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学生在霞光中奔跑
“互联网+”助力广东实验中学创客课程改革
广东实验中学篮球队大获全胜
广东实验中学学生跳起婀娜多姿的民族舞
百年贡院,冬日朗照,薪火燃光。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曾是广东贡院所在地,百年沧桑映照出几代中国人救亡图存、兴学强国的光辉历程。1872年,清政府在此设立“留美幼童先修班”。至1873年,共有4批120名留美幼童在此学习,其中就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内阁总理唐绍仪等卓越大家。兴教伊始,便铸就了广东实验中学血脉基因里强烈的爱国魂、报国志。
铸魂育人、强国兴邦。1924年,孙中山发布大元帅令,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等校合并升格为国立广东大学,原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更名为国立广东大学附属中学。1926年7月,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附中亦随之更名。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广东实验中学将1924年定为立校元年。广东实验中学立教147年、立校95年的历史,是一部爱国先知、热血青年与祖国同向而行的爱国史,也是一部为国育才、追寻教育现代化的奋进史。
作为广东基础教育领头羊,广东实验中学在探索中大胆实验,在改革中锻造特色,在创新中成就示范,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品牌价值“水涨船高”。从一所特色不够突出的学校,发展为集科技创新、艺术、体育三大特色于一身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从不足40亩的单一校区,发展为“一花十叶”的“联合舰队”。
回望,是为更好地前行。“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闪亮如灯塔,指引着广东实验中学这艘“教育航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素质教育办学思路,在新时代大潮中扬帆远航。学生们高境界做人、高质量学习、高品位生活,身体、智能、精神共生长,发展成为品德优良、学业优秀、能力优异、举止优雅的“三高四优”人才。
教育首要问题的“省实答卷”
20世纪初,旧中国正处于动荡飘摇中,一批批广东实验中学师生运用所学所悟,毅然献身于革命事业。1925年,中共旅欧总支成员熊锐回国,出任广东大学教授兼附中主任,在青少年中大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影响深远。
让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自豪的是,建校伊始,学校一直坚持以德为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爱国、团结、求实、创新”是学校校训,爱国居于首位。近年来,学校强化党建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抓牢抓稳抓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学校守正出奇,写好“三全育人”奋进之笔,不忘初心育新人,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的进步紧密相连。
95年来,无论是战火飞扬的抗战一线,还是科技研发的激流险滩,只要祖国有召唤,学校师生义无反顾,为了祖国的需要一次次再出发。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广东实验中学精勤育栋梁,满园桃李竞芬芳,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摇篮”。学校走出了蔡睿贤、范海福、岑可法、姜伯驹、钟南山、邓锡铭、黄耀祥等两院院士。他们勇立创新潮头,以科技报国标注人生高度。
爱国薪火代代传。广东实验中学注重挖掘校友资源,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有为,在伟大的时代书写出彩的人生。
16年前,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战斗中,广东实验中学1955届校友钟南山冲在前线,与死神争夺生命。因其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上的卓越贡献,他相继获评改革先锋等荣誉。今年5月,钟南山回母校向师弟师妹们分享心得:“人生道路上不要止步于名牌大学,研究道路上不要止步于发现、发明,更要追求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创新”。
为让思政小课堂对接社会大课堂,广东实验中学打造多彩思政舞台。学校副校长黄建伟介绍说,学生当起“政协小委员”,走进社会、调查民生,所写“提案”连续四年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亮光彩。其中《关于急救设施和急救教育的推广普及的提案》就被提交至全国“两会”,助推公共场所急救设施普及化。
广东实验中学将思政教育与志愿实践、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有机融合,有趣有料,春风化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批批学子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正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建设者和生力军。
让德艺双馨的教师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
在首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高中各学科组决赛中,广东实验中学7位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一等奖和获奖总人数在全省一马当先。
“优质的师资是学校立校之本,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牛鼻子’。”在全汉炎看来,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省实质量”的核心保障。学校外引内培,打造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特区”,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学科研能力,让德艺双馨的教师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
新中国航天如何从跟跑实现领跑?在“万有引力与航天”等课程中,广东实验中学教师们让中国好故事与学科知识发生化学反应,引领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广东实验中学努力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学校严把入口关,对新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双重考察。学校更着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化机制,引导每位教师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学生的人生领航员。
营造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生态,一直是广东实验中学的不懈追求。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青蓝工程”实践形式、内容和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改能力。学校还向新教师委以重任,善用其长,让新教师走上名师修炼“快车道”。
广东实验中学优化增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存量。学校成立课程与教育发展中心,为每位教师私人定制发展规划,激发他们持续提升、动态成长。学校还引导全体教师用好教科研等“利器”,勇做教育改革创新“弄潮儿”,面向未来培养人。
广东实验中学联姻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及华南师大等高校,推进建立名师工作室、科研名师孵化项目等,形成学、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精准培训直击专业发展“痛点”。学校还引入大批学术“大牛”、企业“大咖”担任兼职教师,让“双师”在跨学科、跨界的合作项目中出新出彩。
目前,广东实验中学已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爱生乐教、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星光闪耀。一大批教学骨干常年在国家、省、市各学科教改一线破局开路,为全省乃至华南地区基础教育攻坚克难提供重要人才智力支撑。
减负增效让教育理想“开花结果”
今年3月,广东实验中学勇试全国“5G+智能教育应用”的“头啖汤”。学校生物教师陈玲借助“5G+AR/VR”教学设备,通过高带宽、低时延、端到端的5G网络,直观、立体地展现细胞分裂过程。本部、分校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减数分裂等知识。
实验性、创新性、示范性是广东实验中学与生俱来的使命。从开办以来到世纪之交,学校“10年一贯制5·3·2分段”学制改革、创新式教育实验等一系列改革成果丰硕,其中学校率先探路的40分钟课堂经验,将45分钟的课堂精简为40分钟,在广东等多地全面推广、惠及多校。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先试者,广东实验中学比很多学校更早、更深地触及教育内涵发展深层次矛盾。“借助深化改革之桨,学校能从深水区成功突围,汪洋浩茫难辨向、风高浪急有风险,但四平八稳地维持学校现状,是对自身使命和学生未来的不负责任。”全汉炎表示,在上级管理部门坚定支持下,学校选择在更长远的时空中定位、评价自身。虽然改革路上会遇上寒风冷雨,但学校保持定力,毅然决然地推进改革。
广东实验中学从深水区里捞出“难啃的硬骨头”,聚焦关键任务,精准发力,全面深化改革。为破解千校一面、万人同语、学生负担重等“老大难问题”,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开花结果,学校将减负增效作为主攻方向。学校善用新技术,创新发展当标兵,让因材施教、面向人人的新理念落地生根,让学生真正立于教学中心。
广东实验中学不但着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更在课程的特色化、多样化等方面下功夫。学校通过选课走班、课程库建设等改革,让教学体系从“大锅饭”升级为“小炒”,学生在个性化教育、自主性学习中适才扬性。
学校“选修课程库”丰富多彩,均是精挑细选、注重创新、自主实验的好课程。学生可以按照兴趣爱好选定专属课表,走班上课。选修课上,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团队合作,跨学科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学校还配套建设了大数据智能管理平台,采集学情数据,为学生学习行为精准画像,提供更个性化和更精准化的“教育自助餐”。
作为实验区里的中学教育“实验区”,广东实验中学融合发展、知行合一出新招。据学校副校长蔡骘介绍,学校着力搭建STEM课程体系,推动不同学科横向互动、纵向联动。学校借助STEM、PBL等理念,营造善教乐学的教学生态,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实至名归,学校“基于PBL的高中STEM校本课程”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广东实验中学已构建了“三维四类”课程体系,涵盖国家、校本、拓展课程的“三维”课程,与包含科学能力、人文素养、品格修养、人生规划课程的四大课程群美美与共。学生们在幸福快乐中获得新知、学有所成。
多彩活动让学生“蝶变”美丽人生
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中,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支队伍展开巅峰对决。广东实验中学VEX EDR代表队技压全场,勇夺总决赛金奖。
在高考和升学率等压力之下,很多学校的发展航向常常在现实功利和教育本源间摇摆。“我校在‘挣扎’中更加认清了教育的当下和未来,没有分数就没有今天,只有分数就没有明天。学校要努力成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全汉炎深知,教育不能只着眼一时一事,为了赢在当下,就让学生苦学甚至抢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潜能,学校要做的就是发现和培育,让每一个学生更加健康、愉悦、阳光,为他们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虽然道阻且长,广东实验中学努力回归教育的本源,向着素质教育深耕。学校以科研为引领、课程为平台、社团为依托、竞赛为磨炼,着力打造激扬生命、自由生长、创新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学校科技教育、体育和艺术教育三大特色教育“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助力每一个学生成为有一门艺术特长、一项体育爱好、一种科技兴趣的“三有人才”。
“音乐总是激励着我不断向前。”今年7月,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成员肖若琳与小伙伴登上了悉尼歌剧院的舞台,她们用歌声传递友谊、唱响未来。广东实验中学以合唱团、管乐团为核心,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艺术社团课程评价体系和艺术社团管理机制。学校艺术教育惠及所有学生,人人有爱好、个个有特长,用艺术点亮幸福人生。
丘成桐科学奖被誉为“中国青年诺贝尔奖”。广东实验中学学生黎世伦凭“从毛细悬浮物理问题引出的凸曲线”这一课题,摘下丘成桐科学奖金奖这颗“皇冠上的珍珠”。近年来,广东实验中学打造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等科技教育品牌,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创新梦工厂”。学校努力做好创新师资、平台、设备等保障,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富有创意、善于创造。学生们成长为创新拔尖人才,在创新大赛中摘金夺银。
广东实验中学足球队“三剑客”综合素质高,用脚分别“踢开”了西班牙乙级球队、清华大学等强队、名校的大门。广东实验中学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大力研发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系列体育课程,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坚毅品格。学校已培养出7名国家级别运动健将。
为打造学生自主管理、发展的大舞台,广东实验中学还创建六大类60多个学生社团。学校每学年举办的社团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五大校园节庆活动,成为学生展现特长、成才扬名的“嘉年华”。
在第二课堂“快乐大本营”里,学生实现全面、个性、持续发展,走上“星光大道”。学校不仅有学霸,还有球霸、舞王和歌神。“高中时代除了学习,更多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东实验中学1988届校友、阿里巴巴集团前任CEO陆兆禧印象中,“母校给我们机会去做自己认为适合的事情”。
“一花十叶”助力全省基教百花齐放
广东实验中学借助自身卓越的管理、师资、课程等资源,助力广州市从化中学在课堂教学、社团创建、科技创新等方面水平“上台阶”。今年9月,广州从化区在区内建立了8个教育集团。从化中学在从化中学教育集团挑大梁,带动集团成员学校提升办学质量。
为助推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广东实验中学在帮扶地着力打造一所“种子学校”,以点带面。清远华侨中学等学校已成为受援地学校优质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学校已与十余所省内外学校结成紧密的共建帮扶关系,先进带后进,打造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前身是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和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广东实验中学托管两校后,输入高水平管理、师资、品牌等资源,将其升级为教育集团。省实越秀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节节高”,学生及其家长满意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广东实验中学立足广州、布局全省、辐射全国,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深度协同,通过集团化办学、托管共建公办学校等多元形式,打造共建共享的发展共同体,创下“一花十叶”集团化发展格局。为孵化出更多品牌学校,广东实验中学通过“输血造血”等多元方式,助力集团内薄弱学校打赢“翻身仗”,实现“办一所,优一所”。
“龙头校和成员校通过共创、共建、共享,发挥出‘1+1>2’的聚变效应,推动集团成员校之间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创造出省实‘B版’‘C版’等新样态。”全汉炎强调,广东实验中学推动集团成员校资源互享增量、教学互研增值、教师互动增能,着力打造“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治理体系,形成“一校一品”。广东实验中学珠海学校就在借鉴母体学校的基础上再创新,因地制宜深挖“航空航天”特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7年,广东实验中学发起成立广东省初中教育发展联盟。副校长黄涛表示,作为理事长单位学校,广东实验中学本着联盟校所需、省实所优的原则,坚持“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并举,向联盟学校输出先进办学理念和成熟管理经验,引领全省初中学校“雁阵”向前进。
为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广东实验中学还把优质教育资源向省外欠发达地区辐射。学校以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为原则,为四川省甘孜州高级中学等学校制定“点菜式”帮扶举措,补短板、提品质,让更多学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对历史更好的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九十五载风雨铸辉煌,新时代砥砺再前行。广东实验中学将守初心担使命,以“服务大局,坚定省实立场;勇于担当,彰显省实情怀;争创一流,发挥省实智慧;重在落实,涵养省实气质”作为新时代行军图,用奋进之笔在高原之上再造高峰,朝着国际知名、政府部门放心、人民满意、师生自豪、家长骄傲的愿景,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