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家长要打好体育这张“牌”

[db:作者]  2017-09-14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一次给高三优秀学生做心理辅导时,我询问孩子们最希望家长做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希望准许我们打篮球、踢足球!这是一群最有希望考上最好大学的孩子,却如此难得到体育锻炼的准许,这太令我忧心。

    记得以前制定“三好学生”的标准,首先是“身体好”还是“学习好”还曾经引起过争议,甚至有人提出第一应该是品德好。多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据最新的报道,新兵入伍体检有一半以上不合格。物质条件充裕的今天,青少年体质反而下降,原因无疑就是缺乏体育锻炼。

    很多家长心思完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忽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认为保证了营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就好。除了学校的每周几节体育课,孩子回到家里,肌肉、器官、身体各系统得不到锻炼,长期缺乏身体活动、缺乏体育锻炼、缺乏户外活动,本意让孩子得到休息放松的寒暑假中,有多少家长会把孩子的体育锻炼列入计划?

    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孩子,更不容易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成绩稍有波动,家长就警告道:“还是学习第一位呀!”初三、高三的学生为了保证升学复习,几乎被迫停止体育锻炼,即使休闲式地打打羽毛球、散散步,也满足不了孩子体能的需要。

    体育锻炼对孩子意义重大

    充分的体育锻炼,能保证身体各器官正常发育,孩子肥胖、身高不足、体质差都与运动不足有关。身体活动能促进肌细胞内有关基因的作用,加强合成肌凝蛋白、肌纤蛋白、肌糖原等,促进身体的优质发育。特别是户外活动,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促进钙、磷吸收,对儿童骨骼发育至关重要。有充分的锻炼、游戏,能尽情地玩耍、奔跑,孩子的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神经系统才能健全发育。

    充分的体育锻炼,能优化孩子的心理健康。体育锻炼能促使大脑合成血清素,可以有效消除负面情绪,能优化情绪、消除疲劳、增强自信,使人精神焕发。血清素如果低于正常水平,人就会情绪失控、心境消极甚至抑郁。经常运动的孩子少忧愁、抑郁,心态阳光、性格开朗。体育锻炼还能增进孩子的合作协调能力,提高社会性。有些家长发愁孩子总是情绪不佳,却不知道可以通过养成体育健身的好习惯来优化情绪。

    充分的体育锻炼,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兴奋与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精准性,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所以孩子需要奔跑、跳跃、游戏,需要猛烈的呼吸,才能获得充沛的精力去学习,才能身心健康。如果孩子睡眠不良、营养摄取不足、懒得动、昏昏欲睡、专注力差,家长一定要考虑孩子是否运动不足。

    据相关调查,孩子学业成绩欠佳的第一原因是睡眠不足,其次就是缺乏运动。中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大脑负担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容易疲劳、容易紧张,要消除这种紧张和疲劳,必须依靠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身体活动。所以家长安排孩子放学以后的时间时,首先要保证孩子的身体活动:游戏、玩耍、运动。

    从预防疾病的角度看,体育锻炼还可以全方位增强体质,是预防疾病的最好途径。游泳队里那些经过常年训练,尤其是坚持冬泳训练的孩子,绝少感冒生病。之前常患感冒的孩子,经过一季冬泳训练之后,很顽固的上呼吸道疾病也再没有出现,让家长难以置信。所以,家庭教育一定要有体育的内容,至少让孩子在某一项体育项目中得到系统的训练,保持每天1小时的活动量,才能基本保证身体的活动需要,保证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得到系统的锻炼。

    家长要懂一点体育常识

    体质就是人的身体素质,包括一个人的体态、心肺、速度、耐力、柔韧、力量、灵敏、抗病、环境适应等,家长了解什么是体质,包括哪些内容,才知道平时怎么做能增强孩子的体质。据一所小学的调查,能了解体质构成的家长不到5%,近30%的家长回答“不知道”,大多数家长只能说出“身高、体重、血色素”“吃饭睡眠好”“四肢对称”“能抵抗疾病”等个别构成要素,也有家长认为体质就是“德智体”,还有家长说这是学校体育课的任务,与自己无关。

    有校长告诉我说,现在家长太忽视孩子的身体运动,学校布置的回家跳绳、跳台阶,好多家长都不当回事。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时间都安排来学习知识,不允许户外活动,只要见孩子到外面玩,心里就不踏实,总觉得是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有的家长因孩子作业有错,或者“成绩不好”,就取消户外玩耍、活动作为惩罚;还有家长担心外面安全隐患多,觉得孩子待在家里更放心……总之,把身体活动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颠倒了孩子的身体活动与智力发展的因果关系。

    据新华社发布的2012年《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显示,中小学生越来越“宅”,越来越远离户外活动,每天能锻炼一小时以上的只占35%,完全没有户外活动的占30%,约15%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寒暑假这一比例达到61.4%。2016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调查结果,“00后”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运动不足、阅读不足,休息日运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的高达46.3%,学习日运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的高达66.3%,甚至还有7.6%学习日基本没有运动,8.3%在休息日基本没有运动。可见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其后果和损失仍未得到足够重视。

    有的家长对孩子做出种种限制,即使让孩子跑跳,也“不准跑出汗”“不要弄脏衣服”,这就是不懂什么叫“充分的身体活动”。活动是否充分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出汗,除特殊情况,孩子每天的活动量最好达到“出汗”的程度。衣服弄脏无非多些换洗衣服的麻烦,和孩子身体发育的大事相比,这点投入是很值得的。

    现代社会,低层次的竞争是拼技术,高层次的竞争是拼技术和心理素质,若两者不相上下,就拼身体素质。家长要知道身体素质的确是孩子人生的长远之本,一定要学会打体育这张“牌”。无论从身体健康、学习考试、人格健全还是意志磨炼的角度看,体育锻炼都是一张“王牌”。

    体育养生事关民族素质

    坚持体育锻炼,才能培养起“体育养生”的习惯,我国不少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教训之一,就是缺乏体育养生的习惯,纵然才华过人、学识渊博,却因健康恶化而未能“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令人痛惜。

    一般家庭都可以找到孩子能够每天坚持的锻炼项目,关键是家长是否重视。如果住家附近有体育场馆设施,家长一定要利用这种有利条件,最理想的办法是送孩子到业余体校接受系统的训练,为孩子请体育家庭教师也是可取的。

    此外,家长要有意识地在自然环境中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如果天气稍有变化就停止锻炼,坚持不下去,孩子就会弱不禁风,天气一凉就感冒,天气一热就中暑。

    身体形态的锻炼也很重要,现在不少孩子体态不佳,要么超重肥胖,要么纤瘦如柴,弓背、塌腰、斜肩、八字脚、腆肚等都不少见,走路姿势也不美观。家长要留意孩子坐、立、行的姿态,从小纠正,效果才好。

    从学校角度讲,不同的地区和学校条件不同,比如有的学校没有操场、体育设施缺乏,就无法完成学生的锻炼计划。即使学校设施齐备,也不一定能满足每一个学生锻炼体质的需求,所以家庭教育有针对性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得到比较系统的身体训练。

    从世界范围看,德国式以体育器械锻炼为主,瑞典式以徒手操为主,英国式以休闲性游戏与运动为主,日本的体育课程在小学一二年级以保健的基本运动和游戏为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与现代体育观有一定距离,而现在兴起的健身热、崇尚人体健美、崇尚肌肉锻炼,说明我们的体育观正在与世界俱进。

    体育锻炼事关民族素质。二十多年前,一个留美博士告诉我,美国一部分种族歧视的人一直将“从不锻炼”作为嘲笑华人的依据和话题,让我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所以,我总是对校长说,素质教育从操场开始;我总是对家长说,家庭教育一定要重视体育锻炼,家长要学会打好体育这张“王牌”。

    (作者赵石屏,系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长,著有《做个懂家教的好家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7-09-14 180000/17985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