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面对教育方式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教师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个性化,江西师范大学开展了“基于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问题的提出
我们发现,多年来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四多四少”问题:一是高校专家多、身边专家少。无论是短期集中培训还是网络远程培训,授课教师中高校专家居多,参训教师多处在“听中学”的被动地位。培训结束后,教师缺乏及时的专家指导,专家犹如远水难解近渴。二是固化资源多、生成资源少。现有的教师培训多数都是事先安排好预设课程或预设资源,呈现出“普通通用”静态固化的特点。缺乏基于教学现场和真实情境的动态性、过程性、互动性、生成性等资源,致使教师培训犹如阳春白雪难以对接具体情境和实际需求。三是培训心动多、训后行动少。大量的教师培训仅仅止于观念或心理层面,教师讲得有味有情、参训教师听得有理有感,但一阵热闹之后,无法化作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处于“两张皮”,致使培训实效大打折扣。四是短期集中多、常态长效少。现有的教师培训成了教师阶段性的“福利”,培训与教学“两张皮”,培训不能与教师日常教学和校本教研结合起来,研修学习没有成为常态化的教师专业方式。
模式建构
教师培训中的“四多四少”问题,实质上是教师培训主体角色不明,即谁培训?教师培训方式方法陈旧,即如何培训?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即培训什么?教师培训常态不够,即如何搭平台建机制?
为此,在元认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共同体等理论以及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理念指导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搭研修平台,以江西省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为引领组研修团队,以教学中实际的问题凝主题,以教研活动为主线,建立“平台+主体+主题+活动”的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通过学习、实践、合作、反思、写作、总结、展示等方式,创建基于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的教师“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简称: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
该模式主要内容为:
1.搭建了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平台。具有“团队管理、任务发布、资源共享、活动组织、行为记录、合作交流、成果展示、过程管理、研修评价”等模块,实现“知识获取、知识转化、知识生成、知识共享”等功能,构建开放共享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平台。
2.建立了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依托网络工作室平台,以教学中实际问题为主题,按照1(工作室负责人,一般为特级教师或省级学科带头人)+N(N≤10,一般为省级骨干教师)+X(X≤100,参训教师)方式,组织江西省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建立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自2012年4月起,经江西省教育部门分四批确认了857个网络研修工作室,涵盖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所有学科。工作室已成为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中心,为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打造了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
3.构建了教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为目标,倡导在对话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以教研为抓手、以教研促学习、以学习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通过“教学观摩、课例研究、案例分析、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磨课赛课”等线上线下、自主合作的教研活动,助之以“专家引领、自主研修、合作互动、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交流研讨、任务实践、反思提升、总结展示”等研修环节,以及“聆听观摩、主动参与、实践应用、知识转化、资源生成、成果共享”等学习活动,构建了“教前有研、依教定训、训研同步,以研促学、知行合一、教后研习”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
4.研制了一套教师网络研修工具箱。研制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手册》《教师工作室建设手册》《工作室研修工作手册》《教师时间管理手册》《教师任务管理手册》等配套工具。
问题解决方法
构建模式,还是为了解决问题,为此,秉承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理念,探索以“搭平台、做教研、重合作、建资源、带队伍、共成长、育名师”为路径的问题解决方法。
1.组团队、共成长,让专家近在身边。按照1+N+X的方式,工作室以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为负责人,省级骨干教师为团队成员,吸纳一批教师参与,组成教研团队,形成跨地域、开放式网络研修共同体,人人既是参训者,也是培训者,还是培训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在负责人的引领下,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工作室成为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学习空间和文化共同体。
2.重合作、凝成果,生成本土培训资源。工作室倡导在对话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以教学实际问题为主题,通过学习、实践、合作、反思、写作、总结、展示等方式,实现了知识转化与生成,形成心得体会、教学反思、课例案例、微课等情境化、过程化、动态性、生成性、个性化教学资源。工作室成为合作交流、对话互动的知识创新平台和创新共同体。
3.做教研、促教改,让心动变行动。将教学问题转化为教改项目,通过教学观摩、课例研究、案例分析、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磨课赛课等线上线下、自主合作的教研活动,形成教学设计方案、课例、微课等生成性资源,反哺教学,促进教改,改变教学行为,构建了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教师既有心动也有行动。工作室成为教研活动中心、成果展示舞台和发展共同体。
4.养习惯、求卓越,使培训常态长效落地。基于元学习理论,建立了“计划→执行→反思→提升”不断循环渐进的教师专业发展习惯养成闭环,依托工作室,通过教研训一体化设计,促进教师不断形成“读书、学习、实践、合作、互动、研究、反思、写作、表达、展示”的习惯和日常专业生活方式,不断追求卓越。工作室成为教师习惯养成基地,名师成长摇篮和追求卓越的价值共同体。
应用成效
该模式自2012年4月以来,先后应用于“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项目,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1.服务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累计培训全省100余个市区教师100万余人次。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合作协同能力等显著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发展愿望和动力不断增强。有多名工作室主持人成长为正高职称教师,一批教师成长为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并带动一大批教师搞教研、做课例、开讲座、组团队、建工作室。
2.形成团队、促进常态长效。锻炼和形成了一批由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师发展团队:按1带10,10带100,形成了800余个拥有8000名一线骨干教师的江西省教师培训团队,这是教师身边的团队。
同时,建立的融“长期运行的工作室平台、身边一线教师组成的研修团队、针对性强接地气的教学实际问题、常态化日常性的教研活动、真实情境的教学实践”于一体的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构建了教师培训的常态长效落地机制。
3.教师认可、成为响亮品牌。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以及基于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工室的教师“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已成为江西省基础教育知名品牌,是基础教育教师日常信息获取、学习、交流、研讨、实践、反思、写作、总结、展示等重要平台,也是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基地、合作交流的空间、教研成果展示的窗口、教师发展的共同体、网上家园、名师成长摇篮、引领辐射的中心。
登录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的读书、实践、交流、研讨、反思、写作、总结、展示等,已成为教师日常专业生活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行走在“学习、教研、交流、实践、反思、写作、展示”的路上,观摩思考教研、合作交流研讨、实践体验反思、写作总结展示、提升教学教研能力已成为江西省教师的新追求。(项国雄 刘赣洪 彭隆辉 胡三华 何小忠 程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