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加强校园“微商”监管才是务实之举

[db:作者]  2017-05-10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微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尽管“微商”营销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但丝毫不影响其热度。时至今日,这种新型商业模式更是打开了一片新的区域——高校校园,不少在校大学生在“微商”市场火爆的宣传诱惑下投身其中。然而,真正赚钱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几个,倒是不少在校大学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法制日报》5月8日)

    通常认为,“微商”运作模式大体分为代理和代购两种,可帮助客户购买到他们想要的商品。据了解,大部分“微商”并不具备自产自销能力,不过是在分销基础上扣上了“微信”“微博”等帽子,以现有人脉为基础,靠添加好友、发展“代理”推销等来提成。大学生做“微商”,大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刚开始投入的经费、时间、精力等较少,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产品的代购代销,但在做的过程中很容易“越陷越深”,甚至陷入各类骗局。由于大量时间被用于加好友、微信群或自学销售、接受销售培训等,不少学生因此影响了学业,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实际上,一些“微商”模式与传销有类似之处,只不过“微商”巧妙地规避了法律风险,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价格透明”和“先交钱后拿货”的“微商”两大潜规则,刺激着低级代理为了以较低价格拿货而投入更多。有的学生苦于举债无门,不得不借贷买产品进行推销,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校园贷”,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由是观之,玩手机、刷刷屏,分享产品、推销产品,这样的赚钱之道看似轻而易举,实则得不偿失。

    “微商”侵入校园,暴露出“微商”监管漏洞。校园“微商”肆虐,存在钻监管空子、诱导学生传销、误导学生创业等风险,既破坏了正常校园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成长。遗憾的是,学校对于这一领域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也没有给出具体的管理措施,致使校园“微商”犹如脱缰野马难以控制。当务之急是,高校要充分认识校园“微商”存在的隐患和风险,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双管齐下,把监管责任明确到人,把追责问责落实到事,围堵无良“微商”。同时,堵“偏门”开“正门”,强化教育引导,增强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的价值观,远离校园不良商业行为。

    校园“微商”牵涉面广,利益攸关方多,除了教育部门积极介入外,相关部门也应该有所动作,针对学生特点更新和升级监管思路、监管手段,切实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责任,打造规范有序的电商环境。任何时候,监管的目的都不是扼杀整个行业,而是对行业做进一步规范。目前对于校园“微商”的整治,不能也不宜简单的“一刀切”,关键是对校园“微商”乱象进行清理整顿,对继续保留的校园“微商”严格设置准入门槛,特别是科学界定校园“微商”的从业条件,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对大学生来说,不是不能做“微商”,但要抵制盲目做“微商”。学生做“微商”,看似是一种创业,其实只能算作社会实践,整体来说弊大于利,入行须谨慎。要知道,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仅凭创业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更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换言之,做校园“微商”之前,需要“创业者对市场的正确理解”,看清“微商”真面目,规避“微商”陷阱,才能少走弯路。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7-05-10 180000/16760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