作为一种混合网络课堂和物理课堂的模式,具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潜质,能够在节约教育成本的同时,以一种高质量的方式促进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教育均衡发展,前提是从管理的角度把规模化的策略和方法理顺。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既有物理课堂与网络课堂的混合,又有不同层次的两个学习群体的混合;既有教师的混合,又有教学的混合,教学开展的难度较大,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和课堂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要熟练同步课堂教学软硬件环境的基本操作、同步课堂教学的资源应用能力(资源的获取、筛选、加工、处理、评价、应用能力等)、同步课堂主讲教师与指导教师的职责分工与配合策略,同步课堂互动类型及特点,同步课堂的优势及局限性等。为了推进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规模化应用,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需要适应性的培训,以实现同步课堂最佳混合,既能满足远端师生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近端师生的影响。

    教师间的协作机制的建立也是推进同步网络课堂规模化应用的一个重要保障。需要从政策的层面明确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责、权、利。首先,当前很多地区开展同步课堂,旨在帮助学生的发展,但是如果主讲教师只有奉献,没有同步的学习提高、荣誉肯定等鼓励政策,可持续发展就存在问题。其次,辅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深度参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活动,通过与主讲教师的深度交流,促进个体的专业发展。再其次,网络学习与面对面学习毕竟存在差距,促进混合同步网络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定期的“面授”。条件成熟的地区,建议主讲教师一个学期内至少与远端师生面对面授课一次,加强情感上的沟通,最大化同步网络课堂的效果。

    为促进同步网络课堂的规模化应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同步网络课堂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包括远近两端的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同步课堂的效果不仅仅是远端学生成绩的提升,还包括近端学生的成长、双方教师的专业发展、家长的满意度、学校的发展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是充分发挥同步网络课堂的价值、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当然,规模化应用的基本条件是同步网络课堂的软硬件环境配置。两端的学校均需接入高速网络,以确保通过软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实现无延迟的视音频互动;教室内至少配备双屏显示,一个屏幕是对方教与学的视频,一个屏幕是教学内容和电子白板的呈现;教学云平台要能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反馈、作业提交、教学视频回放、主题讨论等基础功能。

    从全球范围看,各个国家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教育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抓手。同步网络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方面,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前提是通过一定的体制和机制保障其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解同步网络课堂的“混合”特性,并从软硬件环境的配置、教师的协作机制、教师培训方式、评估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指标和标准,是促进同步网络课堂的有效性和保障其规模化应用的前提,也是助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杨俊锋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教育技术系主任,刘嘉豪系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本文是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助力教育均衡发展”[项目批准号:71603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9-26/143570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