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 陈红梅
湖北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省国培专家组成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所副研究员,曾入选武汉市政府“十百千人才工程”。专注于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劣币驱逐良币”,指的是“劣币”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人们就会倾向于将那些具有法定重量或者成色好的足值货币亦即“良币”收藏起来,最终广泛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劣币”驱逐了“良币”。这一经济定律在学前教育中也有诸多反映,幼小衔接教育中此问题最为突出。
随着高考的竞争性学习压力不断下移,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蛊惑,一部分家长开始“抢跑”,他们打破幼儿学习的正常进度,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内容,成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劣币”。
当别的家长看到抢跑的幼儿获得抢先学习的“成果”时,就会被吸引或随波逐流地追随和跟风,“劣币”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导致某些幼儿园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幼小衔接教育(我们可称之为“良币”),越来越得不到家长的认可,而受到被“劣币”驱逐的压力。公办园大班下学期开学时悄然出现了少数生源流失的现象,一些家长将幼儿转到教授拼音的民办园,更有一些家长选择幼儿放学或周末后到外面培优机构上所谓的幼小衔接班,一些市场化的培优机构居然就开到幼儿园的大门口或附近。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希望幼儿能拥有一个快乐童年。因此,我们一直在批判“小学化”和“学科化”的现象,坚决反对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超前学习,强调科学适宜的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醒家长“拔苗助长”式的超前学习的危害。但为何家长不领情,社会不买账,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要想防止幼小衔接阶段“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整个学前教育生态环境都应该综合治理,而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束缚和管死某些规范办园的幼儿园。
广泛宣传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多种举措破除家长的顾虑,大力倡导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净化学前教育的生态环境,为幼儿园规范办园提供宽松的氛围。
小学要规范办学严格遵循零起点。小学教育应规范,小学老师应端正教育观,各科教学都不能因为部分孩子学过而提速,要坚持零起点的原则来教授小学的内容。小学教师教学进度的安排不应按照学过小学知识的孩子水平来设计,而应该更多地关注没有“抢跑”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鼓励。
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家长明白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超前学习,而应是全方位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准备:
心理的准备。充分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培养幼儿爱老师、爱学校的情感。
知识经验的准备。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区别,知道小学生的角色要求,熟悉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安全常识,学会与老师和同学交往等。
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准备。帮助幼儿养成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我们还要让家长士明白“抢跑”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碍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牺牲了幼儿全面发展的机会。
要一视同仁地严格规范所有幼儿园的办园行为,遏制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小学化现象。不能仅仅只管公办园,更要管好众多的民办园。在民办幼儿园年检时要强调民办幼儿园办园方向和办园行为的正确。只有当所有幼儿园都旗帜鲜明地实施科学规范的幼小衔接教育时,家长的焦虑和担心才会缓解。
幼儿园防止“小学化”的倾向不能矫枉过正,机械地将拼音或汉字视为违禁品,而应采取适宜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符号式的学习方式。我们并不是主张幼儿园教师去教授拼音,而是鼓励幼儿园教师以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一些简单的拼音字母,如声母,消除对符号学习的陌生感,从而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