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堂,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曾获全国科研创新校长、中央教科所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杰出人物称号,是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团队”成员,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能手、济南专家协会会员。先后执教市、区级公开课20余节;撰写的30余篇教改论文在国家、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主编《放飞心灵》、《快乐方舟》、《百灵之声》、《走在成长的路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广西师范大学版)》等书,参与编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等8部图书。
编者按:
在2009年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评选中,潘玉堂成为济南市3位小学校长入选这一殊荣者之一。于是,不少人开始关注这位一直低调的长清区实验小学校长。
其实,潘玉堂校长默默无闻的背后,是有着厚重的教育积淀的。他每年听课上百节,坚持上课和参加教研活动。正是因为长此以往扎根于教学的“大地”之中,才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教学话语权,才有了被教师认可甚至是佩服的专家型校长形象。谈起学校的教育教学,他如数家珍,而且不时闪现真知灼见;而向更宽的教育领域拓展,他亦然能够侃侃而谈,而且切中肯綮,多有警策之语,这都源自他对幸福教育实践的执著追求。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二十四】
■陶继新 潘玉堂/文
办学理念:
幸福人生在这里起航
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自主互助学习
【潘玉堂】托尔斯泰在《幸福论》中说:人生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教育来赋予,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离不开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学生理解究竟什么是幸福,才会懂得幸福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创造幸福的能力,才能去追求幸福的人生旅途,感受人生的意义。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幸福教育作为不懈的追求,让“幸福人生在这里起航”成为我们的办学理念。让每一名学生享受更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教师从事更适合的教育,让学校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工作着、享受着、快乐着、幸福着。
【陶继新】要想让“幸福人生在这里起航”,就要研究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让师生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感受到幸福。我觉得,幸福应当是久存于生命个体心中的那份具有高尚情结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短暂的,更不是瞬间即逝的,而是长久的,甚至是一生的。而且,它有高尚的况味。身居高位,如果贪污腐败,不是幸福;如果家有万贯资产,但却吃喝嫖赌,也不是幸福。当有了这个基本的认识之后,就要为培养真正幸福的人而努力。
【潘玉堂】幸福应该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需要得到满足时,所获得的心理体验或感受。成长的快乐,成功的愉悦,短期目标、长远目标的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都会使人幸福。衡量其幸福指数的指标包括身心愉悦的程度和精神充实的程度。幸福的学习、工作、生活是一种能力,它需要后天教育的培养。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培养人的生活能力,换言之,就是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而要达此目的,教育过程本身也应该是幸福的。可如今,我们的教育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不少孩子感到学习很累、很苦,一些家长为孩子的学业担心,许多教师为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而困惑、迷茫……
【陶继新】幸福不只是指向未来,也应当显现于当下。可是,问问一些学生,他们是不是感受到这种幸福了呢?很多回答是否定的。学校本应当是孩子的精神圣地,是他们幸福的栖息地。可是,受“应试教育”的逼迫,幸福已经离他们而去,学习已经异化成了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可是,当在学校里感受不到幸福的时候,这种心理深层的痛苦,往往会在未来的生命历程中折射出来,从而使生命呈示出灰暗之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关注学生的幸福状态,既是为孩子当下考虑,也是为他们的未来着想。
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自主互助学习
【潘玉堂】正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学生幸福地学习,我们从课堂入手,进行“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单一的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大多数情况下课堂仍是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满堂灌的“主角”,学习好的少数学生是“配角”,都在积极配合举手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数中等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是少、慢、差、费,教师也是堤内损失堤外补,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也使教师的作业批改和学生辅导压力增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现实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真正使教师树立起“为学而教”的思想,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益。我们聚焦课堂,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围绕“自主互助学习”课堂的构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共同活动、生生互助、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已经被“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验证,自己展示;看到的是“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的自主互助式学习的场景。学生的参与度高了,积极了,活跃了,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更让人高兴的是我们的改革始于数学学科教学,却延伸到班级管理和其他学科教学,一个班级中小组的建立,也为班级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现在我们很多班级开始尝试使用“小组自主互助式”班级管理模式。在我校承担的各级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给参赛选手、听课教师、专家评委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学生的积极主动地思考表达。学生自主了,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尽情地表达交流自己的见解、意愿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心理体验应该是幸福的。
【陶继新】教师主宰课堂的结果,不只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认可了这种教法,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教师不教,学生是不可能学会的,于是,教师就成了课堂上必然的主宰者。而学生呢?他们也习惯了这种学法,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结果,不会主动学习,原本就有的创造力,就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悄然泯灭了。还原学生的生命本然,让他们富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就必须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他们。当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主人之后,就有了你所说的“师生共同活动、生生互助、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和“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的教育奇观。师生、生生之间的这种互动,有知识层面的问答,更有思维之间的碰撞、自信心的提升,以及合作意识的形成等。
欣赏你们的“小组自主互助式”班级管理模式,它让学生不但成了学习的主人,也成了班级管理的主人。其实,学生在很多方面的潜力是超越大人想象的。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片灿烂。当他们在“主人”位置行使主人权利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尊严,更大的自信,也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他们从小就有了人之为人的应有权利,人之为人的应有的特殊感受,当然,也就有了人之为人的特有的幸福。
【潘玉堂】事实上,现行的许多课堂,教师基本上没有摆脱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因为它沿用多年,根深蒂固,教学实施方便,便于控制课堂,赶超进度,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可是如果教师只关注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只关注课堂“提速”,而不去关注教学的成效和学生的感受,那就失去了教师教的意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下大气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初期,可谓是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教师,他们一方面对改革有畏难情绪,认为费时费力;一方面难以摒弃多年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认为教学省事;同时,对于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如班额大、组建小组困难、展示不方便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确立了“制度保障,专家引领,互助教研,评价导向”的工作策略。
【陶继新】有改革就有阻力,你是知难而进。因为你知道,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形高而实低,特别是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课堂学习的快乐。如果学生在课堂之上学习感到索然无味,甚至是痛苦不堪的话,即使学到一些知识,也是得不偿失。所以,为学生生命成长考虑,不管如何,必须改革。
一、制度保障,强力推进
【潘玉堂】改革自上而下更有利于其顺利地进行。我们实行领导成员带头包级部、包教研组制度,每天至少听1—2节推门课,并在每周一的办公例会上反馈听课情况,随时调控实施进程。实验中,我们唱响“实行课堂改革是每一位实小教师的义务,不改革是不合格的实小教师”的口号,使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提高。实践证明,思想决定行动,观念转变了、思想的症结解开了,才能真正付诸行动。
【陶继新】开始的时候,强力推行可能会带来一些反对意见,但非如此,就不足以推行改革。这其中甚至有一定的风险,可是,你们领导班子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且毫不犹豫地付诸了行动,于是,改革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二、内引外联,专家引领
【潘玉堂】一年来,我们组织教师走出去,到杜郎口中学、潍坊昌邑和长清五中学习取经。同时邀请全国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老师、济南市教研室马刚老师等专家来校指导研讨。专家上示范课,给教师解疑答惑,增强了教师的信心、明确了继续推进的方向,逐步理清了实施的方法。
【陶继新】教师大都认可专家之言,邀请他们来校,是通过他们的权威话语,改变老师们的观念。而外出学习,则可以让教师看到改革之后的可喜景象。中国古来就有“百闻不如一见”之说,当他们亲眼看到改革成功的典型之后,就会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
三、互助教研,共同提高
【潘玉堂】我们通过开设实验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博客、四课研修、主题教研、课改沙龙等平台,让教师交流各自的实验心得,解决改革中的难题,实现教师的“自主”与“互助”。通过“四课研修”加强对改革的引导和强化。“四课研修”即优秀实验教师引领的“示范课”,探索方法的“研讨课”,领导成员推门的“常态课”,全体教师过关的“达标课”。这些主题研讨活动,真真切切地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
【陶继新】“四课研修”使得推进教学改革“无孔不入”。“示范课”之所以具有示范价值,因为这些优秀教师同样经历了对教学改革的痛苦挣扎过程,不过,他们破茧而出之后,已经获得了改革带来的幸福。这自然会给现在依然处于迷惘状态的教师一个启迪。“研讨课”探讨的主体内容虽然是方法,可是,方法之中却蕴涵着改革的策略与理念。“常态课”有突然袭击之嫌,不过,它却可以让学校领导看到最为真实的原生态课堂教学。“达标课”面向全体,是强调教学改革一个都不能少,从而保证了改革的全面性。
四、组建小组,科学管理
【潘玉堂】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小组自主互助学习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又能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增强学习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然而小组互助学习首先要解决小组的建设与管理问题,这是实施此项改革的一个先决条件。
【陶继新】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是小组学习的组织保障。如果做不好这个建设与管理,小组学习就如一盘散沙,形不成相应的张力与合力。所以,几乎所有教学改革成功的学校,都在着力探索这个问题。
【潘玉堂】在学习小组的组建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照搬他人模式,机械地把课桌一组组地拼在一起。而是立足我校的实际,班额小的班级调整桌凳,以固定小组的形式围座。班额大的班级则按座次采取前后位4—6人随即成为小组的办法,需要交流讨论时,学生只需转身即可,这样既节约了空间,又方便合作,也具有实效。
在小组成员的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组合,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时为了便于管理,我们给每一名组员编号,其中1、2号为组长、副组长,分布在前后两排,履行“小老师“的职责,实行一对一帮扶,1号帮4号,2号帮3号,这样将管理和学习任务分解,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小组长的培养是小组建设的核心工作。我们首先明确组长职责,经常进行培训调度,及时发现问题跟踪指导,有时需要变换角色加入小组进行示范,手把手地帮教。小组长的产生也不是固定的,一开始,可由教师指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组内成员之间的不断磨合,也可以由他们推选产生或轮流担任组长,这样更有利于督促后进、建立自信、历练自我,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陶继新】学形者死,学实者生。当看到一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的时候,有的人总是在形式上模仿,结果越学越不像,越学越不知去向。你们是学其实,而且是因势而变,才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形式。
小组人员虽少,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组长如果没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小组的发展就成问题。所以,担任小组长,既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又要肩负起指导其他组员学习的“小老师”的责任。这样,小组长要想让全组成员信服,就要尽心尽力,就要努力学习,成为全组同学的典范。推选产生或轮流担任小组长很有意义,推选就有了民主意识,就有了组员的认可度,小组长也更有威信,也更便于管理。轮流则可以使每个人都有享受当组长的“待遇”。这对于那些平时表现一般甚至较差、学习成绩平平甚至不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与鞭策。他们大都会竭其全力做好这项工作。一些待优生之所以不够优秀,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给其信任与自信,往往可以创造出奇迹。他们会有一定的压力,而正是这种压力,却成了促使其奋进的动力。当他们有了突出变化之后,所产生的正向效应是巨大的,从而改变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甚至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五、重视评价,制定办法
【潘玉堂】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的评价办法,对小组的建立、组员表现、问题解决等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细化评价,质量检测时增加小组学习、学生表达方面的检测内容,这样有利于改革的长效、持久。
【陶继新】评价是对教学改革的阶段或终端鉴定,你们的关注点已经不是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重点放在了小组与学生的学习之上。这种评价的移位,使教学改革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潘玉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各年级都建立起一套督促提高的评价机制。通过学分制来进行小组评价。首先是对组内个人的评价,对小组成员的纪律、作业、测试、课堂表现等项目进行评价赋分,然后汇入小组总分,作为对小组整体评价的一个依据。其次是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包括课堂即时评价和异组同号的对抗评价。课堂即时评价就是教师根据小组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给予即时的评价或加分。异组同号的对抗评价就是每周选取某几个组中同号的同学进行单独对比评价,优胜者给全组加分,这样特别能带动组内成员对学困生的帮助辅导。最后是采取多样的评价形式,我们设计了“学元”和奖状,对取得不同学分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评价的结果及时总结、反馈。
【陶继新】学分制评价有与时代接轨的先进性。这种评价机制使得竞争几乎无时不在,这对于争强好胜的孩子来说,无疑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有激励,才有自我学习的动力;有动力,学习才能进入高效状态。而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机制,则使小组内部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学习共同体,一荣俱荣,一耻俱耻,所以,互相帮助就成了每个小组成员的自觉行动。这种合作意识,会使小组之间更加团结,更加和谐。这些,又成为提升学习效率的一种内在因素。这种良性运转时间越长,彼此之间的精神合作越强。而从小有了合作意识之后,未来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得到群体的认可,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六、教学流程:五个环节
【潘玉堂】在确立了学习小组,明确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按照“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其流程为:“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练习,组内互助——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教学实际也可开门见山,简化此环节。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出示学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要求进行自学,并在组内讨论交流。这里主要讨论学到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自学不仅仅是“自读”,它除了阅读课本还可以是尝试解决习题,获得自己的体验。实验初期,学生还没有相应的自学能力,往往不知怎么自学,教师的提纲要非常详细,就像一个导学案,但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提纲逐渐简化,最后成为诸如“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法?你的疑惑是什么?”的问题。
3.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后,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讲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质疑或解惑,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自主和高效。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关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入和点拨,以推进课堂向纵深发展。
实施初期,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不敢讲,不会讲。其他同学不会听,不会质疑,形不成“生生互动”的场面,交流问题不深入,出现“冷场”的现象,致使很多教师重走老路,甚至失去继续推进的信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能讲、会讲”呢?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首先,鼓励孩子敢说。只要孩子能走上讲台,教师就给予表扬,树立其自信心。其次,指导学生会说。表达要有序,讲解要努力抓准要点、思路清晰、语言完整。最后,鼓励学生能说。我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实现互动,通过互动,增强学习实效。此外,培养学生会听。我们把学生倾听习惯列入小组评价之中,引导学生能够倾听,并逐步做到会倾听,能领会,并发现问题、进行点评。
4.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教师针对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对于组内出现的问题,组员之间相互帮助,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共同进步。
5.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思想,点评学生的表现。同时教师选择教材中的习题或自己设计的题目达标测试。以此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陶继新】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科学有序,比较容易操作。显然,你们是借鉴了其他成功典型的经验,又根据本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讨与探究,从而形成了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的。
第一个环节不但要言不繁,而且最好设置情境。因为一般的课堂教学,前5分钟是学习的低效时段,如果没有相应的情境引入,学生往往很难进入学习的良好状态。
第二个环节不重在自读,而重在体验。自读可以形成认知,可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切身体验,就很难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解读。这对于小学要求似乎高了一点,其实,没有高要求,就不会抵达高目标。再说,我们不能低估小学生的能力。为什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二、三年级的学生,就能够自己撰写有一定思想文化含量的论文?因为教师相信孩子具备这种能力,而且给他们提供了提升这种能力的机会与环境。我们也应当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信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解决一些在教师看来比较困难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重在展示。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独霸课堂,学生几乎没有展示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待优生,就更是与展示无缘。即使优秀学生,也只是在某节课上“偶尔露峥嵘”而已。而展示,可以让有了学习感受与成果的学生一展风采,这会在他们的心里形成一种被高度认可的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对那些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展示过的学生也给予一定的指导与鼓励,并让他们也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就会使久违的自信心在他们那里起死回生。只要有勇气展示,即使展示错了,也会生成自信心。失败者,成功之母也。展示亦然。没有起初的失利,就不可能有以后的“得势”。就是那些优秀学生,开始的时候也未必一举成功。当课堂成了一个锻炼学生大胆展示的舞台之后,课堂才能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生命才能呈示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第四个环节的关键是针对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教学需要有的放矢,让学生做练习也应当如此。这样,可以让处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有题可做,都能完成练习,从而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第五个环节有一个核心词——思想。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学会,还要探究为什么是这样,怎样才能从学会到会学,这其中有什么思想玄妙。不过,教师在谈数学思想的时候,要深入浅出,点到为止。不在深挖,而重在迁移与渗透。
作业改革:
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
【潘玉堂】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的是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这一教学环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它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如何巩固消化?学生作业就是有效的形式之一,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获取学习过程快乐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教师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学生将作业变为“作品”,这也成为我们学校实现学生幸福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努力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件有趣的事,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让他们告别枯燥乏味、内容呆板的作业。
我们把作业变成特色作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在作业设计方面,本着“增强趣味性,突出实践性,体现综合性”的原则,做到“常规作业分层次,特色作业有内涵,实践作业重拓展”,优化了师生个性发展环境,开发了师生个性发展潜能。
【陶继新】当今学生对作业的反感,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是,教师认为,没有作业,就不能巩固所学知识,甚至有的教师变本加厉地多布置作业,以至有了苦不堪言的负担之重。你们的“特色作业”不但有了特色,还让学生产生做作业的兴趣。你们“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后,终于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就是作业变作品。作业有枯燥之嫌,作品有创作之美。学生在创作这样的作品的时候,不是被动地去作,而是兴趣盎然地做驰骋想象,构画自己心中的那个作品。这样,就有了特殊的愉悦感,就有了放之不下的浓烈兴趣。于是,就有了一定的审美品格。处于审美状态下的学生,学习的效率大都特别高,有的还会有一定的创意与思想含量。这对于有着很大可塑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助力。
【潘玉堂】我们的常规作业指学完新知后的基础性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布置常规作业,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练习。此项改革,使学生、教师从作业负担中解放了出来,同时节省了时间,这样更有时间、有信心进行“特色作业”和“实践作业”的设计与使用。
“特色作业”是由师生共同商讨设计研发的“纸”作业,是学生的“主餐”。现在的作业琳琅满目,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语文作业有“星星擂台我最棒”、“藏书屋”等;数学作业有“寻访数学名人的脚步”、“探索数的奥妙”等;综合学科有“英语小名片”、“探索自然的奥妙”、“走进音乐名人”等。各学科形式各异、五彩缤纷而又富有自主性、创新性、生成性的“特色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充分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说、去画,学习生活中的语文,体验实践中的数学,发现身边的科学,描绘周围的风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由、自主地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热情也更高了。他们常为自己的发现而欣喜,为自己的成功而喝彩。在设计、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爱积累、爱观察、勤动脑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成为师生充分体验幸福的源泉。
“实践作业”是学生自发进行的“非纸”作业。它已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凭借,是我校教师针对作业改革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各学科教材内容包罗万象,蕴含丰富,能整合延伸出许多课题,学生在完成了富有特色的“纸”作业之后,已不满足于此,而是自发设计了许多饶有兴趣、富于实践性的创新作业。学完李白诗后,《李白研究》应运而生,像“长清古迹寻访”、“我来为您当导游”、“走进大学科技园”、“诗学研究会”等课题都是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联系的结果。最后每个小课题都形成较有价值的课题报告,其中所衍生出来的那一份份富有个性的作业,无不彰显着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陶继新】完成“非纸”作业的“实践作业”过程,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观察与感知万千世界的生命历练过程。一般人认为,学生学习,不就是学习课本及相关的文本知识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文本有两种,一是固化了的文本,一是生活文本。前者是纸作的文本,后者是实践的文本。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书是读固化的文本,走路是读生活的文本。前者可以间接吸收前人的智慧,后者则是自己感悟生命的要义。只有前者而缺少后者,则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提升。可见,你们的实践作业,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精神养料。
【潘玉堂】为让学生做好“非纸”作业,我们在各年级都开设了实践活动课。实践活动课在每周三下午进行,全部打破年级、班级界限,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实践活动课一开始,校园里就立刻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操场上,学生们生龙活虎地进行着自己喜爱的活动,这边是一脚精彩的足球射门,那边是快乐的哈比球比赛,欢笑声回荡在操场的上空;“陶吧”里,喜欢手工制作的同学跟老师学习泥坯制作,陶泥的可塑性和随意性使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刚才还是一个个泥团,霎时就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一会儿又变成一座座美丽的乡间别墅,一会儿又变成壁垒森严的城堡;“服装设计室”里,一位位小小设计师,正在精心设计着自己心目中的漂亮衣裳。你看,这个在纸上勾勾画画,那个已经拿起针线把五颜六色的小布条搭配成精美的服装;实验室里,“小科学迷”们早已聚在一起,查阅资料,动手操作,一本正经地做一回“小小科学家”。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发现在普通的生活现象中竟然隐藏着这么深奥的科学道理!各活动基地和社区也成了孩子们的舞台,这里小督察在治理白色污染,那边的“小雷锋”在社区服务。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享受着其中的无限快乐与幸福。
【陶继新】发自内心的才是快乐的,才是幸福的。学生们在自主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可谓真真正正地“享受幸福,快乐成长”。
学校,不再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天地;课堂,不再是教师枯燥乏味的“独奏”,而是师生联动的“交响曲”;教育,不再是面向英才的教育,而是转向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幸福的学习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