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事物的发展必须有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和土壤,教育也是一样。任何一所学校的教育发展都是建立在其自身历史土壤之上的,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具体校情不同,各校教育都有各自独特的内在逻辑和生成规律。“办好教育,必须牢牢扎根于本校实际,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追赶而不追随,以人为本,办适合的教育。”威海市文登区三里河中学校长林志江表示。
学校始终以实现师生更好发展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在追求师生更好发展过程中,三里河中学立足实际,着眼未来,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打造具有三里河中学特质的“适合教育”。学校按照“特色项目拓展—核心素养引领—特色体系设计—适合课程建构—适合课堂普及—适合管理保障—教育特色生成—教育品牌创建”的路径,切实推动“适合教育”在三里河中学落地开花。
什么是“适合教育”呢?
林志江校长介绍说,“适合教育”是以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办适合学生理想发展的教育”为核心,在“学在三里、志在千里”的追求中,共建适合师生发展的优质校园,达成“创办‘适合教育’,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目标。重点就是围绕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以课程支持、德育渗透、课堂培育、研修探究、管理融合为途径,开设适合学生的课程,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旨在为学生今后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三里河人看来,课程是一所学校特色和品位的体现。学校积极创设“1+X”特色课程体系:“1”就是建立以科技创新课程为引领,将科技创新类校本课程“我爱发明”作为主打项目,全校性实施;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发明、创意交流、科技博览”等活动,鼓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X”就是涵盖人文素养、身心健康、实践拓展等适合学生成长、主题鲜明的课程体系,包含阅读、足球、田径、篮球、空竹、鲁绣、剪纸、泥塑、布艺、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研学旅行等共计60多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选择,实行“走班队组”制,每周三实行队组授课,为每个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适合成长发展的选择机会。
“适合教育”的根基在课堂,三里河中学重点创建以发展学生科学精神为核心的适合课堂框架,建构“对话—分享式适合课堂”框架,其基本框架是“四疑四环”:“寻疑→释疑→质疑→解疑”四个解决问题必经阶段和“创设情境、明确目标→问题学习、交流发表→对话分享、点拨指导→分层训练、达标评价”四个落实环节。依托自主、合作、交流、评价四大学习方式,以“疑”为核心,以“导”为桥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共同聚焦创新素养的培养。在三里河中学的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主动,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研讨更主动、发言更踊跃、思考更独立、合作更深入、智慧生成和问题解决更直接。这些都是“适合”课堂带来的可喜变化。
适合的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内部,因此三里河中学积极构建适合家校共育。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将家庭教育资源纳入学校“适合教育”发展体系中,与家长形成理念相合、方法相容、责任共担、沟通协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培训活动,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如何关注学生关键年龄节点的成长教育、如何引领学生阅读等,在切实为孩子减负的同时,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铺好基石。
自2015年实施“适合教育”以来,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健康示范学校、中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2018年获威海市健康学校、威海市德育工作先进校、威海市心理健康特色校、山东省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学校创客社团、体育社团、艺术社团、阅读社团大奖频传。
面对三里河中学“适合教育”的全面开展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林志江校长欣喜万分,他认为:“学校是学生思想得以成长、素质得以涵养、梦想得以启航的地方,只有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校园里的每个生命才会得到饱满的发展。”
(刘 洋 陈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