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萱今年4岁,是我们班的大姐姐,性格活泼开朗,很多小朋友都爱和她玩。平时开展各种活动,萱萱也都是最积极的。
一天早晨9点半左右,我在去活动室的路上,看见萱萱和妈妈站在走廊上,萱萱手上还提着书包。我心想:萱萱平时很早就来幼儿园了,今天怎么这么晚呢?我准备走过去看看究竟,结果看见萱萱一脸泪水,萱萱妈妈也是一脸生气的样子。萱萱妈妈看到我来了,叹了一口气说:“老师,萱萱简直要把我气死了。”我请萱萱回到班级,然后听萱萱妈妈讲讲究竟怎么了。
原来,萱萱之所以来这么晚,是在家里选裙子。妈妈催促了好几次说来幼儿园要迟到了,萱萱就是不听,在家又哭又闹,才把时间耽误了。除了今天的事,萱萱妈妈还说了很多萱萱的“事迹”。比如喜欢缠着爸爸买各种玩具、发夹,家里有一堆了还要买;出去吃饭,只要不合她心意就直接躺地上闹脾气……
我感到很诧异:一向在幼儿园表现不错的萱萱,在家为什么这样?萱萱妈妈接下来的话给了答案:“在家里爸爸总袒护她,各种无理要求都满足她,我在家时她还有所收敛,只要我不在就无法无天。”我劝萱萱妈妈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
像萱萱这种典型的“两面派”,主要是家庭成员教养方式不统一造成的。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很多消极影响。
首先,容易使幼儿形成双重性格。幼儿知道父母要求不同,按照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会在大人面前有选择地表现自己。比如,幼儿得到爸爸的宠爱比较多,当他要吃糖时,妈妈不同意,爸爸觉得没问题。当妈妈不在家,爸爸对幼儿说:“给你吃但不许告诉妈妈,妈妈问你也坚决不承认。”这时,爸爸就会无意识地培养幼儿阳奉阴违的坏习惯。
其次,幼儿缺乏一个可以认同的行为标准,不利于社会性发展。对行为标准认识的混乱,容易导致幼儿进入社会后无所适从,甚至漠视社会准则,造成与他人交往的困难。
再其次,教养态度不一致,会极大地削弱父母的教育权威。例如,当问一个5岁男孩“在家最怕谁”时,男孩说“我谁也不怕,爸爸吼我,我叫妈妈,爸爸就拿我没办法了”。这种做法会直接抵消家庭教育效果。
针对萱萱身上出现的问题,我和萱萱父母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萱萱妈妈和爸爸在教育观念、教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为了让他们感受到这种差异带给幼儿的危害,同时尽可能调整教育言行,让教育标准达成一致,我将工作中遇到的一则真实案例告诉萱萱父母。
佩佩小朋友,刚入园时非常不适应,因为哭闹不入园,父母非常头疼。佩佩爸爸溺爱孩子,答应孩子不去幼儿园,妈妈却觉得入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入园。因为父母态度不一致,佩佩觉得有“靠山”,变得更任性,来园都很随意。现在虽然上小学了,佩佩仍然很难适应。
这个具有比对性的案例,对萱萱父母,尤其是对萱萱爸爸触动很大,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与萱萱妈妈的态度不一致会对孩子造成如此不良影响,并决定改正。同时,我还给萱萱父母分析了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规律:4岁幼儿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刺激,尤其是父母的影响。父母意见不统一,会导致幼儿情绪产生偏差,只接受自我认知中满意的,抗拒不满意的。
我告诉他们,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家庭中父母双方建立“统一战线”。对同一问题处理意见不一致时,要尽可能避免幼儿在场时争执。同时,父母双方都要增加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就会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两位家长答应回家后试试我的建议。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第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