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教育变好》 朱煜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韩愈在名篇《师说》中写道:“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在阅读严重稀缺的当下,这句话既适用于如今的家长,也适用于如今的教师。套用韩愈的话来说:爱其生,择书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我虽然喜读如《师说》这样的经典作品,但是韩愈的文章穿越一千多年之后依然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和极其尖锐的现实意义,显然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这样的生命力,只会让我更深切地感受教师之不读书所带来的苍凉与悲哀。我多少次设想着,当不读书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授着《师说》的时候,不知他们是否想到了因不读书而故步自封的自己?
幸而,在教师群体中,有像朱煜这样孜孜不倦地推广阅读的爱书人。如果把《阅读,让教育变好》比作一道精神盛宴的话,朱煜就是这道盛宴的总召集人,他携手赵志伟、窦桂梅、周益民、倪峰、张小兵五位教师,共同为读者奉上了一道令人久久回味的大餐。《阅读,让教育变好》之最可贵处在于,谈论书籍与阅读之时并不高高在上、正襟危坐,而是娓娓道来、极具亲和力。六位教师在追溯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时,并不以专家学者的身份示人,而是从一个爱书人的角度来进行论述,无形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如果教师的思想与精神是一潭死水的话,那么其工作状态的怠惰,是可想而知的。而改变这种毫无活力、没有斗志的状态,最便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阅读。便捷在于,阅读于现实中轻而易举。直接在于,通过阅读让思想与精神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死水当中,激浊扬清,除旧布新,给人生的进取带来源源不断的助推力。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是实现突围,挣脱自囚之牢笼的有效手段。
朱煜细数《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本书在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所产生的持续且长久的启发与影响。朱煜说:“每次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百余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到底进步没有?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没有?每次这样想,惭愧焦灼便油然而生。”
窦桂梅因阅读《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而写成的《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令我强烈而鲜明地感受着一个阅读者所能拥有的思想厚度与人性深度。窦桂梅告诉我,身处苦难中的人们可以倚靠忏悔获得灵魂的救赎,阿米尔、阿米尔的父亲、玛丽雅姆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窦桂梅的书写并不是置身事外地冷静剖析,而是把自我安放其中的炽热表达。她说:“回望我们这个民族,走过的路,不也曾血迹斑斑、遍体鳞伤?我们是否懂得,忏悔,是寻找一条自我救赎的路?”
在周益民眼里,《小王子》给人们带来的启发也许是“享受星光、清泉和日常的平凡才是最为美丽的事”。所以,孤独的小王子启迪我们重新打量人生中的爱、美与诗意。换句话说,小王子提醒我们要把生活节奏放缓下来,注视身边原本就拥有却一直被忽视无视的种种美好。
阅读,到底可以让教育变得有多好,这是一个谁都无法提供标准答案的问题。阅读之美,滋润了每一个阅读者的心灵,所带来的好外化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之中。心灵的不同,必然决定了“变好”的程度差异。
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可以陶冶教师的性情,养成反求诸己的良好习惯;阅读可以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让教师真正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阅读可以让教师把每一个日子过得有诗意,有情趣,有滋味,逐渐变成一个知识与气度、学问与修养兼具的人;阅读有助于我们认清周围的环境,针砭时弊,看清真相,获取真知。
吴非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时下中小学教师自觉读书的风气不够浓,是事实。”我以为,这是吴非先生不忍说重的话。教师是人群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是社会的一个有机成分,整个社会阅读的荒漠化早已在校园里变本加厉地上演着。所谓的“变本加厉”,即在于教师的不读书,在学生的心中,是否会产生长远乃至终身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引领者不读书,被引领者又怎么会热爱读书?当整个社会都不读书的时候,校园凭依着它的教育本质,也应当是一个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天然乐园。
(作者张家鸿 单位: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