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步伐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2009年,阮藐藐作品《记录》获首届全国 高校摄影图片及录像比赛摄影图片类金奖

  ——四川外语学院办学特色发展纪实

  四川外语学院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专业外国语大学,在我国外语高等教育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创建于1950年5月,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军事政治大学俄文训练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西南俄文专科学校等发展时期,1959年5月,更名为四川外语学院,定址重庆。

  创建之初,国家老一辈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学校发展,帮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办学6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共同努力下,学校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为主,文、教、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2008年,学校被增列为重庆市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这标志着学校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发展目标,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

  统筹布局

  学科专业蓬勃发展

  60年专心致志,升华巨变,学校实现了从成立初期的俄语教学单位到单语种单科性学校再到向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迈进。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建设质量好、水平高和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来提高核心竞争力,突出发展优势学科专业,大力建设特色学科专业,积极扶持新兴学科专业,探索发展交叉学科专业。经过多年统筹规划,不懈追求,学校学科专业布局渐趋完善,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了以外语专业为主干,非外语专业逐步壮大,各学科专业结构合理、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学校已有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和哲学6个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

  学校以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利用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发展特色专业,建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特色(品牌)专业体系,打造出了一批特色(品牌)专业,带动了专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在本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全日制26个本科专业中,英语、俄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对外汉语、新闻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校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经过充分论证,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大力发展对外开放急需的外语专业和非外语类专业。近几年来,学校先后增设了阿拉伯语、朝鲜语、意大利语、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学、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翻译、印地语、金融学、国际政治、外交学、越南语、商务英语等18个新办专业,其中阿拉伯语、朝鲜语、意大利语、印地语、越南语等专业更是为西南地区最先开设。这些专业的创办及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和交叉融合,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专业结构,顺应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人才强校

  师资队伍德学双馨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关键。60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的方针,始终致力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特别是2001年以来,学校采取重点培养、积极引进和合理使用相结合的措施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具体举措有: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师资队伍建设首位;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重水平、重贡献的人才评价标准;实施“271”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即用3~5年的时间,培养20名学科带头人、70名教授、100名博士,形成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加强教师队伍的三级梯队建设,积极引进学校学科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度重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学术交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科研。近几年,学校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教师培训。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一支德学双馨、结构合理、发展势头好的师资队伍业已形成。其中,不乏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德学双馨的优秀教师;一些专家已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不少年轻学者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也已崭露头角。

  精心育人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办学60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流才能,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畅达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高素质涉外人才。

  合理设置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学校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强调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养成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把各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大类别,以此为课程平台形成了相互衔接和支撑的综合课程体系,不仅拓宽了专业口径适应社会的多元需求,还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发挥外语特色,拓宽专业口径。学校充分发挥外语学科优势,在人才培养上打“外”字牌,根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流才能”高素质涉外人才的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外语专业学生,要求多掌握一门外语,具备更丰富的涉外知识;对非外语专业学生要求必须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了解外国文化和国际知识。学校把涉外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体现到四个课程平台中去,保证涉外人才培养质量。

  运用第二课堂,全面拓展素质。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文科学生特点,特别加强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为核心的第二课堂建设,形成了以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自主学习中心为平台,以课外实践活动、技能竞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近几年,学校有166人次在各类国际国内大型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国际性奖项9项、全国性奖项87项、省部级奖项39项;2008年3月,在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AIMUN)中夺得最佳代表队、最佳代表、最佳提案奖等四项大奖;在刚刚闭幕的北京2010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AIMUN)中再次赢得最佳代表队、最佳代表大奖;有万余人次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等100余项大型公益、国际涉外志愿服务和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连续两年被授予“全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称号,多次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殊荣,300余名学生获省级以上“优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个人”等荣誉称号。2009年,学校在重庆市兴起的“唱读讲传”活动中表现突出,排演的“中、英、俄、德、法、意、丹麦、弗拉芒8种语言诵读《共产党宣言》(节选)”等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高素质涉外人才,他们中既有商界名流,学界领袖,外交英才,军中翘楚,还有更多的活跃在祖国各条战线上,以他们卓越的外语才华和交流能力、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为国家和地方的对外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集力研究

  科研成果量质倍增

  从无到有,由弱渐强。60年来,学校积淀了良好的科研基础和条件,特别是近10年来,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重点围绕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开展科研,着力打造学术实力强队,集力攻关研究重大招标项目,努力扩大横向课题、产学研一体化课题的申报与立项等,科学研究实现了高速发展,科研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效发挥了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功能中的支撑作用。

  学校在2001年颁发了科研奖励政策,并逐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聚集了一批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实力科研团队从事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几年,学校获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出版专著115部,发表论文30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主办或承办大型国际国内教学科研学术会议30余次。勤耕不辍,多名教师已经成为所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是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出版的《法汉大辞典》、《加拿大百科全书》、《俄语教学大辞典》、《英语教学大辞典》、《认知语言学概论》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学校现有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2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学校学报《外国语文》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7年被评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形式多样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学校历来注重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特别是在近年来国际化进程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学校输引联动,合作培养,架文化沟通之桥,种友谊交流之树,国际交流合作又上新台阶。

  坚持多元文化交融,不断丰富合作形式。学校现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西班牙、韩国等国的60所大学保持长期、广泛、深入合作。近年来,学校在孔子学院建设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2009年10月,与多哥洛美大学联办的孔子学院挂牌成立,学校已与另外两所合作学校(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建立孔子学院。同时,一批交流合作机构相继成立,2008年,重庆法语联盟落户学校,2009年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合作的俄语中心、与德国歌德学院合作的歌德语言中心、与韩国又松大学合作的韩语中心相继成立。

  交流频繁,成绩卓著。2005年以来,学校共选派200余名教师到世界各国访问、讲学,选派数百名学生到国外研修、留学;接待国外代表团30余个,政府官员和学者近千名;主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近30次。近10年,学校累计招收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000余人,聘请外籍教师300余人,其中德国籍教师李复先生荣获重庆市2007年度“三峡友谊奖”。2007年7月,李克勇教授、黄新成教授在中法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中贡献突出,获法国国家教育、研究与技术部颁发的“法兰西教育骑士勋章”。

  涉外培训,独领西南。学校建设有西南地区最为完善的外语和国际汉语考试体系。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重庆外语考试中心,承办TOEFLiBT、IELTS、GRE、BEC、TOEIC、GMAT、WSK、TestDaF等各类海外考试和WSK、PETS-5、NAETI等国内外语水平考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10万余人从这里走向世界。此外,学校还设有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还是重庆市干部外语培训点,承担着全市大规模干部培训的出国预培训工作。

  春秋六十载,川外人共同谱就并见证了光辉的发展华章;发展新起点,川外人定会继续创造并赢得更加辉煌的未来。在教育部的亲切关怀下,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倍加努力,求实奋进,坚持特色发展,着力内涵发展,推动国际化发展,实现和谐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外国语大学而不懈奋斗。

  王鲁男副校长主持中墨大学校长论坛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0-4-15/17979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