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台湾教改在争议中艰难前行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柯进

  “当前,台湾的教育改革饱受争议,它的成败引人思考。”日前在江苏昆山举行的安博教育高端论坛上,台湾教改的见证者、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陈汉强教授如是说。原本为了破旧出新的教育改革,为何在实施中难逃广受诟病的命运?争议的焦点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陈汉强教授。

  “九年一贯制”课改:快乐表象下的担忧

  1998年,台湾公布了“九年一贯课程总纲要”。从目标而言,“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10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欣赏、表现与创新,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规划、组织与实践,通用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陈汉强说,这10个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确实是非常好的教育目标,但在此后的改革推进中却南辕北辙,使新课改丧失了可操作性。

  由于新课改标榜课程松绑、专业自主,30%的课程由学校自拟课程计划,只需报教育局备案后即可实施。于是,各校为了改革,应景式地开发校本课程。其结果是“知识浅化”。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综合活动、生活和弹性课程等所占课时显著增加,约每周12节课,语文课每周只有5至6节,英语、数学、自然等科目也有所缩减。

  每周2至4课时的弹性学习时间是课程松绑的具体表现,也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手段,本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由教师设计使用。但这个时间最终被大部分学校用于处理各种杂事,甚至有的学校将发教科书、入学注册、调整座位等列为弹性学习时间的活动。

  台湾课改强调快乐学习、教学创新。“这些新观念本身是合乎教育规律的,但因推进速度过快、学校和教师准备不足,最终使学生学习过于肤浅,甚至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大多数学校误认为只要把教材结合起来就是课程统整。例如,讲授“春天”这个主题,教师就把社会、自然、语文、美术等各科中涉及春天的内容整理出来,拿到一堂课上教。再如,春节到了,为了活跃气氛,全校师生一起搓汤圆;母亲节到了,为了让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劳,全台湾师生都在“护蛋”,如果蛋破了,学生就得写“悔过书”;为鼓励学生阅读,有的校长演“天鹅湖”,有的校长甚至跳“钢管舞”……

  台湾“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有一个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被称作“多元评价”。多元评价引进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包括打破用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标准,通过多元评价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个性,一个学生的评价结果不与其他学生比较、只与自己过去比较,以记录其成长过程,等等。然而,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顾及表面的多样性,背离了评价改革的初衷。陈汉强说,有的学校只有学生的学业“档案”,没有真正的评价。

  “一纲多本”教材改革: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

  为了配合课程改革,台湾对中小学教材进行了颠覆传统式的改革。最突出的举措是中小学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即在一本课程纲要的指导下,存在多个版本的教科书。

  陈汉强说:“由于教材编写没有统一指定的出版商,各出版社编写的教材只要报批后,就能在市场上流通,因而改革方案甫出,各出版社、书局纷纷编写教材、教辅资料,以获取巨额利润。”

  教科书版本的差异引发了教师和家长的普遍恐慌。因为,无论在教师还是家长的观念中,教材就是考试大纲,课程纲要只是课程设计的原则。在考试没有分地区命题的前提下,多版本的教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教师和学生误认为,只有同时使用多个版本的教科书,学习才能全面。

  于是,家长竞相为孩子购买各种版本的教材和参考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则统合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加强练习,使教改不但没有减轻学生负担,反而越改越沉重。加之各种版本的教科书未经试用仓促上市,书中错误频出。“一纲多本”实施不久,台湾社会质疑声一片。

  为了平息争议,台湾出台一项补救措施,将作为统考的“基本学力测验”命题范围、题型向社会公布,并反复强调命题依据是课程纲要,而非某本教科书,以纠正家长购买多种版本教科书的情形。

  陈汉强认为,台湾教育改革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一味地以美国为蓝本,脱离了台湾的社会实际,因而导致民众对改革越来越反感。而在改革广受诟病时,当局将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教改声浪。

  “多元入学”:牵动社会公平正义的神经

  作为“九年一贯制”课改的配套改革,台湾取消了1958年以来一直沿用的统招统考入学制度,全面推行“多元入学”。陈汉强说,当时改革的动因是传统的招生考试制度窄化了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

  “多元入学”改革的原则是,招考分离、多元入学、招生自主。考试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及术科考试委员会等专职机构负责,招生则由各大学负责。入学途径分为“申请入学”、“考试分发入学”和“甄选入学”三种。各大学可根据自身特色确定招生条件,自主选择单独或联合招生。

  整个招考过程包括多个阶段,时间跨度长达4个月。在繁复的流程中,高中学生基本学力测验是核心环节。测验每年举行两次,学生可选择其中一次或两次都参加。测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社会、自然等5科,每科测验时间为70分钟。

  统观整个招生考试改革,陈汉强认为,与过去的统考统招方式相比,虽然多元入学方案具有其自身优势和合理性,但存在政策不稳定、缺乏持续保障、盲目下放招生自主权、加大学生学业负担等问题。

  例如,“甄选入学”在制度设计之初,试图给考生预留更多展示自己多方面才能的机会,因而赋予高校相当大的招生标准制订权。然而,高校招生“暗箱操作”带来的不公,成了“多元入学方案”广受争论的焦点。

  与此同时,有的家长为了增加孩子录取几率,让孩子参加各类校外补习班、竞赛,以求获奖加分,学生压力剧增。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录取的可能性,有意识地作出策略性调整,使每个学生均有机会获奖、当选各种干部。有数据显示,新方案实施的最初两年,台湾补习班数量增加了5倍。

  据陈汉强说,由于透明度和客观性受质疑,实际上台湾选择申请和甄选入学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还是通过考试的途径升学,而且需要报考的科目比以前有增无减。由于改革仍然没有脱离升学主义的桎梏,中学应试教育的现象甚至比“联考时代”更为严重。

  陈汉强认为,教育改革只有以审慎务实的态度,才可能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顺利推行,不经论证、不经试验、盲目推进的改革不可能成功。据介绍,目前台湾已废止了“九年一贯制”课程中的建构式数学课程,同时正在对课程进行全面修订,广受争议的“多元入学”、“一纲多本”等政策也将在今年作出较大调整。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0-2-2/17471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