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高考,四十“不惑”

[db:作者]  2017-06-12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关键词:恢复高考40周年

    又到一年“高考季”,千千万万学子走进考场,拿起纸笔为梦想而战。今年时值恢复高考40周年,古语说“四十不惑”,站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回首来时路,更能明白高考之于个人、之于整个中国的重要意义。

    中国正在超越昨天的高考

    40年时光飞逝,看着今天全国为高考谋划、全城为考点避让、全家为考生服务,再想起父辈当年用被铁水灼出点点疤痕的手去书写考卷,总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时代的进步。

    对于参加“文革”后首次高考的那570万人来说,1977年的岁末不是冬天,而是一个民族重新高扬崇尚知识、尊重人才旗帜的春天,也是一代人接受考试挑选而改变命运的春天。40年来,高考能够成为整个国家一年一度的盛大社会活动,高考改革能够成为举国上下人人关注的政治,都是因为中国高考所承载的打通阶层壁垒、推动国家转型、刷新教育理念等重担至今仍然在肩。

    对于中国迅速成长的40年来说,高考所代表的一整套操作体系,不仅保证了基本的公平和透明,而且提高了人才选拔的效率,其贡献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当今中国需要更多有创新思维、有独立思考习惯、有调查研究能力的人才,衡量和培养这一类人才,很难有整齐划一的标准。

    这些年来,高考改革始终围绕着公平和科学两个维度展开。如果说高考科目从固定考几门调整为实行3+“6选3”或3+“7选3”,是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挥特长;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那么教育部阳光工程的实施,则让一度饱受质疑的高校招生黑箱遁于无形;以区域和阶层均衡为目标的高招计划改革,为相对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构筑起新的希望。

    高考改革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也许某种程度上并不在于题如何出、分数线如何划,而在于教育观念的改变。高考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全社会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体觉醒,它需要我们把自己也投入进去,在重塑考试制度的同时重塑自身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

    走过40年的中国,现在正在超越昨天意义上的高考。考得好当然值得高兴,万一分数不那么理想,我们的心情也不至于像40年、30年前那么沉重。这个社会真的在进步。(作者曹鹏程,原载6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全社会坚定信念

    40年前,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召开,决定立即恢复停止了10年之久的高考。当570万考生从农田、从工厂、从营房、从牧区,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涌进准备得稍显仓促的考场,他们与整个中国的命运都迎来了转折——这场考试,在全社会重新确立了知识与人才的地位,搭建起一条普遍的向上流动的渠道。无数学子通过高考实现自我提升,通过知识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砥砺奋进清晰而紧密地联系起来。高考的巨大作用背后,彰显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

    40年光阴荏苒,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高考也几经改革,不断探索着更加公平科学的选才机制。这场考试无关贫富、不分阶层,保持着最普遍的参与度,坚持以知识掌握为考核标准,守护着教育公平的底线。但需要看到,这些年,面对大学生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新“知识无用论”时有浮现;随着公众对阶层固化的日显焦虑,新“出身决定论”再度出场。

    诚然,当今社会改变命运的路径更为多元多样,不唯高考一途,但“知识改变命运”并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纵有不少,那些快速成名的途径纵然可能,但现实中,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成就自我、报效社会仍是最普遍的大多数,这才是支撑中国社会发展最广阔、最深厚的力量。

    越是喧哗浮躁、多元纷繁,越需要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顽强信念。如果公众把精力都投入到短期投机上,那必然会挤占为实现长期目标努力奋斗的空间,消解十年苦读积累知识的动力。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未来的世界必然会更需要拼创新、拼知识,各行各业也必然会与知识联系得愈发紧密。当更多人都坚信知识的力量,我们社会的发展才会获得更坚实的保障与更强大的动力。(作者胡宇齐,原载6月7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受教育权回归 带来家国之变

    6月7日,全国高考考生走向考场。这其中,会有激动、会有紧张,但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高考是那么的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只要愿意,几乎每个人都能走进高考的考场。

    但是,40年前,高考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却近乎奢望。“文革”十年,因为没有高考这条向上通道,学生们只能去做工农兵。高考缺失的十年,让无数人的人生梦想破碎,公平的社会向上流动机制也被打破。

    岁月流转,时势演进。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已是国家的骨干、社会的栋梁。此时此刻,再次回望40年前的1977年,愈发凸显恢复高考的重要意义。1977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实际上是国家对公民的受教育权的一种确认。这项权利的落实,是个人走向幸福、拥有尊严的起点和动力。

    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终于可以通过高考,走入大学的知识殿堂。1977年,恢复的不仅仅是高考,还有知识的价值、教育的科学体系、人的尊严、家国命脉。

    今日之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就,我们要成就更好的自我,为国家和社会打造一个更光辉灿烂的未来,仍然需要在更大的层面上,让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更加公平、更有价值,也需要在更多的层面继续深化改革。

    40年前,一纸恢复高考的决定,可以激起大变革,聚集大能量;40年后的今天,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也仍然需要大智慧、大魄力。(本文系6月6日《新京报》社论,有删改)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7-06-12 180000/17082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