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广西师范学院学科专家到武鸣区罗波小学举行陪伴式教学模式研讨现场会。
广西师范学院、南宁市教育部门与小学音乐和美术新增指导学校进行资源建设研讨。
作为八桂教师摇篮的广西师范学院,为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帮助乡村孩子获得高质量教育,几年来致力聚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利益相关群体,助力改进乡村教师课堂,在广西30多个县区的乡村学校通过递进式实验,共享城市优质教学资源,优化乡村教师培训后指导,创生了“三元五体”陪伴式乡村教师教学模式。著名教育家评价说:“广西师范学院的这种尝试,融入乡村教师的日常实践,有效缓解了乡村教师工学矛盾的问题,为乡村学校开齐课程、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路径。”这个项目究竟做了些什么?
五体合一,把乡村教师需要的支持拧成一股绳
“解决乡村教育问题,关键在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所处的工作场域其实有比较明显的弱势,一是乡村学校地处偏僻,工学矛盾突出,外出学习机会偏少,乡村教师课堂实施能力相对薄弱,学生学习方式相对落后。二是缺乏常态指导,继续教育缺乏乡村教学针对性,教学问题难以诊断和解决。三是缺乏支持乡村教师自主发展的优质教学资源。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有解决的途径,但却因为难以形成合力,推进十分缓慢。”广西师范学院彭宁教授娓娓道来:“作为师范院校,我们有责任来凝聚相关的力量,建设乡村教师课堂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整合高师院校、城市名校、市县教研部门和退休优秀教师团队,优势互补,陪伴乡村教师改进教学,让改进发生在乡村教师的日常工作中,让乡村孩子享受有质量的教育。”
笔者了解到,广西师范学院从2013年起,就开始规划“五体”联动的乡村教师课堂教学支持体系,一是由优质中小学校的优秀教师提供示范性资源;二是由高校学科教学专家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制定课堂质量要求,线上线下指导乡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三是发挥退休优秀教师力量,深入乡村学校开展现场诊断;四是借助市县教研团队骨干,进行乡村学校指导校本研修,核心就是要引领乡村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践行并内化优秀的教学理念,通过全程的陪伴和指导,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实践共同体的协同运行机制,为乡村教师提供了持续性、常态化、系统性的专业支持和引领。
三元同步,全程陪伴乡村教师改进课堂
三元同步,指的是同步课程和同步资源,以及同步的指导。广西师范学院通过与南宁市教育部门合作,先后遴选了15所优质城市学校,以一校一科一团队的方式,将示范课及其相关的同步教学资源提前传送到项目平台,重点为乡村教师同步示范“教”。乡村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和研修,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自主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
一方面,在学科团队的指导下,同步的示范性课程由名校名师逐日逐节录制,保障了其资源的全程性和常态化的示范,同步配套教学资源的整体性又便于乡村教师选用;另一方面,乡村教师们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上传自己的资源应用范例,开展网络互动研修,这些互动生成性资源因其示范性也成了乡村学校校本研修的有效素材。
目前,这些逐日逐节的课程资源已经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的10个学科,超过了4000件,这些资源有用吗?
“作为一名乡村新入职教师,我既有学校里老师们的帮助,还有一个天天‘陪伴’我的师傅,我可以通过模仿开展教学,不会上的课,我会上了;除了教学,我还能观摩到他们如何对待和管理班级的学生,也为我管理班级带来了示范。不能不说‘陪伴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路径。我因为参加项目实验积极,教学成绩很明显,学校已经提拔我做了科研主任,这是我这种新老师想都没想到的……”广西武鸣区罗波乡中心校入职仅有一年半的韦雪萍老师自豪地说。
隆安县宝塔实验小学数学学科黄玉佩老师则笑着说:“我感觉我的教学工作已经离不开陪伴式教学项目了!平台上提供的上课的视频、教案、课件和资源等都给我带来很大的便利。特别是教学视频让我能在批改作业甚至是炒菜的时候都能观看,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领略名师的教学又能把课备好,一举多得。”
数统学院李碧荣副教授介绍:“目前,部分教师还要求学生利用自习课,观看新课的内容,思考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到第二天上课,重点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形态也借助项目进入了乡村学校的课堂。”
持续指导,推动乡村教师解决教学个性化问题
建设“三元五体”陪伴式广西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支持体系,重点就是着眼于乡村教师所处工作场域缺乏持续指导的问题。广西师范学院在项目实施之初,就规划创建了高师院校、城市名校、市县教研部门、退休优秀教师和乡村学校五体联动的实践共同体。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乡村教师培训体系中缺乏后续指导的问题。
“乡村教师持续改进,要依托乡村学校形成校本研修的常态化机制,但如果仅仅是校内共研,遇到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是很多乡村教师改进课堂中断的主要原因”,广西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王文蓉副院长特别提到:“陪伴式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有优秀教师的陪伴,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乡村教师针对教学各取所需,让教师们在模仿的过程中有对比,学会反思,在各层级相关人员的指导下,促进自己对教学设计的融合、对知识的内化,在探索中成长进步,实现精准扶持乡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广西师范学院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学科专家团队着重培养项目县教研团队的指导能力;另一方面,为40位退休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颁发了特聘指导教师证书,组织退休老教师和县级团队到校开展巡回指导,驻校听课,跟踪实验教师教学进展,随教研组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对实验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实验学校结合双师资源开展校本教研。”
“我们这些老教师,有着深厚的教育情怀,虽已退休,但参加这些巡回指导,能为乡村教师改进课堂做些事,让我们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看着教师们进步,我们也特别自豪!”南宁市常青义教中心的谢园园老师,是一位初中退休语文教师,白发苍苍的她非常自豪地说:“其实,有了这些教学资源,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也有了研究的内容,大家一起讨论哪些可以模仿,哪些需要修改,这是很好的反思过程。”
隆安县南圩镇初级中学物理学科陆老师说:“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从教27年了,可以说我对教师这个岗位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激情,但是当我看到这些退休的老教师还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的时候,又激发了我的斗志。”
成果分享,积极探索乡村教师改进新路径
好的资源,如何推广?彭宁教授指着墙上的广西地图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在小学和初中开展了10个学科的资源建设和项目实验,广西已经有33个县参与到项目实验中来,连片贫困县的覆盖率已经达到全广西的41%,有178所乡村学校已经逐步进入到项目资源的共享。”彭宁教授打开电脑,点击项目平台页面介绍说:“其次,借助项目,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是从源头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做法,我们学校已经有近3000名大三以上的师范生,在平台注册,他们可以从教育实习开始,就借助项目的资源和学科教学团队的指导,提升教学实践能力,这也为我们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训练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和路径。”
笔者了解到,广西师范学院的“三元五体”陪伴式乡村教师课堂改进项目,目前不仅在广西南宁等7个市的33个县开展实验,还扩展到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一所中心校、两所小学、五个教学点。下一步,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动介入会使共享形成更大的平台。广西师范学院将继续肩负历史使命,为广西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奚振海 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