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好的教师,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孩子前进的路;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教育学生成人成才。广大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以更扎实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
日前,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座谈会,部分省市和中职、中小学代表就各自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交流。本报特刊发他们的发言,与大家共同探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思路、新做法。
师生共成长铸造高尚师德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 刘畅
目前,学校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更新的视野、更高的层次上谋划师德建设的发展,打造一支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是我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为我校的发展和实践创新指明了方向。在讨论中,我校对某些师德“失范”现象进行了深度剖析,总结出师德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师德建设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要素”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对学生不同需求的了解,造成部分教师行为偏差;偏重对教师片面付出的要求,忽视教师个体生命价值提升的需求。
为此,在师德建设的探索中,我校提出要与学生共同成长。学生的需求是师德定义的基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校以“诚心诚意为学生服务,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为理念,努力构建“了解学生需求、回应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求和促进学生需求”的师德建设体系。
“了解学生需求”——构建师德内涵的基点。我校针对学生、家长和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生活、学习、个性发展的需求,了解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的需求,促进教师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形成以下共识:
师品,即教师德行。爱与责任是新时期的师德之魂,我校坚持把“爱与责任”作为主线,贯穿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树立新型的师德观和育人观。师智,即教师智慧与学识。渊博的学识以及由学识而衍生的教学智慧是征服学生、赢得学生信赖的制胜法宝。教师应当将自身学识的积累与提高内化为自身生命成长的常态。师技,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
“回应学生需求”——师德在过程中养成。为引导教师将这种认识转化为行动,我校结合开展“如何回应学生需求”研究课题,在专业实践中加强对教师师德的培养,并分学科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了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你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有什么使你感到欣慰或者困惑的?在对学生进行的调查及征文等反馈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方面?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你还有哪些设想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通过研究讨论,我们认为,要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多形式、多层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点,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与鼓励;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层次,努力践行师生关系中的“210”,即双方双向的交流,不忽视一个学生,心与心的零距离感受;多途径、多层面回应学生需求,把情感教学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满足学生需求”——师德价值的有效体现。我们打通学科、年级组、教研组的界限,分五个专题进行研讨:在教学中关注学生需求,实施差异教学,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新时期家校有效沟通的方式探讨;如何既抓基础又关注学生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培养途径;如何有效实施“爱”的教育。在深入思考、大胆实践后,我们认为,高尚师品的培养与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师智的培养与发展要求教师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并能综合运用;高效师技的发展与提升要求教师不断打磨自身的教学技艺,并不断进行反思。
这些实践与思考,给教师以正确的教育观导向,使教师逐步掌握教育规律,跳出学科,透过现象,把握教育的本质问题,提升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
“促进学生需求”——达成师生的共同成长。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能够成就学生,而且能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感受到自身成长的幸福。很多教师总结道:我要让学生喜欢我这个人(人格魅力);我要让学生喜欢我教的学科(培养兴趣);我要让学生在我的教学中有成就感(成功教育);我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昂起头来走路(培养自信);我要让班里最不爱说话的学生在国旗下演讲(关注个体)。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师德修养是教育事业的永恒追求。我们将总结经验,拓宽思路,努力造就一支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
在平凡工作中践行师德内涵
山东省泰安市第二中学教师 姜宏
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多年的数学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处处以学生为本,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只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价值观念等方面不断完善自我,履行好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才能得到社会认同,体现自身价值。
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在高中,用升学率来衡量教师工作质量似乎是多年的潜规则。但如果教师只把眼光盯在升学率上,学生势必演变成做题和考试的工具,教师也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职业倦怠也成必然。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全部,而是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细心研究学生,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理解学生,先要了解学生。每当接手新班时,我都会在第一天把我的家庭电话、手机号、电子邮箱写到黑板上,告诉他们我随时欢迎每一位同学与我交流。我还要求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10条优点,再对每个学生的优点给予点评和鼓励。这样虽然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学生的一些情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用心教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每次与学生接触,我都会时时关注学生的眼睛。学生求知若渴的双眼极大地强化了我的责任感。高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难,解题、做题琐碎而枯燥,部分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坚持用“六备法”备课,即备学生、备知识结构、备课堂组织、备教法、备教具、备巩固练习,尽量使课堂设计生动有趣。对每一次作业和测验,我都坚持全批全改,视情况个别“面批”,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我在每一个环节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鼓励、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并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信心,这不仅有助于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品质。
平等对待,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成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之一,也是师爱公正无私的具体体现。但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有的教师往往难以做到对好学生和差学生一视同仁,这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应该关心每个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耐心帮助。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设计了五步学习法:预习(课前)-质疑(课堂)-练习(当堂)-日回顾-周复习。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设计了八个细节:听课时眼睛看着老师,遇到问题及时问,做题前逐字读题,会做的题尽量做对,难题会做多少就做多少,建立错题本,每天复习,有进步时奖励自己。我对学生的要求因人而异,使学生感受不到过多的压力,在不断进步中保持着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关爱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学生的情感、爱心的投入,是教育工作的前提,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渠道。我曾教过一名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他既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交流,又非常敏感,常常几天不说一句话。为帮助这位学生,我坚持每天与他谈心,并动员任课老师和同学想方设法与他交流,从各个细节关注他,让他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老师们和众多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他终于融入了集体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现在,他已考入中国建筑设计院。如果没有当初老师们的关爱、同学们的帮助,他的性格有可能会困扰他一生。
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出终生表率。爱学生的教师会时时想到必须给学生做出好榜样,努力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展示良好形象。当年我就是因为崇拜慈母般的数学老师,才选择了当数学教师。走上教师岗位之后,课上课下、学习生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尽量给学生树立一个人民教师的高尚完美形象。如今,我的学生中也有许多已成为了优秀的数学教师。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终身学习的榜样。
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关乎学生乃至国家的未来。因此,教师要自觉践行高尚师德,乐于奉献,严格自律。“桃李满天下,个个是俊杰”是我们做教师最大的职业乐趣、最高的人生理想!
“五比五看”强师德 建立机制促长效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总督学 李明阳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首。我省教育厅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提高师德素质为目标,以践行师德规范为着力点,以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保障,强化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并面向社会在网上公开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师德的意见和建议,在全省五十余万中小学教师中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优化师德教育
我省各地各校每年开展一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内容紧扣践行师德,以“五比五看”为主,即比爱岗敬业,看工作责任感和管理、教学的实绩;比关爱学生,看理解学生的态度和关心学生的行动;比教书育人,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实际水平和业绩成果;比为人师表,看文明守纪,无私奉献;比终身学习,看自学和教学研究的行为与实效。着力解决现行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合肥市、六安市重点抓了有偿补课、家教,以权谋私,随意体罚学生三类问题。主题教育注重学习方式的创新和实效,分为学习讨论、反思评议、总结提高三个阶段。
我省将师德研修作为教师培训的第一模块,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师德。在全省第三轮五个专题的全员培训中,每个专题的第一模块均为师德研修,包括备课与师德行为、教学中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评价与师德行为调整、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师德、德育工作与师德修养、教学中的德育途径与方法等5个模块,注重将师德规范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引领教师,以学定教,服务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发挥榜样作用,在学习先进中践行师德。坚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评选与表彰制度;每年教师节期间开展师德教育宣传周活动,借助板报、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的模范事迹;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活动和师德论坛,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榜样示范作用,促使广大教师在学习先进中“因感动而践行”。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接见的黄山市黟县山村教师汪来九,坚守山区村小40年如一日的模范事迹,在安徽省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中产生了震撼、持久的示范效应。
建立长效机制
我省教育厅明确了师德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中指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对辖区内师德建设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校长为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对师德问题突出且屡禁不止的学校,校长应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并追究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直接领导和主要领导责任”。这一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各地各校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领导。
结合实际,尤其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师德问题,我省教育厅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6个方面提出了禁令性的底线要求“二十条”,各地各校也结合实际制定了禁令性的规约。为落实师德底线要求,他们制定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制定个人师德承诺,并向学校签订承诺书,学校向社会作出承诺,使践行师德有了刚性要求,落在实处。
践行师德,关键是要建立和落实长效机制。我省落实了三项机制:
强化师德责任追究机制。对师德建设工作推动不力的地区和学校,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诫勉;对师德总体评价不合格的教师,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教师,依据有关规定,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同时要追究学校领导的责任。
完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并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予以落实。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通过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和家长评议、学校总评,对教师师德进行鉴定,并存入教师个人档案;把师德建设工作业绩作为校长任用、教师晋级、先进评定、绩效工资发放以及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把师德作为新进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评选和教师职务评聘以及教师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健全师德监督制约机制。将师德建设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制定师德建设督导评估细则,把师德建设作为考核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凡是师德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学校,一律不得参评先进学校、文明学校、示范学校等,并责令限期整改,经再次评估仍不合格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建议相应部门调整其领导班子。面向社会公开师德举报电话、设立师德举报箱、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向家长发放师德评议卡等,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师德建设的监督和评议。
抓好三个结合
我省将师德建设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在绩效考核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并单列四条违反师德行为,居其一者,可直接评定为不合格等次。
将师德建设与规范办学行为结合起来。从招生行为、办校办班行为、教学行为、教师行为、收费行为、教材管理等6个方面提出25条规范性要求。对违规者,根据有关规定按章处理,促使教师规范教学行为。
将师德建设与教师队伍管理相结合,如合肥、阜阳都用条规方式明确了师德内涵,将践行师德规范与人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匡正教师从教行为,有效引导教师从一言一行中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以学校文化构筑师德精神核心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校长 郭葳
我校在深化德育改革的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全员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以学校文化为引领,创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我校隶属于全国500强企业天津一商集团,是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300余人。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修德敏行;崇能更新,服务社会”的育人理念,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经过50年的职业教育实践,我校根据教师职业特点形成了三条师德师风建设理念:爱校爱生,将终身发展融入职业教育中;热爱学习,以广博的知识不断自我更新;律己践行,以良好的行为做学生的榜样。
从学校模式、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生源特点等方面来看,职业教育的三个特点决定了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生源50%以上来自农村,城镇家庭生源中50%以上是中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学校没有升学压力,给管理和整体教育带来新的问题。
我校以学校文化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优良环境。从精神文化和制度体系两个层面入手,积极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以精神文化的形式,对师德师风建设作出具体指导,包括育人理念、学校发展目标、师生道德理念、师生成长精神动力、教师理想与精神追求等共12条,在长期的熏陶中将被动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为全校教师构筑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核心。
用完备的制度体系,发挥积极的促进导向作用。我校制定了教学督导管理制度、教务常规管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制度、人事考核管理制度、物业服务管理制度等,形成了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主要环节相互关联的管理体系,核心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在教学考核制度中将师德师风的要求落实为具体、细化、可操作的条款,规定了纠正与处理的尺度;每个学期全体教师以百分制考核体系,按得分排名次,以高、中、初(名额)成绩等级对应下期的聘任,全体教师做到能上能下。物业服务制度则引导工勤人员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以满足师生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为标准,创造温馨的育人环境。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制度体系引领下,师德师风建设逐步落到实处。
将师德师风建设渗透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之中。在我校的《教师手册》中,教学篇和学生篇都是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展开的。教学篇针对教学活动的备课、教案、讲授等10个环节提出了规范性标准要求;学生篇中明确了班会活动、谈话沟通、评语总结等10个主要环节。通过把握教学考核和班主任考核两个环节,促进每一位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和带动学生,为造就高素质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师德师风保障。我校还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会,每学期都设师德师风建设研究课题。我校青年教师占70%,为了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师德师风基础,学校选聘优秀老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各方面展开传帮带,有力提升了新教师的自身道德修养,为新教师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师德师风基础。
以实践活动为纽带,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我校以德育课教学为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以各级技能大赛为平台,在指导学生中提高;以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在师生互动中提高。
在学校文化的熏陶和教学实践的浸润中,教师们普遍养成了爱岗敬业、爱校爱生、忠诚教育的良好师德师风。学生处辛雪莉老师就是优秀典型,她从教20余年,为教育付出了青春年华。四川大地震后,我校免费接收了陕西略阳地震灾区学生,考虑到灾区学生是特殊群体,学校决定让辛老师任该班教学班主任。她在担任班主任期间,能够根据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变通管理方法,将关心融入学习、生活、实训等方面的细节之中,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减了地震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为他们在天津学习成长营造了愉快的氛围。她所带的陕西2008级(8)班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班集体,辛雪莉老师也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
正是在以辛雪莉老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师的带动下,全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呈现出良好的提升态势,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总体水平的提高。
“三师一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九中学副校长 李亚莉
自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立足实际,紧紧围绕“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学校发展”这一主题,周密安排部署,大胆探索创新,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注重宣传动员,营造学习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我校通过展板、条幅、图片、网络、简报等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报道学习实践活动的典型经验、本校学习动态等,使广大干部职工全面了解活动情况,促进此项活动扎实开展。
深入学习调研,诚心查找问题。我们针对学校教师工作量大的情况,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习内容和时间的落实,通过成立“学习资料库”定点学、挤出时间充分学、专题辅导集中学、抓好讨论深入学等形式,组织大家交流、总结。
我校把查找问题,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着力点,积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围绕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问题,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三问四查”活动。“三问”即问计于师、问计于生、问计于家长;“四查”即查师德状况、查队伍建设、查教学质量、查校园文化建设。共征集归纳意见56条,梳理出加强学生管理和学生德育教育、突出教师校本研训等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4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调研。
树师德,打造优秀团队。我校把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水平、加快学校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开展以“铸师魂、树师德、提师能,共建文明和谐校园”为内容的“三师一建”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学习有实效,实践有特色,工作有实绩。围绕“铸师魂、树师德”开展以“三风”建设为主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和师德大讨论、教育思想大讨论,使教师具有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美德。奉献和爱生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品质,针对个别教师有厌教思想,我校开展了“我奉献、我快乐”系列活动,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将师德升华为高尚的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培优补困活动,教师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使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比赛中多次获奖。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生才能爱事业,爱事业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有用的人才。通过开展“我和你,心连心”系列活动,引导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关注他们—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组织“师德模范”评选活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品质优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强师能,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提高教学质量定位在“强师能”上,以“做名师、育名生、创名校”为目标,开展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建设。采取新老结对、共同促进的办法,加强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通过引领示范,使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组织开展“青年教学能手”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使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创造教师深造机会,营造竞争氛围,学校实施“大教研计划”,组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和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级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突出实践特色,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探索,提出把学习实践活动定位在如何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上,提出教学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打破传统课堂“师引生跟”的教学模式,学校积极探索打造高效课堂的新模式,探索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思维方式。
建机制,立足长效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全体党员和教职员工坚持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活动中推动工作,以学校的发展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探索和完善学校行政及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业绩评价机制、教师研训机制等6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将学习实践活动变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抓手,促进学校和谐发展、长效发展、科学发展。
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