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长期以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铁路基因”的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将“志愿服务文化”融于人才培养之中,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用心感知、以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志愿服务中健康成长;在“三结合”实践育人理念中砥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彰显出学校志愿服务文化的强大育人活力,更彰显出学校对教育“至善”境界的不懈追求。
薪火相传 “铁色”志愿文化
自南京地铁开通以来,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有一群来自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活跃在各沿线车站,帮助购票、回答咨询、救助困难群体。
这是南铁院的青年学子通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缩影,也是学校35载传承和创新“志愿文化”的生动实践。
1983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学雷锋铁路服务小分队”,成为学校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文化的发端。
一路走来,南铁院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多,现已拥有7000余名注册志愿者,并于2002年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9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服务小分队均在50支左右。志愿服务范围也从南京火车站、南京地铁覆盖至上海铁路部门的铁路线及工厂、社区,服务主题更是涉及环保宣传、社会调研、支农支教、铁路服务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完善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体系,不断催生校园新风。
在历年的铁路部门春运服务中,志愿者们任劳任怨地忙碌在通往全国各地的火车上,耐心细致地服务旅客,被各地旅客当作贴心朋友;
在南京市义务献血活动中,志愿者们踊跃参与,连续多年获得南京市红十字会和市血站的表扬;
在社区活动中,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南铁院志愿者的“红马甲”……
在精心组织活动的同时,学校团委还积极地凝练文化因子,形成了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精神内核的“铁色”志愿服务文化,“无志愿不青春”的理念更是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在南铁院就读期间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会被认为是“最大的遗憾”。
与此同时,学校还立体化建成校园网络“微平台”体系,以学校宣传部的“铁小微”和团委的“宁小铁”两大新媒体平台为主力,及时推送、发布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发表学生志愿服务征文,宣传志愿者先进事迹;并充分发挥PU平台功能,开展团员青年培养、交流互助活动,助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
现如今,“志愿文化”已成为学校实践育人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在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涌现出了以刘树颖、刘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志愿者,其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先进事迹,多次被各主流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荣誉称号;“让地铁传递爱”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万里、朱稚斌同学荣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运输管理学院荣获全路“春运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称号。
运输管理学院小甜橙志愿服务队荣获2018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在团铁(2018)6号文“全国铁道团组织关于2018年全路春运立功竞赛的表彰决定”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全路春运立功单位。
校地企合作 铸就实践“熔炉”
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负责人林松看来,“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必须坚持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必须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好的条件。”
科学务实的育人理念为南铁院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道路标注了鲜明的时代坐标和基层导向,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铁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在行业和系统内的资源优势,立足轨道交通,组建“铁路志愿服务团”,明确提出“精心、专业、奉献”的宗旨,并将其诠释为“精心的服务态度、专业的服务标准、奉献的服务境界”;同时,创新提出“满足运输生产需要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相结合、弘扬雷锋精神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传播先进文化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的“三结合”育人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提高职业技能,提升思想道德水准,提高综合素质。“铁路志愿服务”现已成为全校广大学生的必修课,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现高职毕业生到就业岗位零衔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学校“铁路志愿服务”的经验做法受到同类院校普遍好评,并被广泛借鉴,中国铁道出版社与学校共同编撰的“铁路志愿服务”相关书籍也即将发行;“春运志愿者在行动”“让地铁传递爱”等志愿者项目多次得到媒体报道和上级表彰;春运和黄金周等运输繁忙时节,南铁院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更是成为旅客们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打造了由高校、驻地街道以及相关企业结成的“团建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与浦口区团组织、轨道交通相关产业团组织共同成立青年工作协调委员会,形成了“1+1+1(高校、企业、街道)”共建模式,紧紧围绕共青团工作的“四项基本职能”,以“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注重实效”为原则,通过组织共建、活动联办、制度共商、人员互动等途径,在基层团建、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形成区域共建联动效应。
2010年,学校和南京站签订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逐步实现了“三覆盖一健全”,即志愿服务活动覆盖春运、暑运和法定节假日,覆盖车站客运工种所有岗位,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管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机制。2012年,学校进一步和南京站签订了教学基地建设协议,“铁路客运服务技能”课程完全在现场教学,由教师和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共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育人成效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镇江站、无锡站、徐州站、杭州站等签订了教学基地建设协议。
此外,学校还积极携手金陵图书馆、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图书馆等单位,让开阔眼界、服务社会的“第三课堂”成为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
立德树人 激昂奋斗动力
“志愿服务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贡献社会的重要途径。一系列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活动越活跃,青年学生的奋斗动力就越强劲,人才的培养质量也越过硬。”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钱吉奎感慨地说道,“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个体素质,也升华了学校‘技道并进、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
自1983年成立“学雷锋铁路服务小分队”以来,学校不断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项目化、基地化、规范化、社会化,先后建立了南京站、南京地铁、鼓楼区燕江园社区等校外志愿服务基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机制。2015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共组建了35支校级团队,涵盖科技支农帮扶团、教育关爱服务团、美丽中国实践团等8个方面,其中,实践考察“中亚班列”和“红色记忆”两支小分队分获团组织“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和纪念抗战70周年专题社会实践、全国大学生“圆梦中国”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立项。
青年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有力地助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专业知识培养与感恩教育、励志成功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密切结合,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人才型”的转变。另一方面,“实践育人”理念也得到进一步深化,实践动手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校重新审订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技能素质和拓展素质五个方面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关爱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感培养,成效十分显著。学生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强化,综合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2013—2017年,南铁院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5年位列江苏省高职院校之冠。
“十二五”期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500多人次,包括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连续5届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据麦可思调查报告,南铁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连续6年保持江苏公办高职院校前三名,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5%以上;铁路专业毕业生更是遍布全国各大铁路部门,在行业和系统内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用人单人一致评价南铁院的毕业生“思想品质好、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
学校更是接连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和国际影响力“双50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30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
相信,由“志愿服务文化”铺染的“铁色”青春,必将成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学子记忆中永不褪色的光彩,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
志愿,至善,致青春。 (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