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的感恩教育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容不得掺杂任何商业利益,也容不得半点不严谨和伪科学。
一边是网友不认同学校行为,称演讲者是营销,另一边是该校校长认为活动能帮助学生学会感恩。从现场视频来看,似乎校长的回答也有道理,孩子们都感动哭了,能说演讲没有效果吗?但问题是,这样的效果究竟有多大意义?孩子们在感动持续的那几天过去后,是否真正学会感恩了呢?
近几年,各地特别流行感恩教育,而且一些学校和家长还特别买账,不知道大家考虑过原因吗?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感动最“廉价”,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感动不好,而是说感动最易出效果。不管是学校还是父母们,平时难见自己的孩子会感动,更别说感动哭了。而以上的感恩教育演讲往往能三两个小时内让孩子大哭——眼见着出效果,学校和家长便想当然认为,这样的培训效果极佳。
除此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很多父母比较落后的教育理念。一些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孝顺了,懂得感恩了,自然会理解自己为什么让他好好读书,理解为什么让他读补习班,理解自己为什么唠叨他……当孩子懂事后,一定会好好听自己的话,好好学习。但教育没有这么简单,教育不仅包括感恩教育,还包括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很多素质教育。认为感恩教育能解决一切是对教育的异化,完全没有考虑教育的科学性,以及每个孩子天赋的不同。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形式化的面子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说,将教育形式化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教育的功利化或者利益化。该事件中演讲家价格不菲的出场费,以及演讲后的图书签售活动就是例证。尤其是,演讲的内容更是经不起推敲,在短短的几分钟视频里,他先是用“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的母亲是最伟大的,就是我们中国的孩子的母亲……”等语言打悲情牌,让孩子为自己不懂感恩而羞耻,接着用“情绪如果不发泄出来,我们的妈妈就会得精神病”为基础“吓唬”孩子……这么多的手段真让人怀疑,孩子的哭是真感动,还是被惊吓,或者是愧疚的。表演式的感恩教育是形式化和功利化的伪教育,是与对孩子自主性及身心健康的培养背道而驰的。
感恩教育要搞,但绝不能被一些不尊重教育的培训机构牵着鼻子走,现在要做的是让感恩教育回归科学性。学校和家长应该明白,感恩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平时的引导。没有后续教育的跟进,再好的感恩教育培训也难以起到持久的效果。在方式方法上,感恩教育应该少一些说教和灌输,多用一些实践和体验。比如,欧美国家的感恩教育会让学生到父母上班的地方体验生活,会让孩子通过社会实践和家务劳动等方式,感受父母的辛苦。有时候,孩子切身的体验往往要比千万句的说教要强。
中小学的感恩教育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容不得掺杂任何商业利益,也容不得半点不严谨和伪科学。它需要学校和家长遵循教育的科学与规律,按部就班地引导和耐心地传授。(作者系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