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书,有两个人对我影响最深。一位是我父亲,一位是我的启蒙老师。
父亲是一名司机,等待领导开会之时用看武侠小说打发时间,于是我家有了成箱的武侠小说。但父母怕影响我学习,把这些书放在我家大立柜顶上,不让我看,越是这样,越引起我的好奇。我总是趁他们都不在家时,把家里的太师椅背靠在立柜上,站上椅面,登上侧扶手,再爬上椅背,用手紧紧扒住立柜边缘,从立柜顶的纸箱里摸书来读。读时也不能光明正大地来读,要等晚上父母都睡了,蒙上被子,打手电筒读。那时竟也读得很快乐!
影响我的另一个人是我的启蒙老师魏老师。那时候,我们上自习课时,他经常搬着一本厚厚的发黄的《论语》读,我很好奇,就趁他出去时,溜到讲台上翻书,但那时真的看不懂,不过那书陈旧的味道和厚重的感觉还是永久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师范毕业我做了一名高中物理教师。20年后与我的第一届学生相遇,他们谈起我,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每天早晨去教室给他们抄诵古诗词。现在回忆正是这一起抄写和背诵的时光,让我们师生间,多了一份亲密。也许正是这样的风格和经历成就了我从高中调到幼儿园去工作。
到幼儿园工作后,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听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各种追问,不觉惊讶孩子们从幼儿园到高中巨大的变化,当然生理上的变化是必然的,而我惊讶的是幼儿的活泼、好奇、探索欲强烈,高中时这一切皆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机械、呆板,等着现成知识的灌输。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于是我一直想寻找让我们的孩子保持好奇心、探索欲的秘方。
2012年在河北省教育厅基教处刘殿波处长引导下,我终于找到了这一载体——绘本,也找到了寓教于乐的方法——“讲故事”。那时邢台书店还没有绘本,我坐火车跑到北京蒲蒲兰绘本馆背回了二三十本沉沉的一摞绘本,开始了阅读。先自己读,再跟教师分享,然后教师再分享给孩子。为了让教师们持续读下去并不断提高自己讲故事的水平,我创办了园报——《绘本馆》,大家每月共评共写,我还为入选的稿件提供稿费。为了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我成立了“幼荷聊书会”,每月共聊一本阅读理论书,装订了我们的成果《让我们聊书吧》。慢慢地在邢台县幼儿园有了“园长故事会”“晨读、午会、晚讲”“义工故事会”“周末故事会”“亲子主题阅读”“义工故事大赛”等一系列固定下来的讲故事活动。这些讲故事活动已逐渐沉淀为邢台县幼儿园的底色。
随着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深入,教师、幼儿、家长阅读量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单靠我们买的书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要。2013年我倡导“每个孩子拿出一部分压岁钱,买一本绘本”。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把孩子买的书放到班级图书角,让孩子们都可以自由交换阅读。然而这些书也没持续一学期,孩子们都已经读完了。我们又倡导“班级图书漂流”,但是孩子们阅读量增加的速度快得惊人,单靠这些书已是远远不够读了,怎么办?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能否利用新华书店的资源。当我跟邢台县新华书店经理说明情况后,经理跟我一拍即合,我们创建了河北省第一个“校园绘本馆”。
也因为这些经历我遇到了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先生,成了朱老师口中的“一不小心读成的局长”。于是我带着朱老师的鼓励和鞭策继续上路。成立了邢台县教师读书会——“青吟读书会”。这是河北省第一个由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读书组织。
此后我建立了“太行山下读书会”微信群,定期邀请专家讲座;我们有“青吟读书会”,每月共读共评一本书;我们建立了“青吟读书会”微信平台,包括学校读书信息专栏、共读共评专栏、名家讲座后大家的反思、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等,现有近600人关注我们的平台。我们还自筹图书在中小学办起了“为爱加油”图书漂流。如今我们已带领着全县上千名教师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
曾经的经历让我遇到了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评选,并走上了盛典的领奖台。而这次获奖也会成为我的经历,成为我明天更好的遇见!
(作者樊青芳 系“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获奖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