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华文)近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学基础研究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近千位学者以及近2万名国内外受众通过现场及在线直播方式观看大会。
本次大会围绕自然科学范式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学习的脑科学基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教育发展、学习科学前沿问题与技术等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教育科学与信息科学、神经科学、生命科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探索教育科学基础研究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交流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所需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裴钢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副主任李建军在《基金委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代码设置及其研究方向》的报告中,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什么要设新代码来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当前可以并且应该用交叉融合研究方法去探究的重要方向和领域有哪些,推动教育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方案以及相关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者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等作出了翔实的阐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题为《改变思维》的报告中,强调教育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首先需要改变我们的传统教育研究思维。他认为包括教育在内的大量自然与社会现象都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综合各种不同的思维才能真正看清楚问题。
在主题演讲环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刘贵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龙年、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周晓林、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任友群等八位学者分别发言。他们认为,交叉融合不是目的,作出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才是目的;要建立跨学科的教育研究新范式,助力中国“教育科学”的形成;未来人工智能与教育将不断融合,更好地助力教育、助力因材施教;要拓展测量理论、方法及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大规模应用,以服务于个性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