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航宇)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普惠性学前教育“1+3”系列文件,围绕未来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构建顶层设计,制定目标任务,规划实施路径,落实经费保障。
“1+3”系列文件,“1”指的是《关于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3”指的是《2017—2018年度加快发展主城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工作方案》《重庆市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规划用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国家级贫困区县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通知》。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年底,重庆共有幼儿园7376所,在园幼儿93.26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2.54%,高于全国77%的平均水平;全市共有普惠性幼儿园5745所,普惠率75%,高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
但主城10区情况却不容乐观。据统计,主城区有幼儿园1701所,公办幼儿园262所,占比仅为15.4%,低于全市43%、全国37%的平均比例。有普惠性幼儿园897所,在园幼儿14.87万人,普惠率为52.6%,低于全市75%、全国67%的平均比例。
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和全面二孩政策落地,预计2018年重庆主城区在园幼儿将达到30万人,幼儿园学位缺口高达2万个。
如何解决主城区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不足、公办园少、入园入托难和贵等问题?
重庆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战略行动计划九大重点专项之一,将通过大力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学前教育质量三项重点举措,实现这样的目标:到2018年年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普惠率达到78%,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46%以上;主城区新增公办幼儿园332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0所,新增学位1.9万个,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30%以上,普惠率达到60%以上,确保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得起园”。
为保证目标“落地”,重庆制定了6条可考核、可量化、可追踪的“硬杠杠”:独立新建29所、配套建设移交15所、回收60所、回购50所、改建123所、乡镇举办55所。除此之外,还将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所办幼儿园的办园体制,鼓励公办幼儿园通过集团化办园扩大公办资源,依法登记一批公办幼儿园。
重庆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投入机制。市级政府统筹中央和市级学前教育专项资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照主城区规划建设、移交、回购、回收、改建、购买等不同方式,给予一次性差异化奖补。区级政府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确保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总投入的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