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届毕业生全部优质就业!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领域所释放出的巨大人才红利背后,是学校“强化数学教育理念,潜心实践教学技能”的双重科学施策,更是学校坚持“向教学技能要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孜孜探寻与实践。
善立:理念体系
黄冈师范学院学科教学·数学领域教育硕士培养坚持从理念体系的构建入手,积极引导研究生沿着“厘清知识结构—博览中外文献—精研教学案例”的路径,构建出层层衔接的数学教育理念体系。
学校强调,作为“准教师”,必须对中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架构和阶段标准有全面清晰的了解,才能用发展的眼光设计教学,为学生的进阶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深入了解,才能坚持“以生为本”,使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以此为基础,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培养“种子教师”的高培养标准,要求研究生多搜集并广泛阅读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中外文献资料,促使研究生主动探索现代数学教育的前沿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不断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有了清晰的知识架构和丰富的知识作支撑,学校进一步引导研究生对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进行深研,一方面通过在数理学院微格教学实验室进行教学实训,观看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等开展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积极邀请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或国内外数学教育家来校举办讲座等,通过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领悟数学教育真谛和启迪数学逻辑思维。
发力:教学技能
“地缘与学缘优势固然重要,但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还是教学技能,这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培养方案的核心。”学科教学·数学领域负责人坚定地表示。
学校从备课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反思教学技能等方面,狠抓教学基本功训练,科学制定出一系列强化数学领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的专门方案,并采用“差异化培养模式”,为每一名研究生“量身打造”技能训练方法。
学校全面推行“双导师”制,根据研究生的教学风格,通过双向选择,高规格配备导师。校内导师理论扎实,且熟悉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新趋势;校外导师则全部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数学名师,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是让研究生受益良多。“双导师”的共同指导、共同督促和检查,确保了技能训练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
研究生们在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完成一定时间的教学任务后,再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影像资料,领悟教学技巧和不足,写出教学反思,提高业务水平。
学校安排研究生到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影子式”顶岗培训,置换基地学校任课教师到高校进行理论学习。顶岗结束后,研究生还将对中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素质和学生数学学习理念进行调研,提升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
红利:优质就业
自2011年开展学科教学·数学领域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工作以来,黄冈师范学院从理念到方案、从过程到结果,紧扣学科教学·数学领域的特点和要求,创新落实学校“五教五学”教学模式及“四学期八单元”的“双螺旋结构”共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学—思—练—赛—帮—磨”的育人实践中,突出数学学科的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全面夯实数学学科基础,提升领域服务能力。
研究生们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1项,市级“微课”竞赛一等奖1项;有7人次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并成功获批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项、学位研究生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1项和研究生工作站项目6项。
如今,已经毕业的4届研究生,全部实现优质就业,他们已经成为学校重点培养的“种子教师”,所释放出的人才红利,不仅满足了黄冈及周边地区师资均衡发展的特殊需求,而且引领黄冈市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更彰显出学校的育人实力。
(施向荣 陈文略 库在强 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