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厚植“劳动育人”的田园土壤

[db:作者]  2018-11-2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山东省郓城县黄岗小学学生在“田园图形”里种植的蔬菜大丰收,图为学生在油菜田圃收割。
王艳慧 摄

■热点观察 新时代学校弘扬劳动精神③

    日前,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此,“热点观察”栏目特邀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校长,探讨与分享劳动教育方法和途径。本期聚焦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编者

    当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弘扬劳动精神”时,作为一名教育人,反观学校劳动教育: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弱化,劳动习惯尚未养成,现状不容乐观。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城市学校。其实,农村孩子不识农作物,不具备基本劳动技能,也早已是普遍现象。

    农村学校劳动教育的薄弱,让作为中心学校校长的我,深感忧虑。劳动文化是乡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有其传承价值。

    为此,借助农村的地缘优势,我与中心校下属的黄岗小学,历经一年时间,且行且探索,自主开发田园课程,加强劳动教育,如今已初见成效。

    开发田园课程,拉近与乡土距离

    曾经的农村孩子,因自小耳濡目染,对土地、对劳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正如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所描绘的那样:“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其中劳动场景,野趣盎然。

    学生不爱劳动的原因,追根溯源,一是当前农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感情越来越淡薄。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农民本身劳动的机会变少了,学生参与劳动更是无从谈起。二是家长对一般体力劳动(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起点)的蔑视,只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而将劳动视作惩罚:不好好学习就去地里劳动。这让学生从小就有了“劳动不光荣”的观念。三是娱乐设施如手机、电脑分散了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即使有时间,也不参与劳动,而是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内,留守儿童尤其深受其害。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与黄岗小学全体教师开始进行探索。以乡土资源为依托,学校开发了自己的田园课程,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通过亲自参与的形式,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有效衔接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

    田园课程包括两大体系: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生态课程,具体包括“田园种植”“田园泥巴”“麦秆及玉米皮编织”等课程;二是在原生态课程基础上的拓展课程,具体包括:“田园数学”“田园美术”等跨学科课程、“幸福葫芦娃”雕刻课程与“我们爱发明”“奇种妙植”创新课程等。

    其中,原生态田园课程,旨在通过劳动实践,为学生和乡土建立直接联系。除常规的瓜果蔬菜种植,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外,学校还开设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泥巴课程。

    黄岗小学所在的村落,有用黄河滩红胶泥烧制陶器的传统,学生虽爱玩泥巴,但对这一传统相对陌生。于是,在“田园泥巴”课上,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到河谷亲手挖泥,经历晾干、翻晒、储藏、水发、加绒、加沙、和泥、捏制等一系列工序,体验劳动。学生们用这些红胶泥捏制出数以千计的泥巴作品,有花鸟、人物、器物,十二生肖、鲁西南风情等,一块块红胶泥变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品。

    拓展田园课程,消融各学科边界

    在实施田园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奇思妙想,促进了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与田园课程的交融。

    在上种植课程时,学生发现,田园种植和数学图形学习可以结合起来。于是,他们立即付诸行动,亲自设计建造图形田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小学数学中出现的所有图形都呈现在校园内。有了图形,没有测量工具怎么办?于是,学生们又亲自动手制作测量用的尺子,然后用尺子去测量图形。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图形知识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喜爱。田圃的蔬菜长势喜人,学校便组织了一次“图形内的蔬菜拍卖”活动。由学生自己测量图形面积、估算每平方米的产量、调查行情价格、制作标书、公开竞标,并进行相关知识讲解。一场拍卖下来,学生综合运用各类数学知识,让数学真正与田园生活相结合。

    除数学学科外,学校还引入美术、技术、生物等学科知识,拓展田园课程边界。

    学生在种植田圃时,需要观察蔬菜发芽、作物拔节、花儿开放、果实膨胀,并用画纸和画笔记录与描绘,这就是“田园美术”课程。

    经过交流,我与教师发现,学生们都喜欢金刚葫芦娃,而葫芦也是乡村寓意较好的作物,被视作智慧的象征,于是,教师便为学生买来葫芦种子。在学生们的悉心照料下,各式各样的葫芦垂挂于校园。“葫芦七兄弟”“葫芦班集体”“葫芦小姐妹”等学生赋予的名字,见证着葫芦园的劳动,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等到葫芦成熟后,教师便组织学生在葫芦上绘画、雕刻,制作葫芦福娃,“幸福葫芦娃”雕刻课程应运而生。

    在“我们爱发明”课程中,学生既是设计者,又是建造者。教师带领他们建造动物园、节水观赏鱼池、陶窑、沼气池等。学生将图形田圃内的菜叶、秸秆等用来喂养动物园内的小动物,将动物产生的粪用作沼气原料,产生的沼气再用来烧制泥巴,废渣则用作田园肥料,从而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在“奇种妙植”创新课程中,学生们更是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在缸、油桶、泡沫箱、牛槽等多种器皿内种植甜瓜、黄瓜、西红柿。经过他们的精心管理,一个个香喷喷的甜瓜就躺在缸里、趴在路边,一串串诱人的西红柿就挂在墙上,收获颇丰。

    推进田园课程,成就美好品德

    田园课程让学生明白了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学校为制作田圃的营养土,拉来几车牛粪,放在操场上晒干。学生见到都掩鼻而过,在种植甜瓜时,也不愿意用手触摸。有学生问:“牛粪种的甜瓜臭吗?吃了会不会拉肚子?”于是,学校教师便开始耐心讲解牛粪的作用,它能为甜瓜种植提供丰富的养分。这时,一名学生说:“老师,我明白了!牛粪虽然闻起来是臭的,但是,它的心灵是美的,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德育自然而然发生了。

    在田园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内涵,并不是独立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外的。正如拓展课程时,劳动教育就已经融合了智育、体育、美育等,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劳动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阵地。

    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一体化,是学校推进田园课程的重要目标。例如在“种豆芽”微课程中,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序列,每一序列都对应德育的某一目标:通过播种、管理、收获,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学会珍惜劳动果实;通过包装、清洗、烹饪,让学生养成环保习惯,提高劳动技能;通过“第一盘炒豆芽送爸妈”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感恩之心。一茬豆芽种下来,劳动美德、感恩、公平、环保、团结协作等理念蕴含其中。

    田园课程的推进,也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感情。种植的甜瓜收获了,他们摘下来送给退休的老教师;韭菜收获了,学生用这些韭菜与教师一起包饺子。

    全校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田园课程,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它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而且让教师也感受到乡村教师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减少职业倦怠,增加职业幸福感。

    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本,只有加强劳动教育,才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虽然一所村小的田园课程建设,仅仅是劳动育人的初探索,但践行的脚步却不能停息。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才能让劳动教育浸润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历程,为学生的一生打好底色。

    (作者系山东省荷泽市郓城县侯咽集镇中心学校校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11-21/16999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