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在《鲁迅全集》中,这是一句并不显眼的话。然而,在陶月梅看来,鲁迅教育思想的精髓就在于“立人”。
2006年10月,鲁迅小学成立了“鲁迅教育思想研究小组”。此后,学校在课堂教学、课程资源、校本研修、校园文化等领域全面展开“立人”教育实践和研究。
陶月梅说,鲁迅“立人”思想的核心在于他的儿童观,即儿童是具有个性的生命主体。如果校长和教师不能正确地对待儿童,不理解、不尊重、不爱护他们,不懂得引导他们,那么教育就会给孩子的生命造成不可承受之重。
“立人”的教育不仅主张“顺应儿童天性,培养‘全人格’的人”,还把儿童个性作为关照点,强调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
学校原来的校训是“独立、独特、独创”,陶月梅提出再加上“独秀”二字。她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超越,“独秀”显示的是优质教育的成效,孩子既全面发展又个性鲜明,这恰恰佐证了鲁迅先生“后起的生命更优秀”的观点。
在鲁迅儿童观的指引下,学校形成了“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的教育体系,“立人”教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作为一种活的理念融入课堂和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鲁迅小学的学生熟悉和热爱鲁迅,看似理所当然,但事实上却来之不易。鲁迅的作品多达千万字,而且多数内容艰深难懂,引导小学生阅读鲁迅首先必须找准“切入点”,如果盲目地追求阅读量,不讲究阅读方法,孩子们就会对鲁迅敬而远之。
在制订阅读方案之前,学校的“鲁研小组”作过一个“三段论”式的分析:童年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特殊阶段,而鲁迅在绍兴度过了他毕生难忘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可以说,童年生活对鲁迅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因此,阅读鲁迅最好从鲁迅的童年开始。
后来,陶月梅把这个观点浓缩为一句话:“在童年时代读鲁迅的童年”。她认为,鲁迅的童年生活有很多“童真”和“童趣”,以此为阅读起点,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更方便地走进鲁迅的世界。
鲁迅小学在“立人”的同时,也把视角转向“立人”教育的推动者——教师,提出“‘立人’必先‘立师’”的教师研修理念。学校以鲁迅教育思想为依托,搭建了一系列的研修平台,旨在使每一位教师具备“十字涵养”,即深邃、灵动、锐利、睿智、大气。最初参加“鲁迅教育思想研究小组”的14位教师,现在都是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有几名还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教学名师,经常应邀到其他学校进行教学交流。
几年来,鲁迅小学的“立人”教育实践,不仅让学校变得名副其实,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鲁迅的教育思想,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在参观过学校后,代表鲁迅后人对陶月梅说:“把鲁迅的品牌交给你们,我们很放心!”
(张以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