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昌万
前不久,在杭州举行的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一架自重不超过3公斤的航模,却拉载了10多公斤的重物,并准确完成定点空投的规定动作。这一作品让在场的专家和观众齐声惊叹,一举夺得创新设计评比一等奖。设计这架航模的小伙子叫张健,今年只有24岁,是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2007级飞行器设计专业研究生。此前,他设计的“高超声速无人侦察与攻击平台”夺得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在西北工业大学,像张健这样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越来越多。
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花大力气搭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上万名研究生获得学校资助,共发表核心刊物论文2975篇,受权专利92项,先后有12人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今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校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姜澄宇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创新基金”点燃创新激情
西北工业大学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985”重点建设高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为国家培养有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西北工大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培养一流人才,就必须在资金支持、实验条件、实践环节等方面下功夫,让研究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润孝说。
为突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瓶颈,西北工业大学从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入手,相继设立了博士论文创新基金、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创新实验中心基金等3个层次的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研究生开展创新活动,激发他们从事创新活动的主动性。
早在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就每年出资100万元设立“博士论文创新基金”,鼓励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开拓意义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支持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具有创新性的风险选题,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
2003年,西北工业大学设立“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每年出资60万元,鼓励在校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对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及科技含量高,并有一定市场前景的项目给予资助。
此外,学校还自2003年起,每年投资80万元作为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基金,资助项目涉及航空、航天、航海、材料、机械、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电气、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并建成微小型飞行器主题实验室等13个主题实验室,使研究生随时随地来到主题实验室开展活动。
西北工业大学不仅在校内设立了各种基金资助研究生创新活动,还设立了研究生出国访学基金、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基金,并利用各种机会推荐研究生参与国外有关机构设立的各种国际交流,鼓励研究生走出国门、拓宽视野,在更好的创新氛围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2008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娇霞获得了学校提供的8万元“博士论文创新基金”资助,一年来,在国际顶尖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材料学院2003级博士研究生付前刚在8万元的“博士论文创新基金”的资助下,发表论文6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1项。
“创新基地”放飞创新梦想
“没有学校为研究生提供的创新基地,我就不可能获得全国航模一等奖。”张健说。读研期间,他除了参与导师的项目研究外,还充分利用研究生创新基地提供的实验条件进行科研创新。学校的创新基地不仅有他所需要的实验器材、设计工具和加工车间,还有专门的辅导老师进行指导。
据介绍,该校的研究生创新基地主要有两类:一是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和国防科技工业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它们分别是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首批立项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和原国防科工委重点投资建设项目。二是“产学研基地”。
该校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共建有软科学、攀爬机器人等8个主题实验室,购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由在校研究生自主管理,面向全校所有研究生全天候免费开放,只要有创新想法的研究生就可随时申请、随时进实验室开展工作。中心鼓励研究生从一个创新点子开始,全过程参与创新活动,并以承担科技项目的形式来训练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学校还将重点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对研究生全面开放,为研究生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