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小镇”是我园创设的儿童微社会场景和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经过十多年建设,“快乐小镇”已累计创设了27个主题小店(社区服务中心、茶餐厅、小镇银行等)、4条步行街和1条绿道,并设有全套“快乐小镇”导游图。在幼儿园班级每天、同楼层每周、全园每半月开展一次的“快乐小镇”同龄或混龄社会主题活动中,幼儿可自主选择扮演三种身份,即“职业人”(参与工作实践)、“享乐人”(消费享乐体验)和“自由人”(暂时什么都不做,自由观察和思考),可以尽情开展社会交往体验、职业工作体验和享乐休闲体验等。教师和家长根据活动需要担任各主题小店店长、助理店长、实习店长及安全协管员等角色,负责观察活动,并在必要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快乐小镇”的实践经验表明,充分挖掘与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资源,让家长群体成为幼儿园专业型教育合作伙伴,共同支持幼儿自主进行生活与职业体验,显得重要又必要。
建立系统的家长参与机制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社会合作单元,家长教育资源能显著补充幼儿园教育力量不足。近些年,我们也陆续创建了家长志愿团、家长助教和家庭平行小组等短期性、局部化、客串式参与的家园共育形式,有一定效果,但未形成稳定性、系统化、专业式参与机制。经过一定时期的探索,“快乐小镇”把家长群体分为家长义工和其他家长两种互补式教育角色,并长期固定下来,为幼儿社会主题实践提供全面的家庭支持。
幼儿园对家长义工和其他家长进行不同课时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然后安排其“上岗”。其中,每月大约有100名家长义工轮流担任主题小店助理、店员及安全协管员,在教师组织协调下,对幼儿活动进行现场观察和直接指导。近400名其他家长负责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活动前期和后续指导,如活动前协助幼儿做好物质、经验准备,活动后与幼儿一起分享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支持方式与行为,帮助幼儿持续习得新经验。
家长全程卷入活动
目前,“快乐小镇”通过预告活动、集结资源、资格考察、层级培训四个步骤,经过家长和幼儿园双向选择,并根据家长特长和具体情况分配家长义工和其他家长角色。
例如“小镇警察局”助理角色,家长义工选聘过程如下。第一步,预告活动,发放招募通知。由“快乐小镇”教研组联合家长学校,向全园所有家长发家长义工招募通知。家长根据要求,到自己孩子所在班级填报申请。
第二步,集结资源。通过选举,选出家长义工队队长、副队长各1名。通过宣传让家长明确义务、责任和权利,策划、实施、善后等方面都让家长参与其中。
第三步,资格考察。通过教师、班级家委会、义工队队长等三方,审查家长申报资料(优先考虑在职警察、法治部门职员身份家长的申请),并对他们的行为规范、文明礼仪、语言表达、育儿知识、育儿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综合评析确定名单并公示。
第四步,层级培训。幼儿园负责组织开展初级、中级、高级三种层级上岗培训,让家长义工了解“快乐小镇”活动理念、活动流程、幼儿年龄特点、观察与支持方法等,让家长成为合格的店长助理,最后颁发聘任书、义工证、培训证。
仍以“小镇警察局”为例,家长义工的主要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如下。
活动前一周,幼儿园张贴“快乐小镇”全园开馆日活动家长义工邀约表,家长义工根据意愿报名。店长在开馆日前约家长到场馆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工作职责,了解3—6岁幼儿年龄特点和科学适宜的观察与指导方法。
活动前一小时,家长义工与“小镇警察局”成员对活动环境、材料进行整理,对“小警察”进行岗前指引,为正式开馆做准备。
活动中,店长助理对“小警察”的工作进行支持,如接受“小镇民”求助、维持“小镇”秩序,对出现的问题,“小警察”给予适时指引。
活动结束,与“小警察”谈话,总结、分享经验并整理材料,然后与“小镇警察局”负责人反馈交流。
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
“快乐小镇”的所有活动都严格遵循上述流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审慎遴选家长义工队伍,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积极培养家长群体的专业教育能力。
“快乐小镇”针对家长群体分类实施阶梯化教育培训和实际训练,有效支持家长群体深入参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加快形成科学育儿观念和专业观察视角,明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典型表现,从而自觉参与和配合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开展。
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加强与家长的教育专业研讨交流。“快乐小镇”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动幼儿园教育实践,通过小镇论坛、现场反馈、分享故事等方式激活了家园平等合作教育伙伴关系,一方面促进幼儿园充分汲取家长教育智慧,另一方面促进家长在园内外亲子互动中反思觉醒。
“快乐小镇”不仅为全体幼儿创建了一个浸入式社会主题体验教育生态系统,而且搭建了一个综合的家园合作教育平台,充分挖掘和运用了家长教育资源,促进了家长和幼儿的亲密互动和共同成长,逐步受到广大家长群体的认可与支持。近年来,“快乐小镇”每年都会喜迎已经毕业多年的幼儿及其家长回访,与老师们一起重温曾经的快乐时光。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师范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