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用创新引领人才培养

[db:作者]  2019-10-2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6月1日,福建永安。2019中国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

    来自清华大学、厦门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山西大同大学等15支参赛团队之间的角逐进入白热化,国内外各高校的精英们展示出的石墨烯应用前沿技术,引得在场的评委、嘉宾、企业家们啧啧称奇。渐渐地,评委们开始把赞许的目光投向由山西省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发的“石墨烯增效复合肥在农业领域的示范推广应用”项目上。经过展示、答辩、评议等环节,最终,这项有着崭新应用前景的研发项目获得大赛一等奖。现场,已有激动的企业家们主动提出了合作意向……

    大同有着丰富的石墨资源,现已查明石墨资源储量超过5200万吨。目前,大同正在加快推动以石墨烯为核心的科研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基础学科、产业共性技术、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的投入力度。作为大同市仅有的一所本科学校,作为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的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怎样才能做到“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促进石墨烯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的紧密结合,助力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促成一批技术研发项目落地成长”,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与平台建设”“一院一品”项目组一直思考、持续解决的问题。正是由于他们能够与同年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功能化学材料创新团队等一起,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大胆开拓、勇于破冰,才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果。

    当然,化工学院的“一院一品”,绝不是山西大同大学综合教学改革项目的一枝独秀,经过几年的建设,“一院一品”教改项目已基本实现全校全覆盖。三批“一院一品”项目确定的各学院之“品”争奇斗艳、满园皆春,释放出产教融合的不竭活力和勃勃生机。

    “一院一品”在于“品”

    时光回到4年前。

    作为一所应用性地方高校,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应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定位,但怎样服务地方,怎样提炼特色?校党委认为,各学院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办出特色,学校也就有了特色。基于此,学校加大顶层设计力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学生、创业和就业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的“一院一品”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策划与协调,保证项目实施的有效性、持续性和恒久性,使各学院在形成品的同时不断改进品、提升品,学校也会在“一院一品”项目上加大投入、持续发力,由此,这一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进入快速实施阶段。

    2015年10月9日,《大同大学“一院一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当年的12月12日,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各学院提交的17个项目计划书进行了科学严谨的审核评定,确定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应用化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与平台建设”、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医学院的“建设‘卓越医师班’,推动医学教育综合教学改革”、煤炭工程学院的“强化煤炭类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个项目为学校首批“一院一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每个项目由学校资助2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建设,这标志着学校促进应用型转型、校企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效能迈出重要一步。为检查督促首批“一院一品”项目快速推进,时隔一年,2016年12月26日,学校还专门召开“一院一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期汇报会,以及时了解6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2017年4月27日,学校就第二批“一院一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组织专家评审,专家们对参评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审核,最终,音乐学院的“‘云冈文化乐舞’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机电工程学院的“基于校企合作的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建设‘卓越小学教师班’、推动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商学院的“基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三阶段二出口’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文学院的“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获批学校第二批“一院一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两批共11个项目均注重校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注重突出应用型,立足点和落脚点都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做文章,且与省“1331工程”精神相契合,由此使得“一院一品”这一新的改革尝试得以在更大层面上铺展。

    2017年12月21日,学校再次组织全校规模的“一院一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检查汇报会,对各学院取得的前期成果和所进行的具体工作进行检验和评估。“乌大张”高校教育联盟各联盟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通过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项目进展情况、专家组实地察看、与相关人员座谈等多个渠道,专家组对各项目建设成果、经费支出、设备使用、教学改革和建设、学院师生受益情况等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实地调查和了解,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评价和认识。学校组织这样的检查活动,旨在检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学院的具体措施和实际作为,并在客观评价和审核的基础上,为各学院下一步的发展把脉、出招,促成每个“一院一品”项目落实、落地、落细。

    2018年10月23日,学校组织第三批“一院一品”项目评审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的“工程认证驱动下软件项目开发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学院的“法商复合、产教融合的‘两合式’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体育学院的“以足球文化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实践改革研究”、美术学院的“大同市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孵化”、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的“协同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获批,至此,“一院一品”基本实现全校全覆盖。

    作为山西大同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一院一品”项目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全校上下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院一品’综合教学改革工程顶层设计科学、学院工作扎实、监管监控有效、方向把握准确,山西大同大学以此为切入点,紧紧抓住‘品牌’与‘特色’,切实带动了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2018年5月15日,在太原举行的山西省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发展推进会上,专家们给予的评价,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一院一品”在于“融”

    “一院一品”最初的设想,是试图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品牌。按照立足实际、突出优势、形成品牌、示范引领的原则,形成“一院一品”教学成果,使得强者更强、弱者不弱,即起步较早基础较好的学院特色更加鲜明,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的学院潜能大大激发,示范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山西大同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服务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是其应有的定位和特色。‘一院一品’设立之初,就在于培养特色,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渐形成品牌。而要形成特色,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课堂改革、创新创业,都脱不开校企校地合作。尽管每个学院的切入点不同,但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目标可谓殊途同归。”山西大同大学副校长姚丽英这样认为。

    以文学院“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项目为例。作为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国家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有着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78项,其中世界级非遗1项,国家级别非遗7项,省级非遗22项。以大同市阳高县为切入口,就大有文章可做。阳高县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有着众多可以挖掘、等待挖掘的文化。一是历史文化,阳高县的“许家窑人文化遗址”,距今约10万年,属旧石器时代中期,它弥补了从“北京人”到“峙峪人”之间的空白,影响深远。二是边塞文化。阳高县许多村名中的“屯”“堡”等,标志着阳高县作为边塞的历史遗存。三是桑干河文化,蕴蓄着众多的民俗文化,极具代表性的是阳高二人台、晋北鼓吹和恒山道乐等,其中,阳高二人台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西口文化”。“走西口”是中国近代三次著名的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之一。晋北人到“口外”即蒙古地区谋生,使得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后旗有整村整村的阳高人。晋北人的大规模迁徙,改变了内蒙古人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五是“大泉山文化”,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精神的代表。六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名扬全国的优秀共产党员李培斌,是“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既是阳高县的精神资产,也是大同市、山西省乃至全国共产党员的标杆。由此可见,深入挖掘别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形成成体系的课程群,既可以建成地方文化信息库、数据库,又可以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

    2017年12月13日,为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全面融入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能力,“山西省教育部门 大同市政府部门共建山西大同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山西大同大学由此成为全省高校中仅有的一所厅市共建单位。厅市共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大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为大同市筹备雄厚的后备人才。

    目前,大同市正在全力以赴打造能源革命和对外开放“两个尖兵”,高校作为人才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对外学术交流广泛的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同市打造两个尖兵的转型发展进程中,怎么可以袖手旁观?为此,学校派遣26名专业干部到大同市政府和城区政府多部门挂职锻炼,以搭建校地合作的有效平台;山西大同大学还加盟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加入大同市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与同煤集团、大齿集团、物流园区进行对接,根据需要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同市政府部门投入6000万元与山西大同大学共建大数据、新能源、航空服务、对外经贸、中医药健康服务和智能制造6所学院,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也已正式挂牌成立;根据国发4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的“支持大同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山西大同大学与大同市卫计机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大同市五医院、同煤集团总医院先后成为山西大同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同市肿瘤医院成为山西大同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这些校地、校企合作的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一院一品”项目的选择、立项、实施提供了明确思路。煤炭工程学院的“强化煤炭类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正是瞄准了山西能源转型的八大支柱、九大新型产业而设置的。与相关企业一起,重建培养方案,重置专业方向,重构专业课程,重设实践环节,为山西省、大同市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储备人才,是各学院目前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必须做足的功课。由此,煤炭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各工科学院全部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订单式培养。

    煤与非煤,是山西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所着力做好的两篇大文章,以适应山西、大同能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与未来对人才的需求。除煤炭工程学院、机电学院外,物电学院的“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也在努力探寻校企合作新途径,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产出校地合作新成果。该学院与北京博创尚和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开展企业教师“光纤通信”的实践课教学;而机电工程学院与中科院过程控制研究所、北京中科威能技术服务公司、同煤集团公司同家梁煤业、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大同菲利普斯采矿机械制造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强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化工学院联合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炭素材料实践平台;联合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建设药物分析实践平台,为教学实践开辟了新的战场。这些举措,使得校企合作摆脱了实施之初“羞羞答答”“若即若离”的“矜持”状态,而出现深度合作的新气象、大格局。

    “一院一品”在于“新”

    “一院一品”项目之“品”,还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预设与生成交互促进,学习与反思相辅相成。在这方面,各学院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手段,以期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效果。医学院建立了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体系,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临床资料的采集等;数学与统计学院注重运用基础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建立模型;通过编程、专业软件来处理或模拟现实问题;运用统计、计算机技术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音乐学院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排演精品“云冈乐舞”,以“云冈文化乐舞”系列,塑造大学文化品牌。

    “一院一品”项目的大力推进,为各学院注入了空前活力,各学院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革新尝试:医学院同时开发出3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课和6门CBL(Case-Based Learning)课;煤炭工程学院开发企业深度参与的核心课程教学新体系,组建培养高校双师岗位现场专业教学平台,编写对接专业岗位的实践实训教材与资料,并构建专业课程考核与学习效果评价新体系,以检验改革实效;生科学院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以发酵工程为主干课,以生物反应工程和生物工程设备为上游课程,以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工程工厂设计为下游课程,同时结合发酵工程实验、生物工程大实验、生产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发酵工程课程群;文学院新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方言民俗调查”“同朔作家作品研究”,使得课程设置更接地气;机电工程学院从2017年8月开始,与大齿集团合作实施了“3+1”教学试点工作,探索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完成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其教学指导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开展以“双师”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为主题的教研工作;商学院探索满足项目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革新符合课程特点、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双师同堂、多师同堂的教学方法改革;教技学院对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学生实施包括双导师队伍的建设、校内外实践的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的探索。各学院的教改探索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气场。

    “一院一品”在于“用”

    如果说“一院一品”项目创设的最初动力在于挖掘各专业特色,那么,在特色形成之后,放大联动效应,以某一专业为龙头,形成专业群建设,形成某一领域的高峰、高原,则是下一步跨学科培育、跨领域发展的“集成式”思路的递进目标。学校正在全力打造以应用化学、功能化学、新型微结构功能材料等为龙头的专业群,已经形成了有强大竞争力的人才培养范本。

    “‘一院一品’不是简单的教改,而是以此为龙头牵动学校的综合性改革。各学院结合地方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点在于应用型转型人才培养。”冯锋校长说。2015年,山西大同大学被确立为山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怎么改?怎么转?这是校党委必须明确的顶层设计。“一院一品”所强化的专业特色,即在于努力提升本专业人才的应用型、前瞻性、战略性培养水平。“一院一品”的支撑点在于第一课堂前沿阵地,“一院一品”的着力点在于第二课堂实践“侧翼”,二者相辅相成;不仅如此,理论探索、实践延伸、课题体系、课堂教学、创新创业等环节的配套改革措施,也正在形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技学院、新闻学院、美术学院与凤凰教育集团实施的“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煤炭、机电等学院的“3+1”模式以及音乐、美术、新闻等以作品设计、制作代替毕业论文的新举措,就是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益尝试。

    “一院一品”的溢出效益也在不断显现。举办了13届的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多,参与面广,已成为被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文化品牌,其内涵绝不是简单的唱一唱、跳一跳,而是“文化一院一品”的集中展现,各学院被要求以自己的“拳头产品”参与到校园文化节的各种活动中来。这一以艺术教育为育人途径的品牌活动,得以亮相今年中秋节期间,由国家教育部门主办、中国青年报社承办的“2019《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网络直播平台。此外,文学院牵头组织的人文知识竞赛、商学院的校园微信运营大赛、生科学院的“我的中国梦”植物创意设计大赛、外国语学院主办的 “Spelling Bee”大学生单词拼写大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举办的“有健康心,圆同大梦”心理主题演讲比赛、校团委组织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法学院的模拟法庭等,都形成了“教学+实践+文化”的品牌连锁效应。

    效应产生效益。在2017年“全国最好大学”中,山西大同大学排名第223名;全省33所本科院校中,山西大同大学连续两年排名第六;入选人民网大学校长论坛年度高校校友影响力排行榜,位列第八;2018年,成为山西省仅有的一所硕士授权单位;2019年,被确立为博士学位培育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背后是不断的观念、手段、方式的全方位创新。

    “一院一品综合教改项目是山西大同大学倾力打造的特色品牌。项目自开展以来,各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紧密结合各自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培育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实现了全校全覆盖,它大大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多部门全员育人的特色,对全面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显著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山西大同大学党委书记弓永华说道。

    (郝春涛)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10-24/157422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