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续红色基因之文脉 谱时代教育之新歌

[db:作者]  2019-10-17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萧山三中课程结构示意图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红色基因是历史的积淀,是历史真正厚重之所在。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萧山三中)通过发掘地区独特的红色资源,以革命历史、英雄先烈的红色故事为载体,为学校教育注入红色基因,以“红色”浸染精神,以“红色”促进成长,谱写了一曲在新时代中传承文化的教育赞歌。

    萧山三中是独特的。她拥有不同于普通高中的红色沃土,发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首次农民运动发轫地——萧山衙前镇;她拥有独特的历史记忆,在这片沃土上诞生了首所教育农民的学校、首个农民革命纲领,养育了首批革命先驱者。从1955年成立起,萧山三中就自觉拥有了教育的红色使命,拥有了温热勇敢的红色基因。因此在新时代,她敢于在课程改革上创新思路,亦能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别具一格,还能将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让我们看到一所绽放着红色之光的优秀高中。

    以红色文化为基 

   寻道德教育之核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萧山三中的特色内核,以此出发,他们确立了学生培养的三大价值取向:放飞理想,精进学业,发展个性。旨在提升学生的“品格、学养和健康”三大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富有精神、昂扬正气、发展智能、强健体魄”的育人目标。

    红色文化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政治导向功能、思想教育功能以及精神激励功能,通过整合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能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对党、对社会、对人民的理解,生发出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形成其成长的内驱力。在“播扬红色精神,经营成功人生”办学目标的驱动下,萧山三中通过“再走长征路”的社会实践、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研学、开展红色教育专项活动等,将红色文化落实到日常,为每个学生的成功人生铸就昂扬正气。

    在具体的德育培养过程中,萧山三中根据高一、高二、高三3个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层次的德育活动,在不同年级确立了不同的主题,并配以相应的必修校本梯级课程。

    高一以“读明理想”为主题,让高一新生走近学校历史,领悟校园“红色”的根源与含义,体悟“红色”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让“红色”成为其学习拼搏、体现生命价值的精神力量。课程以“阅读三中”为主,其中涵盖了“40篇校友回忆录”“三中校训”“三中校史”等内容。高二以“读高志气”为主题,引导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的理想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磨砺意志品质。课程以“学习励志”为主,通过展现校友风采、讲述伟人故事等,激发学生内生动力。高三以“读亮前程”为主题,鼓励学生为理想勇往直前,努力拼搏,更上一层。课程以“责任与使命”为主,通过“榜样引领”“感恩与责任”的唤醒,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母校的教育,并将德育的重心由感恩教育转到责任意识的培养上,在系列活动中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力度,使进入毕业班的学生能切身感受到感恩和责任的重要性,于实践中领悟“责任在心,感恩所有”的真谛,引导学生把这种感恩之心转化成高三紧张学习阶段的精神动力。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达成学校的红色教育目标,学校确定了以主题班会课题化、主题班会常规化为抓手,突出班会课的育人功能,切实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搭立体化课程培育体系

    建多样特色课程群

    课堂是教学的载体,课程则是课堂教学的保障。以红色精神为引领,萧山三中确立了红色德育、学养发展、健康奠基三大系列课程,以及红色德育、科学人文、创意技艺、体育健康、心理发展五大类别课程。从对学生的智识能力的培养到对精神生命的涵养,都有着一一对应且相辅相成的内容,实现了全方位助力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目标。

    其中红色德育课程包括红色基因、红色实践、红色研究及地方历史文化探究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红色精神和高尚品格;科学人文课程包括学科基础、学科拓展及国际理解、学科前沿等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学会自主学习;创意技艺课程包括艺术基础、综合兴趣及艺术专长、艺术社团等兴趣特长类课程和技能基础、技能专长、技能创新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职业技能类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专业的技能技术;体育健康课程包括体育健康基础、体育专长、体育社团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心理发展课程包括心理健康基础、职业体验、心理探究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拥有健康、和谐的心理。

    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又把课程分为三个层次,由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与研究性课程三层不同功能的课程组成。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即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与研究性课程具有功能的互补性、结构的层次性、内容的递进性与学习的选择性的特点。基础性课程主要以国家的基础课程为主,其中加入学校红色基因课程,旨在完成对学生高中基本知识的培养和教育,为学生的成功人生铸就精神品质与道德素养基础;发展性课程的核心在拓展,主要为满足部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积淀人文素养,而在此层次的红色实践课程则为学生的品格塑造与道德养成提供了媒介;研究性课程则是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研究,形成思辨性思维和研究性视角,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知识应用能力。

    让特色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关键在于不断为其注入源头活水,在改变和创新中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萧山三中深谙其理,因此,他们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最终开发出了红色文化活动群、读懂主题活动群和地方经济文化课程群。这些课程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保证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具体内容因人、因时而变化,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实际,激发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历史、对自然探索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是引路者,学生则保持了更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创课程改革之新

    育理想信念之魂

    面对内涵丰富、指向精细的特色课程体系,萧山三中创新了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学选课机制,充实了课程评价体系,全方位保障国家基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首先,独创了别具一格的扁平化、低重心、高效能的年级部管理体制,优化了管理机构,减少了管理层级,增强了管理合力,提高了管理效能。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守教学质量生命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功在课前”“赢在课堂”“成在习题”等关键性常规落实,并创立了“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科学应用了“教为了学,教学生学”的理念与实践。

    其次,推行国家基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萧山三中曾经进行了“百门课程”开发,其《选择性学习,走班式上课,学分制考核——萧山三中百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于2005年荣获杭州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荣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而国家基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就是在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的价值取向,探索共同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育人模式。

    必修课程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学习潜能、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务处、年级部教师和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科。学校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以及学科学习能力、水平和兴趣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最终确定学生的选择科目,组班授课,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必要的分层教学和走班教学。选修课程则在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课程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萧山三中教师拟开发选修课程意向表》,并对教师课程申报、学生自主选课进行宣传、培训与发动,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及自身的兴趣特长,申报相应课程板块中自己有能力开设的课程,按要求填写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方案。

    再其次,构建体现过程性、发展性、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方案,贯穿课程开发、实施和修订的全过程,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良性的循环圈。“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设计再完美的课程,提出再美好的教育设想,都离不开学校的保障。在这一点上,萧山三中是明智的,他们从组织、制度、资源、师资、设施各个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着力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升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一代又一代人应该坚守的责任。不仅因为红色文化给予了我们深厚的精神力量,还因为红色文化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变化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大过天的追求。正因为这种深厚和追求,才能在之后的人生路上昂首阔步、意气风发。萧山三中的这份对红色文化的教育信仰,为其学生奠定了一生发展的理想基础,安上了一生受益的精神之翼,是学生之幸,也是教育之福,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江 山 王丽丽)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10-17/152931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