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大坨小学双线英语课正式开课,学生们迎来了他们的首位外籍教师。课堂上,外教流畅地道的发音、搞笑的表情与动作令学生们开怀大笑,大家纷纷积极主动地与外教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缘何能够拥有如此开放的办学思路?这得益于寿光近来开展旨在让校长们成为名副其实“学校当家人”的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活动。
“我们始终把校长队伍建设放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突出地位来谋划,聚焦校长治校理念相对滞后、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等薄弱点,引导校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建立起市、镇、校三级联动的校长培养机制,建成了层次合理的校长梯队。”寿光市教育局局长李玉明说。
理论加实践让校长治校更有灵气
近年来寿光市掀起了一场针对校长的“头脑风暴”,在全市教育系统召开“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对校长如何学习进行了全新的顶层设计。
寿光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孙曰亮介绍,寿光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统一组织购买校长阅读书刊,每名校长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读书计划,此举帮助校长们养成了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市教育局通过开展“校长读书沙龙”等活动,组织优秀校长在全市范围内推介经验,让校长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姿态。
除了理论学习,外出实践考察、挂职锻炼则能让校长们看到差距、学到经验,在治校育人上更有灵气。
化龙镇实验小学校长王新勇是挂职锻炼大军中的一员。挂职结束后,王新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制定小组自助互助学习课改方案,引导全体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尊重每一名学生,助推学生实现全面个性化成长。
2018年8月,寿光120名校长在苏州观摩了“苏州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学习结束,世纪教育集团凤华初中校长朱荣光就借鉴大赛上学到的做法,在学校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全面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管理学生以及家校沟通的能力。
当前,寿光市中小学形成了“校校有特色·一校一品牌”的良好局面。如侯镇中心小学打造“和美”民乐课程,要求学生每人至少会一种乐器;圣城中学的“三圣教育·红色领航”将党建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吸引省内外络绎不绝的考察团前来学习。
区域抱团让校长育人更接地气
“以前的工作有时候会存在大而化之的现象,但通过交流学习,我发现每一所优秀的学校都有精细化的管理举措。下一步,我们的学校管理也要在‘细’字上做文章,不同工作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在‘实’字上下功夫,做到事事有标准、事事见落实。”营里一中校长吴英杰在寿光市第十四届初中校长交流论坛上说。
沟通交流是校长分享管理智慧、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金钥匙”,寿光市连续14年组织举办校长论坛,其中现场观摩内容涉及课堂改革与课程建设、开全开齐课程情况、学校文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等,观摩结束后以组为单位进行集中交流,与会校长们逐一发言研讨交流。论坛结束,工作人员还会将交流材料汇编成册,供大家在工作中学习借鉴。
此外,寿光还积极创办校长线上交流平台,在寿光电视台教育频道、《寿光日报》开办校长“开讲啦”栏目,在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开设“校长智慧”栏目,定期推送校长治校理念和育人智慧,宣传校长治校经验。
职级改革让校长办学更有底气
寿光市从2014年起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推进“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让校长把全部精力聚焦到办学上,促进校长专业化成长和学校特色化发展。一门心思抓教学和管理在这里成为校长常态。
“以前忙于应付各种会议、检查,用来研究教学的时间很少,在学科研讨会上提不出有针对性的见解和看法,更不用说是引领。实行校长职级制后,我有了充足的时间深入课堂,带头听课评课,带头参与教育教学和重大课题的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想也能付诸实施。”山东省特级教师、圣城小学校长韩高波说。
“一套好章程成就一所好学校。”寿光一中校长魏华中说,以前遇到教师职称评聘等事情,总有教师来找校长说情评理。现在这些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按学校章程来办,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在“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引领下,寿光市所有学校全部构建起了以学校章程为依据,办学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民主参与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正是因为有了一群这样的“学校当家人”,才有了让教师舒心、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的寿光教育。在潍坊市2016年和2017年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寿光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