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聪聪终于放下了小毯子

[db:作者]  2018-04-0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幼儿园里新来了一个叫聪聪的小朋友。按照惯例,小朋友到了一个新环境,一般会出现哭闹现象。但聪聪却不哭不闹,也不和小朋友玩耍,只是怀里紧紧地抱着一条小毯子,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撒手。无论谁,只要碰一下他的毯子,他就会条件反射似的大哭。

    经了解我们才知道,原来,聪聪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身体不好,不能经常带他出去玩。奶奶忙的时候,担心聪聪到处爬会有危险,就会用一条小毯子围着他,久而久之,他就习惯了抱着小毯子玩,玩累了,就抱着小毯子睡着了。就这样,小毯子成了聪聪最亲密的伙伴,片刻不能离身。

    聪聪妈妈一再请求老师,想办法帮聪聪放下小毯子。

    这有什么难的?小孩子嘛,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好了。于是,班级的刘老师搬来一堆玩具,放在聪聪面前:“来,聪聪,我们来建大高楼吧。”显然,这堆玩具对聪聪很有吸引力。他望着玩具,露出兴奋的目光,把小毯子往自己的左手边挪了挪,一手抱着毯子,一手搭起了积木。“来,我们把小毯子放在旁边,玩完了再拿。”刘老师试图引导他。没想到他很警觉,听老师这么说,他赶紧收回了玩玩具的手,双手抱紧了小毯子,用不信任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刘老师。这让在旁边观察的我吃了一惊,要知道,一般的孩子没有能经得起玩具的诱惑的。

    一招不行,再来一招。刘老师找来孩子们最喜欢的绘本放在聪聪面前。这次,他依旧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想打开书看,但小毯子堆在胸前,很碍事。“来,聪聪,老师帮你拿着,你看完书我再还给你。”他却并不领情,而是把小毯子放在两腿间夹着,腾出了双手,看起了书。就这样,老师把玩的、用的、吃的都用上了,也没让他放下小毯子。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小毯子上熟悉的气味和触感,能够安抚聪聪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从而减少与妈妈分离的焦虑与恐惧。而且,小毯子可以由聪聪自己控制,这让他感到很自主、很安全。

    小毯子这样的依恋物,是幼儿自己找到的一种适应周围环境的方式,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聪聪对小毯子的依恋程度过于强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刘老师之前的做法,方向没错,但为什么没效果呢?我的眼前一遍一遍浮现出刘老师对小毯子特别关注的眼神。是啊,老师过于关注和聪聪游戏的目的了,这让聪聪感觉很不安全。

    《指南》中社会领域的要求明确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教育建议中强调,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反复对照《指南》,我发现,老师所想的一切方法,目的都是想让聪聪放下小毯子,但并没有站在和他平等的位置上,去体验他的感受。聪聪已经把自己和毯子看成是一体的了,我们为什么不和他一样从喜欢毯子入手呢?

    于是,我和刘老师交流了想法,设计了“小毯子”的主题游戏,游戏分三个环节进行。

    环节一:我爱小毯子

    我们让聪聪班级的小朋友们都带来自己的小毯子,围坐在一起,相互介绍自己的小毯子。轮到聪聪了,我们鼓励他打开并介绍自己的小毯子,让大家欣赏上面的图案。同伴的认可和喜爱,激发了聪聪的自豪感。

    环节二:玩转小毯子

    我们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引导小朋友们用小毯子玩游戏。比如,把小毯子叠成大老鼠,大家一起玩“猫捉老鼠”;小毯子变成大红盖头,玩“红盖头掀起来”的民间游戏;把小毯子藏在柜子里,一起玩“猜猜我在哪儿”等。这样,小毯子慢慢变得不再是聪聪自己的了,而成了小朋友们共同的玩伴。聪聪在和小毯子的游戏中,也能渐渐融入小伙伴当中了。在这种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聪聪逐渐获得了安全感和信任感。

    环节三:放好小毯子

    时机渐渐成熟,我们让聪聪假扮小毯子,感受每天陪小朋友们玩的辛苦,想象如果玩后能休息一下,会不会更好?于是,聪聪试着把小毯子叠起来,第一天,放在身边;第二天,放在自己能看见的老师的身边;第三天,放进自己的小柜子里。就这样,我们从情感上接纳、理解了聪聪,通过游戏又慢慢转移了他的注意力,让他放下了戒备心,愉快地投入到新的活动中,从而缓解了他对小毯子的依赖。

    当然,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没忘了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和聪聪妈妈一起分析聪聪过于依赖小毯子的原因,让她意识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是幼儿获得安全感、归属感的重要基础。我们还建议她多亲吻、拥抱、爱抚聪聪,经常和他一起游戏、聊天、讲故事,让聪聪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这样多措并举,终于使聪聪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也慢慢丢掉了对小毯子的依赖。

    小毯子事件留给我的思考是深远的:如何做到从内心真正地尊重孩子?如何将对《指南》的理解切实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想:只有爱孩子所爱,想孩子所想,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引导他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龙山街道中心幼儿园)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04-01/17494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