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青年路小学教师李秋芳正在上数学课,多方位的显示屏和平板电脑连接,实现了学生课堂展示的最优化。孟清瑾 摄
2019年教师节,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智慧教室中,同学们围坐在一块大屏幕前,屏幕那头,义乌陈望道故居的讲解员方淑婷正在故居现场深情地向同学们讲述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为陈望道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深深感动,这是学校推出“5G思政课”的一个场景。
西北工业大学还在全国首创“5G+扶贫支教”,大学生艺术团民乐队、交响乐队及合唱队的同学们为远在陕西省渭南市线王小学的小朋友们展示讲解各类乐器,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喜迎新中国70周年华诞。
这只是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缩影。陕西省地处中国西北部,贫困县区数量较多,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大班额、择校热、师资不足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陕西省围绕“完善环境、拓展应用、深度融合”三段式发展战略,全面部署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大数据建设,探索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创出了一条特色的发展路子。
“全员参与,纳入考核,一票否决,滞后追责”考核与通报评优机制
精心打造“互联网+”一把手工程
陕西省石泉县属于山区贫困县,2017年底,获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是陕西省入选的6个优秀试点单位中唯一的区域综合试点单位。在接受教育部试点验收时,石泉县县长周耀宜表示,“在陕西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我们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教育局设立信息化股,明确建立3个10%经费投入机制,教育信息化对促进石泉县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早在2013年,陕西就开展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标准化建设,出台了评估标准,到2017年底,全省高校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均建立了体系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行政推动机构,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
为提高政治站位,一直以来,陕西省教育厅都是由“一把手”厅长任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特别是今年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合署办公以后,及时调整了领导小组成员,由书记和厅长同时任组长,还调整设立了教育信息化处,建立“全员参与,纳入考核,一票否决,滞后追责”的推进考核与通报评优机制。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对记者表示,“要把信息化作为教育变革的内生要素,围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为陕西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的支撑。”
一节微课、一张试卷、一碗皮蛋瘦肉粥
城市农村共享“互联网+教育”公平
“电视上的老师来我们学校上课了,好亲切!”一名堰口镇九年制学校学生如是说。不久前,西乡县城北小学赴堰口镇九年制学校开展远程互动课堂教学活动,以堰口镇九年制学校为主课堂,城北小学、茶镇九年制学校为接收课堂,开展互换主讲、受援课堂体验活动,语文、美术线上线下双同步教学,丰富了远程互动教学的内容和途径。
“以前在堰口镇九年制学校会看显微镜的老师都找不到,如今远程互动教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带动老师学,带动老师教,通过实验我们的目的达到了。”西乡县教体局副局长李庆丰告诉记者,目前西乡县已建设远程互动课堂45个,西乡三中、莲花小学和远在百公里外的大河镇九年制学校,西乡五中、东关小学和远在75公里外的高川镇中小学、90公里外的两河口镇中小学,跨越时空距离,同上一节课,共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这些课堂在西乡县城乡学校已经成为常态。
不只在西乡,在宁强,在广大西北地区农村小学,一节微课、一张试卷、一碗皮蛋瘦肉粥、一个足球、一首歌曲、一张熟悉的脸……这些故事无不折射出教育信息化对广大农村学校的深度改变。自大力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以来,陕西省教育系统补短板、促升级,加快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比例超过90%,城乡环境差距不断缩小。
如何进一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陕西省通过推动中职和中小学校人人通平台规模化应用,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精准推送。平台已在8个市、75个县(区)进行了部署,实现了“一点接入,全省共享”,中小学校及中职学校注册教师近40万人。平台不断整合微课大赛等活动资源,目前,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达800余万条,涵盖所有学科及学段,优质资源不断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覆盖,广大教师融合应用的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由过去的“人找政策”,变成现在的“政策找人”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一次次校园袭击事件令人震惊,安全事件发人深省,在当前信息开放的数字化时代,如何运用大数据为孩子打造“铜墙铁壁”,通过信息化手段维护校园安全,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在陕西省教育厅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可以看到一系列大数据建设成果及教育治理手段,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调取省内高校和中小学校监控视频,甚至精准到每一个楼道、每一个食堂操作间、每一个操场,安全事件可以及时、精准指挥,在发生险情时可以立刻启动应急措施。
陕西省教育厅总会计师刘宝平表示,“全省教育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一网通办’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要求,强力推动教育大数据建设与应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大班额、择校热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2018年3月,刘宝平在教育部学生资助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陕西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资助”和“控辍保学”覆盖到全体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已经实现了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当日处理,提高了教育资助的“精准度”,切实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实现了“变管理为服务”,由过去的“人找政策”,变成现在的“政策找人”,使国家资助成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好评度最高的教育政策之一。此外,陕西省还创造性地建成了“教育地图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地图的方式直观展示全省教育发展状况、教育规划和教育热点问题追踪等信息,中小学校规划布点和人口动态变化趋势的结合更加紧密,布局更加合理。
记者还了解到,陕西教育大数据建设经历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省级数据汇聚平台建设、教育基础数据汇聚、数据治理与挖掘应用等阶段,实现了核心管理数据的融合汇聚与共享应用,进入了教育大数据2.0时代,初步形成了省、市/高校、区/县三级教育大数据建设共享体系,梳理出业务事项429项,绘制业务流程图458个,汇聚全省教育机构数据2万余条、教师和学生数据近900万条,通过大数据分析解决了很多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特有的“陕西模式”,受到了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其经验吸引了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的同仁前去学习。
搭建创客、创新和创造的舞台
“互联网+”让教育迸发新活力
陕西杨凌素有“现代农科城”的美誉。依托科教优势,杨凌各中小学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将学校教育与农业科技和生态文化紧密结合,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动植物校本教材和数字资源,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创新热情。“我们积极尝试利用智慧教育核心系统、反馈器、平板电脑、实物提示机等组成的信息系统丰富教育形式,组织各中小学开展植物辨认比赛,通过新颖的形式解决了以往动植物教学中直观性不足的缺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杨凌示范区教育局局长张少文说。
催生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天然优势,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深层使命。陕西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创客教育、STEAM教育、智慧校园等教育信息化新模式,从区域、学校、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带动引领教育教学全方位创新。陕西连续四年举办全省中小学和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参与教师达15万名,汇集优秀微课和创新资源近万件。西安高新第一小学“网络环境下作文早起步”,开启了小学生全新习作新模式。西安大明宫小学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系列化微课”,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陕西还搭建“青少年创客爱挑战平台”,举办青少年“爱挑战”嘉年华活动和青少年创客创意大赛,参与学生30万名,一批批学校创客空间迅速兴起,成为学校信息化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
创客、创新、创造,在陕西全省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推动下,已然成为陕西教育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