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人文教育的守望

[db:作者]  2017-06-15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山东省潍坊中学校长、党委书记王伟和学生们亲切交流 三位一体,人文课堂 全员导师,润物无声 合作探究,科学惟真

    对于学校而言,教育与文化一体两面,密不可分。教育方方面面都蕴含着文化,文化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教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文化又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学校教育的更佳状态,就是通过一个个或有形或无形的文化行为,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得到教化。笔者所在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文化立校、文化兴校,建设了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学校文化。

    确立核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

    一提到学校文化,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还会想到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但是物质不等同于物质文化,制度不等同于制度文化,课程、课堂、教室等莫不如此。这些,只是学校文化大树上的繁枝密叶,核心文化才是树的根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只有明确了核心文化,才能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才能让广大师生明白“到何处去”。没有了核心文化,一切都将成为无本之木,难以生存。

    潍坊中学的核心文化是“人文”。人文即以人为本,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尊重。潍坊中学实施人文教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尊重家长的教育诉求,尊重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育质量和服务品质提高,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卓越的人文素养,科学的人文方法,崇高的人文精神。在“人文”核心文化的引领下,潍坊中学研究、确立了“人文,惟真,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培养目标,“建人文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构建了人文课程、人文课堂、人文德育、人文管理等人文教育体系;通过面向全校师生的征集评选,学校教学楼有了一个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名字——文汇楼、文源楼、文瀚楼、文华楼、文美楼。以“人文”作为学校核心文化,既点明了学校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又彰显出潍坊中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挖掘与学校历史、教育本质及时代要求相关的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不仅要明白“到何处去”,还要知晓“从何处来”。

    追溯学校的本源文化。没有了过去,我们将踏上一片虚无。学校文化首先是一种传承。潍坊中学建校于1883年,由美国传教士狄乐播先生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自创校之初,就有一种精神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这种精神就是“人文”。130余年的历史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人文精神不断被传承和发扬,一直是学校的本源文化。

    回归教育的本质规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承担家庭幸福期盼、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地方。在“唯分数论”依然还有市场的今天,潍坊中学将人文教育确定为回归教育本质的有效途径。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形成了卓越的人文素养,掌握了科学的人文方法,自觉遵循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顺应社会与时代的需要。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与时代要求不断作出新的阐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无不让人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高度重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更是将人文底蕴放在了六大素养的首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融入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将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根本任务。

    显性文化易,隐性文化难。而学校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恰恰是隐性文化的“外化于行”

    学校文化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建设较为容易,一所学校,只要有了资金支持,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够“旧貌换新颜”;如果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标语、口号满校园。然而隐性文化建设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难点。破解隐性文化建设难题,潍坊中学首先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根据“人文”核心文化,明确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目标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学校隐性文化体系;其次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通过人文课程丰富学生人文知识,人文课堂提升人文素养,人文管理涵养人文方法,人文德育锻造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在学校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文化应该根植于学校的课程、课堂、德育、管理等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雅斯贝尔斯说:“只谈原则显得空泛,只关注实物就会迷失方向。紧要的是,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和我们的终极价值关联起来,也就是说,让教育终极价值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教育细节。只有不让遥远的地平线在我们视线里消失,我们的脚才会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学校文化只有与学校所有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融合在了一起,才会激发出巨大的力量。

    人文课程——尊重师生的教育获得感,尽更大可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潍坊中学,课程不再是一门门停留在课表的学科,而是成为全体师生展现个性与智慧的舞台。学校的文汇楼有部分房间没有充分利用,于是学校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建设了潍坊中学人文书院。人文书院包括生涯规划、历史人家、法律与社会、经济研究、模拟联合国、人类与环境、文美文学院、博艺画院、民族教育室等9个模块功能室,9个功能室的规划设计及课程开发全部由指导教师与学生自主申报、独立完成。走进“历史人家”,不仅可以看到“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也会看到中国四大版画之一的“杨家埠刻板画”;文美文学院成立四年来,已经有数百篇作品见诸报刊……《迈向人生巅峰的阶段》《人类与环境研究》《跟着历史学做人》等一批人文书院校本教材,为广大学子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食粮。人文书院成为学生提升人文情怀,锻造人文品格,积淀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

    武术社团的成立及其课程开发也特别能够体现人文文化。学校有一位武术教师刘老师,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一级推手教练。有一批学生慕名报考潍坊中学,有一部分老师想请他教太极拳。于是“潍坊中学武术社团”应“需”而生,学校专门建设了武术社团活动中心,刘老师带领团队开发了社团课程“校园武术”。每天下午师生强身健体的习武照成为校园美丽的人文景观。学校的排球、武术、文美女子合唱团等44个社团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社团课程成为学生发挥潜能、开阔视野、锻造高尚品格、追求自我完善的平台。

    “三位一体”人文课堂——课堂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当成为一所学校更具文化气息的地方。潍坊中学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规律的原则,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人文课堂。人文课堂通过小组建设“聚”起了向心力,通过精品学案“逼”出了学习动力,通过课堂展示“激”发了学习活力,通过小组评价“赛”出了竞争力。从自主学习出发,学生之间互相碰撞交流、合作探究,然后将学习收获进行当堂展示。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参与者、欣赏者、引领者,促进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生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小组建设和班级课堂文化,营造了民主、平等、高效、优质的课堂生态。

    人文德育——文化立魂,为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潍坊中学实施人文德育,一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实现个性化教育;二是让学生有规则意识,让学生懂得规则是更大的人文,自觉成为合格的公民。人文德育秉持人文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发展,关注个体成长,致力于德育活动锻造人文精神,学生管理倾注人文情怀,校园文化涵养人文情操,德育课程搭建人文平台,德育课堂渗透人文方法,家校合作展现人文关怀。

    因人因事而异,因材施教,人文德育实现了尊重差异与遵守规则的和谐统一。潍坊中学的大门口有一个迟到登记表,登记表上不仅有学生姓名、班级、年级等相关信息,还特别设置了一项备注,由学生写明迟到原因,供班主任参考。比如前几天就有一位学生,他迟到的原因是路上有一位同学摔伤了,他帮着送到了医院、联系了家长。这位学生确实“迟到”了,但这次“迟到”却是可以理解并且应该得到赞扬的。“迟到”是每一所学校都会遇到的“小事”:只要规定时间没有到校,结果就是“迟到”了。按照规定时间对迟到行为进行“一刀切”很简单,却忽视了学生迟到原因的千差万别,与以人为本的德育本质南辕北辙。“人之初,性本善。”只有透过现象抓住了德育的本质,我们的德育才会走进学生心灵并真正发挥作用。

    人文管理——制度是应有的硬性规范,尊重是离不开的软性情怀。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制度是学校的护航舰。没有制度的学校等于没有规矩的家庭,懒散而无力。潍坊中学依据《办学章程》,积极完善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运行机制,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以“四会一章程一核心”为主体的现代学校治理架构,建立起了积极、稳定、长效的现代治理体系,为上级各有关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力量凝聚办学合力提供了保障,推动着学校不断发展。

    人文管理以人为本,其核心是对人的尊重与成就。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的心态与一个个具体的细节。一次认真的倾听,一个主动的问候,当源自内心的尊重化为学校每一位师生的自觉行为,一种名为幸福的情怀就成为学校文化更和谐的音符。潍坊中学一直创造机会成就教师,“让每一位教师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位教师绽放更美的笑容”。2015年国际劳动妇女节,学校工会设立了“巾帼育人先锋”“贴心服务模范教师”“孝老爱亲好儿媳”“孝老爱亲好女儿”“贤淑智慧好妻子”“育子有方好妈妈”“团结友爱好姐妹”等16个奖项,供全体女教师自由申报。学校把奖项设置与女教师的工作、生活、身份紧密联系,让每一位女教师都能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甚至几个奖项,在申报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也是在那一年,笔者收获了人生中头一个在三八妇女节上受到的表彰——“教职工幸福缔造者奖”。“每一位教职工的幸福感首先源于学校的发展。潍坊中学这几年蒸蒸日上,越办越好,让学校每个人体验到了教育应有的尊严。”她们发自内心的声音至今依然让人感动。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有广泛的认同

    建设学校文化,绝不仅仅是校长、学校领导班子的事,离不开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认同与支持。认同不是一种单纯的结果,而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过程,是教职工、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潍坊中学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没有旁观者。从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广大教职工到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家长与学生代表,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一次次的研讨、座谈、访谈、调查问卷中,“人文”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丰富。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当《潍坊中学人文教育行动纲要》在学校教代会、家长委员会上全票通过时,人文教育核心价值观已经扎根在了广大参与者的心灵深处,成为教师、学生、家长与社会的共识。只有赢得认同,学校文化才会产生积极力量,在育人合力的巨大推动下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学校文化应该成为教师、学生永恒的信念进而成为学生一生的滋养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优秀的学校文化传递的是人类普遍而又永恒的价值与追求。人生旅途漫漫,社会风云变幻,有着永恒信念支撑的人才会岿然不动。诗人里尔克说,“一棵树长得超过了它自己”。一棵树怎么可能超出它自己?树的高度是有限的,但文化的高度却无法衡量。学校文化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有一种高度与厚度,它不是知识的量的积累,而是精神与智慧的提升。在这个不断技术化、物化或者功利化的时代,人文精神所具有的永恒价值会成为师生永远的坐标,引领着他们仰望星空。这时候,学校文化不再是停留在纸面的教条,它们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为鲜活的学校文化的“代表符号”,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耐下心来,静待花开。一是因为学校文化建设能够“立竿见影”的仅仅是学校的物质文化,然而物质文化是文化建设的表层。请一家文化公司,花几十万元或几百万元的钱就能够将学校整体“包装”一新,但期望它立刻产生巨大价值,很难!二是因为学校文化需要积淀,需要涵蕴和积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师生行为准则、校园舆论风尚等的自然结晶,是在时间中缓慢生成的。三是因为学校文化不能作为结果来追求,它其实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永远在路上。它是将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潜移默化地浸润进师生心灵,在师生心中撒下一颗颗饱满的种子,静待种子生根发芽。

    这让笔者想起了2017年春节收到的一封信,是一位早已毕业的学生写来的,感谢当年在操场偶遇时与她的一番交流。她在信中写道:“您说的‘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不好的事总会过去’一直深深影响着我。……至于为什么毕业这么多年才跟您联系,我想是因为人生需要积淀,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才明白过去的事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如果说有所成,那么就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学校的印迹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熠熠闪光。文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如果一蹴而就,往往会导致学校文化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浮华总是最早被雨打风吹去的。

    学校文化建设是避免教育同质化、实现办学特色化的有效途径

    千校一面、教育同质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各所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大致一样,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树立起独具特色的学校核心文化。当学校的核心文化或者核心价值观在全体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并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这种文化就成为学校的标志或特色,就成为这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本质特征,这所学校也就成为了特色学校。每个学校都会定期开家长会,家长会一般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潍坊中学却有很多不定期的、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只要学生、家长或是班主任、导师感觉有必要,就可以根据需要提议召开形式适合的家长会。导师、学生、家长、班主任共同参与的,是“四方会谈”家长会;班主任、导师与某一个、某一组学生的家长共同参与的,是微型家长会;班主任、学科教师与某一层学生的家长共同参与的,是分层家长会。家长会的创新,其实质是以生为本,是学校人文精神引领下对学生、家长的尊重以及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学校文化会在师生身上体现为一种力量,引领全体师生用自己的智慧不断丰富着学校文化的特色与内涵,使学校特色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鲜明。

    加强文化建设,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学校责无旁贷

    季羡林先生说过:“西方有人认为中国到21世纪初叶将成为经济大国,甚至是军事大国,其实中国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寥寥数语,蕴含着无比的文化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极深沉的精神追求。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绵延传承的主动脉,熏陶世人的主阵地,应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

    潍坊中学多年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突出齐鲁文化与孝德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友善、诚实、守信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充分挖掘人文学科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开发了潍坊民俗文化选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剪纸艺术、太极拳等选修课程,把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与感恩、敬亲、爱国的情怀有机融合,不断丰富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教育家林格先生说:“教育者有一种情怀,叫守望。‘守’的是心态,是经验,是中国文化力量,是人格力量;‘望’的是未来,是前途,是世界,是孩子内心期盼的那种像母爱一样温暖的眼神。”作为学校,更应“守望”的应该是文化,因为文化可以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可以影响孩子的价值趋向,最终影响孩子的梦想……

    (山东省潍坊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王伟)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7-06-15 180000/17149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