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进 李小伟
尽管许多地方相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中小学以各种名义开设补习班,“禁补令”虽然管住了学校,但记者调查中发现,每年寒假前,很多学生仍然背着书包,“赶场”般地前往各种校外补习班学习,场面火爆。
“现在孩子想进好初中,而不少学校都认可校外培训班的证书,有的学校还直接从培训班里挑选优质生源。”给四年级的女儿报了4个寒假班的张女士无奈地说,“这么小的孩子要承担这么多压力,其实我们家长看着也心疼……”
在政府“禁令”和社会需求之下,校外培训机构究竟靠什么让社会需求这把火越烧越旺?这个独立于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培训市场,究竟在如何进行市场运作?
培训机构与学校“合谋”逐利?
送孩子参加英语培训的杨女士透露,去年,儿子“小升初”前曾报过英语、作文、奥数等7个校外培训班,其间也参加过校外培训机构组织的多次考试,并获得了4个获奖证书。结果,在“小升初”中,这些证书确实和培训机构起初描述的几乎一样,被大多数初中认可。而且,在临近“小升初”前的半年里,她儿子还参加过培训机构的摸底测试,最终如愿被一所“目标校”录取。
情况是否真如杨女士说的那样,众多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采访中,多位从近两年升学中“过来”的家长斩钉截铁地说,他们的孩子“确实参加过多个校外培训班的考试”,但家长和孩子并不清楚,哪次考试是与哪所学校相对应的。
连日来,记者兵分两路暗访了北京多家校外培训机构,试图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学而思”大钟寺教学点,记者看到接待大厅的一面“荣誉墙”,将“华杯赛”奥数、“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考等战绩,不仅分门别类地一一标出,而且连每个“成功学生”的名字都赫然榜上。
记者刚进北京四忠培训中心,一张有五六十名被北京四中录取的“小升初”学生的大幅喜报赫然进入眼帘。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去年通过这里的培训进入到北京四中初中部的。虽然其中还有很多参加培训的学生没能进入四中,但几乎都进了比较理想的示范校和重点学校。
培训机构办学或多或少与升学有关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校外培训机构和学校一样,也有“牛校”和普通校的差别,一些被认为是“牛校”的培训机构,家长报班时,甚至要托关系,有的还得预定很长时间才能获得一张听课证。
在“学而思”大钟寺教学点,当记者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父亲身份前去报名时,一位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声称:“现在才开始参加培训,已经有些晚了,很多孩子都是从一年级甚至学前阶段就开始相关培训了。不过,只要你从现在开始,按照我们设计的计划培训,两年后,你的孩子应该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初中学校。尤其这两年,要让孩子多参加我们的各种竞赛,多拿些证书……”
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强力干预下,虽然奥数、作文等不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赛事一再被强制叫停,但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一些培训机构主动承办各种与升学相关的赛事,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