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打造多赢格局

[db:作者]  2018-11-2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日前,《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赛艇世界冠军李萌和姐姐李彤,在北京林业大学教室给学生“上课”的情景:这本是一堂面对小学一年级孩子的体育课,也是全国首个面向退役运动员的儿童运动能力指导师公益培训班的实践教学。但由于严重雾霾,其他没有教学任务的学员便临时代替真正的小学生,负责给上课的姐妹俩“制造点儿麻烦”。

    报道中指出,这是某基金联合合作伙伴发起的公益项目,旨在帮助运动员将多年来积累的专业运动技能通过培训,转化为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儿童运动指导能力,从而助力解决运动员就业和儿童体育教育人才匮乏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此举反映了退役运动员进校园的大趋势,背后的因素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师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水平上均显不足,尽管校外儿童体育培训机构大量涌现,但专业、高素质教练人才缺乏,缺乏系统管理及其明显的营利性特征,使得儿童体育运动难以走得更远。

    而让优秀体育运动员退役后到大学或中小学任教,其实是一种优势互补,能实现一种多赢格局。一方面,退役运动员弥补了当前中小学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缺口,满足了家庭对具备儿童运动指导能力专业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也极大解决了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退役运动员往往具有业余运动员所不具备的奋战于顶级赛事、为国争光的特殊经历。他们的成长之路也并不平坦,付出汗水与泪水的过程、避免运动伤害经验等,本身就有教育价值。那些夺冠的荣光抑或失败的教训,也都具有打动人心的教育力量,对青少年而言更是难得的教育素材。

    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体育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的重要禀赋,是众多家庭珍视和践行的生活方式。受当下多元价值观影响的青少年,固然需要掌握一项或多项运动技能,但更需要拥有运动员那种只问耕耘不问结果、努力拼搏淡看失败、勇于拼搏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以及精诚合作担起责任的团队精神,让体育为未来人生蓄力。放眼未来,体育将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体育教育也迫切需要从低水平的跑跳投转向专业的运动健康、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转化。相对而言,退役运动员具有天然优势,能满足当下和未来青少年的教育需求。

    而让退役运动员顺畅进校园,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需要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手出台鼓励退役运动员进校园的政策,并出台系统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实际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退役运动员进入中小学当体育老师,在许多地方已成惯例。近些年,我国一些地方也开始做出探索,并取得一定进展。例如,2016年6月,甘肃省多部门共同出台文件,将兰州市30名退役运动员统一安置到兰州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属事业单位、榆中县、城关区等事业单位工作,推动校园体育发展。

    退役运动员是非常适合从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群体,因为与师范类院校体育学生相比,他们有着不可比拟的专业运动能力,在运动伤害的防护和运动精神的培养上更有经验。但也要看到,退役运动员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还需要接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培训,使其更了解青少年的认知和心理特点,熟练掌握必要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自身专业能力与学校体育课程的顺利对接。这就需要教育部门积极与体育部门做好合作,主动打开大门,欢迎退役运动员把为国争光的精神和卓越高超的技能教给青少年,即首先解决退役运动员进校园的门槛问题。体育部门也要为之创造便利条件,努力牵线搭桥,合力做好退役运动员的教学培训工作。

    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相关部门不妨多沟通,结合实际出台具有可操性的管理和合作办法,谋求妥善解决之道,使退役运动员与中小学合作顺畅长久、互赢互利,如落实运动员的教学培训、收入待遇、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等。做好了宏观统筹和细节管理,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才能打造多赢结局,更好实现教体结合的内在要义。

    (作者系本报记者)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11-21/17000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