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夯基育人 润物无声

[db:作者]  2019-10-2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在语文课上进行朗读。今年9月,统编语文教材实现义务教育所有年级全覆盖。视觉中国 供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全国通用教材到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再到统编统用教材。70年走过了不断探索改革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谱写了历史篇章。

    硕果累累:

    全国通用小学语文教材

    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中小学教材由国家规划或委托统一编写,基本上统一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严格意义上说,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有7套。

    第一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改编老解放区的《初级小学国语课本》《高级小学国语课本》。虽然是过渡性教材,但全国中小学逐步走向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科书”,迈入了“一纲一本”的时代。

    第二套是五年一贯制《小学课本语文》。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是教材内容丰富,重视思想教育内容安排的系统性;编排形式多样,重视听、说、读、写训练,体现科学性与启发性。1953年小学五年一贯制教材被暂缓推行,实行“四二制”,只编写出版了前三册。

    第三套是“四二制”《初级小学语文课本》《高级小学语文课本》。初级小学课本阅读、汉语不分编,一、二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三、四年级增加了常识课文。高级小学课本阅读课和汉语课分编,阅读课本以文学作品为主,汉语课本单独编写了《语文练习》。1956年小学语文教材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初级小学语文课本》1955年秋季试教试用,历时十年多。《高级小学语文课本》1957年秋季使用,历时8年多。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一套完整的小学语文教材。

    第四套是《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试用本)》。1960年下半年开始,根据“适当缩短学制,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指示精神,全日制中小学的年限缩短为10年。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有:采用集中识字法编写识字教材,继承“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贯彻多读多写原则;选材内容以培养小革命家为目标;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第五套是《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这套教材是根据1963年颁布的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其显著特色是“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的顺序为主线”,重视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属性。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只出版了6册。

    第六套是依据1978年颁布的大纲(试行草案)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总的指导思想是正确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知识教学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教材将课文分成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编排的读写例话、习作例文,由具体到抽象提高读写能力。每个单元之后“基础训练”的安排,突出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第七套是《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这两套教材总结了十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的经验,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从选材内容上,消除了“紧跟形势”的痕迹;从编排体例上,教学内容安排更加科学,识字教材、各种类型的课文和基础训练、读写训练点,都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从装帧设计上,更加科学美观;从教材配套上,出版了一系列辅助教学的材料。可以说,这两套教材为教师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精彩纷呈:

    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

    这一时期从1986年到2016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材走向“审定制”。1986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教材的初审和审定工作,从此,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出版正式进入“一纲多本”、教材“审定制”时代。

    根据1988年国家教委对中小学教材编写的规划,1989年开始,有“八套半”教材依据新颁布的教学大纲着手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五年制、六年制两套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编写理念和体系结构等方面保持一致。主要特点有:一是重视教材的思想性,新选了一批时代气息强、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和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的文章;二是实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优化,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基本功训练及观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学科综合训练的整体效益。这两套教材是人教版第八套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作为全国通用教材画上了句号,但仍然是实质上的全国通用教材。

    第二阶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的基础上修订、改编两个学制的试用本教材。原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教材的思想性”,试用本在此基础上增选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增加弹性;注意体现训练过程,继续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材配套的品种更加齐全,实现了以教科书为基础的教材系列化。

    2000年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并要求各出版单位组织力量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精神,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克服了教材中的繁、难、偏、旧问题,增加了富有时代气息的课文,力求贯彻深化课程改革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阶段:人文观引领下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率先进入3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供小学一年级新生使用。此后,语文S版、西师版等9个版本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也陆续使用。各套教材综合起来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教材内容能够与时俱进,有时代性;二是注重探究发现,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探究发现;三是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凸现人文内涵;四是地方特色鲜明。

    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和建构主义课程观,对各套小学语文教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没有突破文选型教材的编排模式。特别是在选文方面,单元课文主旨难以充分阐释所属的人文主题。教材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使得一些地方教材很少在其他地区使用。

    新的征程:

    统编教材义务教育全覆盖

    从2012年3月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建设的要求,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义务教育三科教材。2016年9月秋季学期,三科统编教材在起始年级投入使用。从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所有地方的小学语文教材全部一次性更换为统编教材。

    统编语文教材突出了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编写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融于教科书中;二是创新教材编排体系,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科学地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序列,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材内容中的比重;三是采用双线按单元组织课程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作为主线、明线,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易及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四是增强语文学科内容的系统化设计,合理安排总体内容,将选文、活动、知识等有机结合,用少量的课文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

    总结回顾:

    把好育人导向,守正创新

    总结回顾小学语文课程及教材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四方面的启示。

    其一,国家政策的支持是语文教材建设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提高国民素质打下良好的文化和精神基础,是语文教材编写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方向。新时代语文教材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确保了国家意志在教材中体现、落实。

    70年的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发展实践表明,国家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保证了课程教材政策的稳定性和方向性,是教材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中小学教学秩序能够有序开展的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中小学教材实行全国通用,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历史的必然,起到了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实行中小学教材“一纲多本”,是改革开放后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成果的体现。教材审定制、教材多样化,是国家教材管理制度的一大进步。新时代语文教材的“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是事关国家未来的基础工程,是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发挥育人功能、彰显价值引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其二,语文学科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决定着教材编写方向,左右着语文教材建设,影响着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语文教材建设,关键是精选教育教学内容,解决好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的问题,这是语文教材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依据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的规定,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作为一套新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是语文教材编写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要符合年段目标和要求,难易程度适中,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使教材的统一性、弹性和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三要精心选编课文,选文符合“文质兼美”标准,实现语言文字训练价值,真正起到“典范”的作用;四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者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着眼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

    其三,教材编写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这是提高语文教材编写水平和教材质量的保证和前提。语文教材的编写要逐步走向科学化,“继承发展,守正创新”是语文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发展途径。一套高质量的语文教材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时代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同时也要适应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建设要加强理论研究,要重视对教材的政治方向性、体系结构合理性、教材的前瞻性与现代化进行研究。

    其四,要建立专业的高水平的编写队伍,确保教材建设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建立专门从事语文教材研究编写队伍,对提高教材质量,保证教材建设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语文教材建设应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队伍。中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特点。教材建设需要随着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变化,及时对相关内容作出调整。教材建设队伍既有开放性、包容性,应不断吸收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优秀教师参与,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担负起国家统编教材建设的重任。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10-24/157421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