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而美’学校”系列报道
“寻找‘小而美’学校”系列报道
“寻找‘小而美’学校”系列报道
“寻找‘小而美’学校”系列报道
“市县新实践·聚焦教师队伍”系列报道
“市县新实践·聚焦教师队伍”系列报道
“市县新实践·聚焦教师队伍”系列报道
“市县新实践·聚焦教师队伍”系列报道
“我身边的好老师”栏目
“我身边的好老师”栏目
“我身边的好老师”栏目
“我身边的好老师”栏目
眼瞅着,2017年就走了。又是一句感叹,这一年过得太快了。思来想去,发觉:快,是因为忙碌、是因为充实;快,是因为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寻找你、贴近你的路上。
长期以来,基层新闻版的定位是关注最基层老师的点滴努力、最基层学校的点滴变化、最基层教育部门的点滴变革。为了获取这些最鲜活的故事、最淳朴的感动,2017年笔者一直行走在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学校、深入田间,让自己的双脚沾满泥土、让自己尽情地呼吸基层的空气,意外发现:泥土变成了芬芳,稿子也有了故事。
展望2018,我们将经营好已有特色栏目,重点打磨《基层发现》《我身边的好老师》《金隅有话》这三个栏目,分别瞄准新实践、好老师、微评论三个维度,为基层提供全方位的平台和服务。展望2018,我们将做好新的策划,继续寻找有差异、有特色的基层话题,以更立体、更深入的形式和视角,深入一线、挖掘基层反映普遍、群众呼声较高的鲜活线索,推出系列特色策划。展望2018,我们将发挥记者部优势,继续建设好基层新闻版这个基层通讯员的精神家园。
更贴近实际的话题
2017年6月27日至9月18日,《中国教育报》基层新闻版推出“寻找‘小而美’学校”系列报道,相继刊发了5组重要报道,以主打通讯、配发推荐理由和图片的立体形式,聚焦浙江景宁、湖南株洲、河北涞水、甘肃平凉、四川广元在推进小规模学校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
“寻找‘小而美’学校”关注小规模学校建设,精心策划、扎实采访、立体呈现,足迹遍布东中西部,全景式扫描了全国小规模学校建设的现状。报道推出后,引起教育部相关司局注意,相关工作人员深入被报道地方调研取经,浙江省副省长作出批示,全国众多关注小班化、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慕名考察,引发社会极大的关注和影响,为加强小规模学校建设做出了贡献。
2017年12月25日,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上,作为全国市县教育系统三个代表之一出席会议的浙江省景宁县小规模学校建设成果在大会上以视频形式作了7分钟的典型经验展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讲话时给予景宁特别点赞:“浙江景宁小规模做出了大文章,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仔细想来,这个系列报道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充分反映了:基层的呼声,就是改革的方向、媒体关注的重点。基层新闻版的选题策划标准和版面风格特征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选取更接近基层、更贴近实际的话题。
一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层学校的点滴变化登上《中国教育报》;一年来,越来越多的县区教育局的点滴变革在国家媒体上露脸;一年来,越来越多鲜活的基层话题被发现、被报道。这些报道,例如《“幸福班车”开进教师“心坎里”》《一所没有垃圾桶的学校》《扫扫二维码 菜肴烹饪过程随时看》《楼道里的校史馆》《听 来自学校的马头琴声》《优质资源引到家门口》《学生物业公司“一举两得”》……
更贴近本质的观察
基层,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源。基层,蕴藏着大道理,蕴藏着教育的本质规律。
不到基层去,总隔着玻璃窗,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去,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
在大量“走基层”的基础上,记者的眼光越来越深入、基层新闻版的话题越来越指向教育的本源话题。这些报道有,《教书和育人不再是“两张皮”》《学生在家门口就业》《暑假里学生把山东“跑遍”》《校长摘“官帽” 专家来治校》《河北盐山:营造县域良好教育生态》《擦亮特色办学的金字招牌》《他们都选择了回国》《教育翻身仗是如何打赢的》《甘肃临泽:“红烛先锋”越燃越亮》《学校竞聘先聘舍务长和司务长》《浙江桐乡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
最值得一提的是,“市县新实践·聚焦教师队伍”系列策划。随着中国教育迈入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战略中心也正在从关注“物”过渡到关注“人”上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地理交通不方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基层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
教师,成了强国时代教育的最关键一环。因此,十九大之后,基层新闻版经过认真策划、严格论证,推出了“市县新实践·聚焦教师队伍”的重大策划。从2017年11月14日至12月26日,相继刊发了4组重要报道,同样以主打通讯、配发推荐理由和图片的立体形式,聚焦北京密云、湖南衡山、江苏扬州、河北石家庄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发现了“率先实施地方特岗计划”“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做实‘暖’字、抓牢‘训’字”“远郊区县梯级培训”等典型做法。
从实践来看,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关注了教师队伍建设,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充分证明了基层新闻版的新闻判断。
更贴近身边的感知
观察教育越多、触摸教育越深,就越能体会:教育最终的问题是“人”。我国有1500万教师、2300万教育工作者,这些人才是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有时会叹息自己的版面太少,留给老师的麦克风太少,传递的淳朴感动太少。
于是2017年3月21日,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在春意渐浓的日子里,基层新闻版特别推出“我身边的好老师”栏目,关注那些我们身边的好老师,为基层教师送去一点温暖。当时开栏的话是这样写的:“人物不求高大全,只求亲切自然;不愿孤苦贫寒,但求乐观幸福;无须面面俱到,只求一点闪光。此栏目为常设栏目,我们会一直等您走来!”
随后,相继刊发了《“王大叔”的逆成长》《最婀娜的“旗袍老师”》《农村成了他文学的试验田》《他用“针孔”追逐太阳》《乡村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触“电”后的一往情深》等文章,关注普通教师身上的闪光点,给这个群体以关注、以温暖,传递正能量,体现教育专业媒体的人文关怀。在教师节前后,又发出两组“我身边的好老师”重磅组合报道,推出了一大批鲜活阳光、淳朴感人、亲切可学的基层老师,取得了极大的关注,基层读者来稿积极踊跃。
除此之外,基层新闻版还刊发了《当三个班班主任的“传奇”》《他们终于褪去了“留守学生”的称呼》《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导师》《校长拍的“全家福”成了奖品》《一家三口去援疆》等基层老师的典型事迹,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基层新闻版还要面对一个群体,就是基层通讯员。相比于专业记者和专家来稿,基层新闻版的供稿人员很大一部分是教育报的通讯员。可以说,基层新闻版的稿件最难编,文件味、官方味很浓。基层新闻版的见报稿,很多都是改过两三次以上的。但恰恰是不厌其烦地互动,让通讯员认为教育报是专业的、认真的、负责任的,也愿意和教育报进行互动。基层新闻版,成了基层通讯员的精神家园。
2017,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不舍,但是我们一直在路上。感谢读者对我们的关注、守护和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