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海峡两岸的文化使者

[db:作者]  2018-03-2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清明时节柳色新,城乡陌巷慰英魂,升达校园忆恩师,承志追念情意真。清明节到了,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全校师生深切怀念学校的创办人王广亚先生。今天推出这篇文章,以表达对王广亚先生的纪念与缅怀。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生前,他枕着故乡黄河的涛声入眠,在梦里与黄河母亲亲昵对话。旅居宝岛,他站在宝岛岸边,隔海遥望大陆,翘首期盼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1990年,已是耄耋之年的他,终于回到黄河母亲的怀抱,回到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梦萦千回的那片热土。他用无改的乡音深情地说:“我是黄河母亲的儿子,我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毕生精力!”

    他就是,海峡两岸的文化使者、著名文化教育家王广亚。

    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办学

    九十载春风飞度,三千里关山驰骋。生前,人们这样描写他:他身材不高,面容清癯,两道弯弯的寿星眉,不仅见证了他经历的岁月风霜,也彰显出他内涵深刻的大贤大德。

    1922年6月,王广亚出生于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杜甫故里——河南巩义市,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里长大。王家家风淳朴,耕读传家。他幼时被父亲送到村塾就读,后又在邻村读完小学,对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早有接触。1936年,他告别家乡,外出到开封、洛阳、南阳等地求学,饱受中原文化的浸润。后为了生计,他由大陆去了台湾。

    1947年的台湾,刚从日本人的长期统治下摆脱出来,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他研读报纸,观察时势,一天晚上,在台北街上行走时,看到临街的一所房子里热热闹闹地挤满了人。他上前询问,获知人们是在参加文化、会计补习班。他顿觉眼前一亮,决定也去办个培训班。1948年,年仅27岁的他,在台北首创了台北市私立育达高级商业家事职业学校,揭开了他文化教育事业的壮丽篇章。

    进入20世纪90年代,冰封的海峡已经解冻,两岸民间交往日益频繁。已是古稀老人的王广亚首次回到老家。当时,他了解到,河南作为近亿人的人口大省,高等院校很少,而全国重点大学在河南招生人数又有限制。每年高考后数以万计的家长为孩子上学而东奔西跑。看着一个个学子破灭了大学梦,这位古稀老人落泪了,他一定要在家乡办学校。于是,他不顾年事已高,无数次在海峡两岸奔波,起早贪黑,勘探校址,建设学校。谁能相信,这位看似孱弱的老人,在短短几年间就使昔日一片荒芜的土地,嬗变成一座亮丽的高等学府。

    为了在有生之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作出贡献,他不改初衷,一路前行。1999年,他在台湾创办了台湾育达科技大学。2004年,已是83岁高龄的他,又回到家乡巩义创建了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时至今日,王广亚创办了10余所学校。他的文化教育事业横跨海峡两岸、远及东南亚,涵盖了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不同层次,构建了地域广泛、规模宏大、层次完备、类型齐全的文化教育事业体系。王广亚因此获得“中国突出贡献教育人物”“台湾十大杰出教育事业家”等殊荣。在90余年的生命长河中,他的教育事业跨越海峡两岸,他的教育梦想纵横两个世纪,培养学子100万人。 

    用中华传统文化治校

    王广亚文化教育事业的成功,不但由于他的勤奋执着,不轻言放弃而坚韧不拔,更源于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和深入践行。他说:“要让我的每一位学子都烙上‘中华文化’的印记。”崇礼、重孝、爱国、节俭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脑海之中。踏上兴办学校之路,他更是时时以圣贤为楷模,服膺先师教诲,对中华传统文化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一边研究一边提炼,力求把抽象的传统文化细化到教育的全过程。在吸取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升达校训,“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升达精神,“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及其核心“三三三制”,并结合校情凝练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成为全院师生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取向。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高尚的品德呢?王广亚拟定了涵盖养成教育主要内容的治校格言:“清早起、扫庭院,惜晨光、勤读书……”这篇洋溢着中华文化的“三字经”,流露出他对在校园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表达出他对在校园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

    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以礼让朴实、敬业乐群、好学上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等鲜明特征受到了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升达学院1994级会计专业毕业生苗国军,毕业后被河南省多家知名企业委以重任,他在校友沙龙上畅谈体会时说:“我的成长得益于升达文化的熏陶和王广亚先生人格魅力的影响,是升达精神在激励着我不断进步。”外语系的李新艳毕业后,在外交部门派驻联合国某机构工作,她说:“升达特有的养成教育,增强了我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我良好的素质,锻炼了我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我人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岸文化交流的典范

    王广亚认为,要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海峡两岸必须进行文化交流。为此,他为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及国际间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80年,韩国的《星期新闻》发表文章,赞扬王广亚为在韩国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所作的贡献,赞誉他为“韩国留华学生之友”。1981年,韩国向他颁发牡丹奖章。1982年,王广亚应邀赴美国出席国际亲善第四届世界大会,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发扬东方文化精神,维护世界和平》的专题演讲。1987年,美国WUM国际教育财团总裁高世一成博士将该会世界和平教育奖奖章及世界和平奖奖章颁发给王广亚,以表彰他对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促进世界和平的贡献。1990年至1998年,美国有12批教育文化团先后到台北育达或郑州升达学院参观访问。1978年,由于他致力的文化交流成就卓越,泛太平洋文化基金会特聘他为名誉会员。第二年,他积极参与发动的泛太平洋私校联合会宣告成立,该会每年都要举办学术会议,开展文化交流。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在他的策划与指导下,他的财团法人广兴文教基金会,在宝岛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1990年,举办了“海峡两岸当代名家庚午步寒书画展”。 1995年,举办了“海峡两岸教育学术座谈会”。1999年,举办了“老子文化座谈会”。2002年,举办了“河洛文化研讨会”。2009年,他创建的育达科技大学举办了“海峡两岸教育发展研讨会”。2015年,承办了“两岸经济文化论坛——中华文化与人才培养”。这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王广亚回馈桑梓于河南创建升达学院前后,大陆的文化教育机构、文化教育团体,一批又一批赴台湾参观访问。1999年,中华岳飞文化研究会访问团赴台北育达参访,赠送墨宝岳飞的《满江红》。2014年,率团在台湾开展“中原情·一家亲”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的河南省领导一行专程到台北育达高职学校参访……

    王广亚从事文化教育事业60多年,致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青年相互了解,增进民族感情和文化认同,在台湾文化教育界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2009年,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在北京亲切会见王广亚。2012年,海基会原董事长江丙坤到郑州升达学院指导工作。他们都称赞王广亚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典范”。

    “华夏之瑰宝,方寸不能失”

    时光回流到1937年,在日寇铁蹄蹂躏下的河南大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当时,河南省立博物馆存有一大批珍贵的出土文物,日寇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妄图霸取这批珍贵文物。这批文物中,有安阳出土的铜器、甲骨文以及各种玉器、织锦、编磬、古书;洛阳出土的先秦绳纹陶、汉代绿釉陶、六朝乐舞俑、唐三彩等稀世珍宝。为使这批珍贵文物免进强盗之口,河南爱国志士从这些文物中挑选精品,克服艰难险阻,辗转数千里,历时数月,冒着生命危险转运至台湾。后在王广亚等河南籍在台代表及有关人士的倡导下成立“河南运台古物监护委员会”,负责监管。1956年,放置于台湾“历史博物馆”。

    1993年,王广亚在台先后担任了“河南省运台古物监护委员会”副会长、会长。在任上,他成立了“河南省运台古物清点委员会”,组织人员造册、核查河南运台文物。这一工作由于工程浩大及编制预算等程序,历时5年方告完成。其间,这批文物曾遭到多方觊觎,其中不乏有高金收买,甚至以生命相威胁的。作为会长的王广亚秉持原则,护物如子,尽心尽责,始终保护这批文物,使之完整无缺。他自己出巨资组织人员清点文物,编辑文字资料,拍摄图片,印制出版《河南省运台古物图录》及《甲骨文专集》两本专辑,公诸于世。他曾坚定地说:“华夏之瑰宝,方寸不能失。”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率同监护委员将专辑分送给河南省有关文物文化部门,受到省有关领导及家乡人民的热情称赞。

    生前,王广亚说,“一个人,总得做点对社会和后人有益的事。我成长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里,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哺育和滋养了我,我永远是黄河母亲的儿子!我会竭尽全力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王广亚做到了。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03-28/17465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