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走信息化之路是一种教育自觉

[db:作者]  2017-06-27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力度越来越大,尽管各种争鸣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各校的实践与探索,传统课堂和信息化的融合也在逐步地加深,各具特色的做法精彩纷呈。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不断反思,不断深入。一个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局面正在到来。

    智慧课堂是当前学校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难以用传统的方式解决,迫切需要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加以改变。基于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涌现,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具体、聚焦到课堂教学的必然产物。

    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教学形式与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的根本目的,是运用更新的信息技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增进课堂动态开放和高效互动,提升课堂决策分析和机智性教学能力,促进协作探究和个性化学习,帮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特征的成长与智慧发展。

    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变革学校的教学理念、结构、方式和评价体系,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我校作为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近年来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先导作用,积极推进智慧课堂实践活动,通过信息化来撬动课堂教学改革、变革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大幅提升,无疑为同类学校树立了典范。

智慧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是课前,教师备课的针对性增强。教师将学习内容通过学案、微课、课件等形式提前推送给学生,学生进行自主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借助于作业平台、班级空间发回给老师,这样,老师在上课前就能充分了解学情,知晓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疑惑。老师根据数据统计,个体的问题通过微课或课下留言的方式单独为学生进行解答。针对大多数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讲解,这就避免了老师大量备课而又不知道学生疑问在哪儿的情况,初步实现了课堂翻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同时,云端为老师提供了庞大的资源库,老师可以直接提取资源,用于教案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省去了寻找教学资源的时间。

    其次在课中,课堂互动手段多样,教学反馈直观及时,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单一的提问模式,通过抢答、随机答使课堂变得活跃,讨论区让每一位同学的观点都可以呈现到电子屏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调用并分享给学生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设计、音视频、图片、试题、教学素材等。

    学生们通过手机抢答、讨论、拍照上传,老师通过平板电脑实时拍照讲解、随机调取、即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评价。迅捷的课堂反馈,既可以生成鲜活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的优秀答案或典型错误,还可以让老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确定新的教学起点,实时调整课堂教学。

    这样的课堂不再是老师们“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一言堂”,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埋头做题,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在彼此平等、尊重、接纳的基础上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实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的场所。

    再其次是课后,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更为便捷,针对性更强,师生互动超越时空。老师可以通过作业平台随时随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发送答案,统计学生做题答题情况,及时表扬或批评学生,借助平台提供各种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尤其是科代表再也不需要每天收作业、抱作业,辛苦奔波。教师办公桌上也不会作业堆积如山。在电子平台上,学生作业上交情况一目了然。教师通过作业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深度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个性化推送作业,布置分层作业,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

    师生的交流互动也更为便捷,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不受时空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遇到问题只能去办公室找老师,办公室里的老师多,很多学生总害怕自己的问题太“幼稚”,踏进办公室的门总有些艰难。“现在我们遇到问题可以直接留言给老师,有时候老师还会给我们发些鼓励的话语。我们还可以在终端机预约老师的时间,去当面请教。总之,和老师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了,更像是朋友。有时候老师也会跟我们聊一些课本之外的,学习生活上的事情。”高一(3)班杨伊冉说,“并且使用智慧课堂后,我们可以在上面建立错题库,考试、作业中的错题可以集中起来复习,一些在习题册上的错题我们也可以拍照上传,很好用。”这样,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个性化学习初露端倪。

    从课前、课中到课后,智慧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负增效,撬动了教学改革,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师教学理念进步,教学方式更为灵活,专业发展蒸蒸日上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是借助教参、教案、教辅资料进行备课,凭借经验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理念。智慧课堂的实施,让很多老师更多地关注学情,了解学情,备课、教学、作业能面向全体且照顾个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才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先进理念。

    在智慧课堂模式下,录制微课,撰写学案,设计问题,编写分层作业,已经成了老师的家常便饭,这不仅丰富了老师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老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能力,还倒逼老师专业成长。丰富、海量的网络资源,学生已经唾手可得,教师靠什么去吸引学生?如何才能解答学生各种各样、层出不穷、意想不到的问题?唯有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 

    智慧课堂让老师们的教研热情更加高涨。集体备课时老师的讨论更加热烈、深入,大家争相开设公开课。而各种省市、全国性的智慧课堂研讨活动相继落户八中,为一批渴望成长的年轻老师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他们在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2014年,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的教学评比大赛、长三角结对学校微课教学评比中,我校获奖人数在安徽省独占鳌头。2016年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崔虹、高娟娟老师获得了一等奖;在2016年合肥市首届智慧课堂优质课评比中,合肥八中共获得一等奖7人,占全市1/4,二等奖2人,其中语文阮晋豹、物理吴丽菊、生物梁华和历史孙小娟四位老师获得全市之冠,在合肥市遥遥领先。

    学生问题意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合作互学蔚然成风,学习模式悄然改变

    智慧课堂让学生课前必须提前学习,提出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智能手持端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变得非常便利,高一(2)班卢湛同学说:“我们晚上读英语,智慧课堂还可以给我们纠正读音,把发音不准确的单词用红色标注,我再修正。智慧课堂帮助我练习了口语。”

    在线上的班级空间里,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在线下,操场、食堂、宿舍、图书馆、阅览室都成为学习的重要场所,孩子们自己制作微课,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互助合作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下。

    学校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从管理层面来说,智慧课堂让学校对老师作业、教案的检查更加便捷。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老师作业布置的数量、批改情况,从后台一览无余。教师回答学生问题的数量、质量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统计。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同时,学生课前提问情况,课堂上回答、讨论问题及作业提交情况,一目了然,便于老师、学校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形成GPA成绩,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智慧课堂也为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很多同学通过智能手持端和老师进行思想、生活的交流,一些隐私的问题也可以顺畅交流。老师通过电子平台给学生发励志文章、名人语录,表扬优秀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取得了极佳的德育效果。

    提高学校声誉,扩大学校影响力

    智慧课堂为八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展示了八中形象,提升了学校品牌影响力。2012年,合肥八中成为“全国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安徽省仅两所高中、合肥市仅有的一所高中入选)。2013年,由国家教育部门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省教育部门承办的大型教育公益活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首次走进安徽省落户合肥八中。2016年合肥市教育信息化普通高中现场会安排在八中召开,10位老师向全省一百多位参会代表展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2016年1月,第二届全国智慧课堂观摩研讨会专门邀请我校田先科、梁华老师上展示课。2016年5月,安徽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我校作为合肥市高中学校“智慧校园”的典型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汇报。2016年12月,第三届全国智慧课堂观摩研讨会邀请王建明校长进行主题发言,吴丽菊老师参加智慧课堂同课异构。2017年3月合肥八中举办第一届全国智慧教育观摩研讨论坛,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两千多位名校校长和老师与八中的智慧教育来了一场亲密接触。2016年9月以来,来自英国、泰国等国家及中国广东、江苏、湖北、西藏等地40多个智慧课堂考察团来八中参观学习。王建明校长受邀到全国各地作智慧课堂经验分享。2017年,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观摩活动在合肥八中设立分会场。

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做法

    围绕一个目标

    学校信息化工作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我校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构建终身学习的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要求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终身化。信息化教育以其跨地域、跨时空的优势,更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知识的要求,以其自身巨大的潜力丰富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高中学生尽管有较大的升学压力,但是决不能“低头走路”,必须要“抬头看天”。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学会发现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可以逐步构建“互联网+”构背景下终身学习的能力。

    把握两个要素

    第一,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落脚课堂,一定要以课堂为核心。课堂一头连着学生,一头连着老师,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信息化的突破口和重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走过一些弯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和课堂教学紧密衔接。我校大力推进智慧课堂就是基于这一考虑。

    第二,常态化使用。教育信息化要想发挥功效,决不能搞花拳绣腿,一定要坚持常态化使用,即使起点低一些、信息化水平差一些也没有关系。只要常态化了,就可以在常态化中娴熟,在常态化中融合,在常态化中升华。

    提供三个保障

    第一,学校领导力。做任何事都需要有极强的领导力,教育信息化也不能例外。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层必须深刻理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方针与政策,领会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把握教育信息化为学校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正确思路和具体方案,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团结各种力量,整合多种资源,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第二,教师参与度。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是教师,所以每位教师的参与尤为重要。学校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这是教育信息化能否落地生根的关键因素。

    第三,学校与企业合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教育信息化需要的硬件、软件、基础设施、技术培训,由企业来做,八中选择的是科大讯飞公司。学校老师负责上课,推进信息化,对教学软件、课程资源提出改进意见。在做的过程中,双方不断联络、交流,校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教育信息化如虎添翼。

    实施四个策略

    第一,降低门槛。王建明校长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在一次信息化推进会上,我讲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老师们却无动于衷。会后有一个主任跟我讲,王校长,信息化很重要,你讲得很专业,但是因为你讲得太重要了,意义太大了,老师们都不敢做、不会做。这对我启发很大,因为信息化门槛过高,老师们知难而退了。干脆我们不设门槛,鼓励大家尝试,只要愿意拿着平板去上课,都算是信息化。所以后来我们的老同志都愿意去做。上着课,老师们的信息化水平就提高了。”正是这一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参与度,保证了信息化的常态化发展。

    第二,全面铺开。我们反对在学校里面搞试点,因为学校本来就是一个很小的单元,再搞试点,意义不大。再说,搞两个班试点,但还有那么多班没搞,这两个班怎样开展信息化都很尴尬。不搞试点,只要条件允许,要干就一个年级、一个学校!我校现在就是各年级、各部门都在做,争先恐后地全面铺开。

    第三,实用驱动。这是由当前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从目前教育形势来讲,信息化如果不和我们的课堂、高考、提高学生成绩结合起来,那就会阻力过大,难以开展。把信息化和老师常规的教学结合起来往前推动,这是信息化的生命和土壤。

    第四,渐进融合。逐步地让信息化和教育教学以及我们的课堂融合起来,这是我们的目标,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避免五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把信息化当花瓶。学校做信息化不是为了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兄弟学校的参观,也不是为了让老师得几个信息化教学比赛的大奖。我们不要把信息化当花瓶,不要把信息化作为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一种手段。过于功利化的动机,对教育信息化是一种亵渎和伤害。做教育信息化需要一种情怀,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基。

    第二个误区,条件不具备就不做。合肥八中开始做信息化的时候一穷二白,缺资金,少政策,我们就自己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甚至信息化设备都是借的。现在有了上级部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欠债才还清。面对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需要魄力、勇气和智慧。迎难而上做出的成果更有味道,更让人倍加珍惜。

    第三个误区,一开始就求全求高追求完美。不少人认为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一定要高起点,必须做得很系统、很完善。这种追求很好,但在起步阶段很难做到。我们可以从一个点去入手,逐步去完善。如: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是一个难题。尽管我们发给学生的终端是定制的,刷过机的,只能用于学习。但是学生会通过寻找系统漏洞、破解管理员账号密码等方式,让学习终端恢复一些游戏娱乐的功能。在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告知科大讯飞公司,他们通过升级系统解决了问题。智慧课堂的很多功能也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不断完善。

    第四个误区,缺少规划和思考,被动前行。教育信息化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深入持续的思考,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方能不断完善。如我校数字化校园的教师质量管理平台、学生GPA平台,就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常规教育教学深度结合,发挥了管理、评价的积极作用。

    第五个误区,把信息化变成应试教育的帮凶。如果信息化的各个平台完全成为应试的工具,用各种数据来分析学生成绩,分析老师教学,然后不断推送训练题、不断提高学生分数,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帮凶。信息化不能被应试教育绑架,不能用技术固化教育中的弊端。信息化应该不断推动教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培养学生“互联网+”背景下终身学习的能力。

    合肥八中的教育信息化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近期,学校与科大讯飞公司签订全面合作战略协议,并倡议成立全国信息化名校联盟。同时,学校着手建立八中校本资源库,构建学生学习大数据,逐步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教师的教学变革。走信息化之路已经成了八中人的教育自觉!(何劲松)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7-06-27 180000/17251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