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求学路上一个不少

[db:作者]  2019-11-1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聚焦脱贫攻坚·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漫洼初级中学,今年暑期,当地乡镇干部和学校教师为动员一名辍学一个多月的初二学生返校读书,自掏腰包前往广州做思想工作。最后,该生家长被劝返工作小组的诚心感动,秋季一开学,就亲自将孩子送到学校继续上学。

    定西地处甘肃中部,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市辖六县一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过去,受累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传统观念,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子女因经济困难失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定西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教育扶贫上发扬“三苦精神”,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不仅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目标,还努力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优质教育。

    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秋季开学第一天,渭源县星光学校教师薛卉琴发现班上学生豆豆(化名)没有到校,也没有请假,家人的电话也打不通。

    这可急坏了薛卉琴和学校领导。经四处打听,才知道孩子和家人出了车祸,豆豆腿伤住院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豆豆的父亲一度很迷茫:“豆豆刚出生时,母亲大出血去世,这次车祸中,帮助抚养的姑姑又遇难了,娃娃没人管,再不念书了。”

    了解到情况后,薛卉琴和其他教师一边努力做豆豆父亲的工作,一边坚持到医院给豆豆补课。看到学校老师们的坚持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豆豆的父亲态度扭转。一个月后,豆豆康复出院,顺利回到学校。

    在定西市,类似豆豆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有173465人。为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学,近年来,定西建立了脱贫台账,在此基础上,各县区健全完善“一生一案”帮扶措施,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精准对接和立体式帮扶。

    目前,该市已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各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据统计,仅2018年,定西就落实各类助学资金5.1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7万人次,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

    尽管因贫失学基本消除,但相比之下,因厌学、学困而失学辍学更难被发现,且劝学难度更大,控辍保学成为贫困地区最难啃的“硬骨头”。

    “失辍学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家庭关爱缺失的因素,还有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薄弱的现实,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想方设法让这些孩子接受教育。”定西市教育局局长盛淑兰说。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定西每年都与各区县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定考核细则并按学年度进行考核。同时,对照户籍、学籍、建档立卡、残疾儿童等基础数据,逐乡、逐村、逐校、逐人全面筛查,确保失学辍学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一个不少,一个不落”。

    目前,定西已累计劝返复学学生3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91人。除226人因重度残疾或精神疾病不能接受教育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均接受了义务教育。

    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360人、456人,对比2018年和今年秋季开学后的全校学生人数,陇西县通安驿镇通安小学校长韩海波的脸上泛起了笑容。这与该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密不可分。

    通安驿镇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人群居住非常分散,且大多数贫困家庭学生居住在偏远的山里。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加之过去学校破旧、拥挤,个别村民宁愿让孩子帮家里干农活,也不愿意每天翻山送孩子上学。

    2016年,通安小学被列入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在镇上重新选址修建,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两年后,新校园投入使用,宿舍楼、食堂、功能室一应俱全。“看到这么好的条件,家长和学生都乐了,许多转出去的学生又回流了。”韩海波说。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倾斜支持农村教育、中西部地区教育、全面改薄、教育脱贫攻坚等一系列举措,因上学远、上学难、就学条件差而失学辍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特别是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就近入学。

    据统计,2015年以来,定西先后投入21.9亿元,改造建设义务教育薄弱校1544所,建设校舍81.1万平方米,并对126所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取暖等进行了改造建设,所有学校办学条件都达到了国家“20条底线”标准。定西还投资2.1亿元,为883所农村学校配备了数字教育设施设备,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安排城区和乡镇中小学校教师通过网络直播方式,有效保障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开齐音乐、美术等课程。

    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师资是关键。定西多措并举提高贫困地区学校师资力量,在引进年轻教师的同时,不断强化教师培训,并通过深化县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均衡师资配置,推进“阳光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扶持力度,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

    爱的阳光普照学生心田

    渭源县路园中学教师潘建娥和杨太红夫妇已经扎根学校18年了。每每被人问及“为啥不进城”,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坚定:“舍不得这群可爱的孩子,能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在定西,还有很多像潘建娥夫妇一样的教师。他们选择扎根农村,守望学生成长,播撒爱和希望,用爱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情承诺。

    由于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外出打工是很多当地老百姓的选择,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较为普遍。为确保他们不因学习困难、家庭原因、个人情感等失学辍学,定西把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明确为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起“一对一”帮扶教育机制。

    为给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定西建立了173个“留守儿童之家”。每个“留守儿童之家”都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留守儿童可以和父母打亲情电话、视频聊天。

    定西还不断加大对残疾儿童关爱力度,努力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除按照6000元国家标准划拨特教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外,还按照农村小学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划拨寄宿生生活补助。此外,残疾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特教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全部享受营养早餐补助政策。

    目前,全市共有1910名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其中随班就读1504人、特教学校205人、送教上门196人;初中毕业5人,全市残疾青少年入学率达到89%。

    为保障特教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定西多数县区将特教教师津贴标准从过去的占基本工资15%提高至30%。同时,制定出台送教上门实施细则,提出送教人员交通差旅等费用由服务对象生均公用经费支付、送教计入教师工作量、为送教教师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措施,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

    “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程,对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爬坡过坎、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将紧盯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底线,切实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学生都有学上、上好学,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确保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盛淑兰说。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11-20/176742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