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实践与探索。
找到有效的儿歌教学流程
我们积极搜集适合低年段学生阅读的儿歌,编辑成《有趣的歌谣》,供学生自己阅读。书上标有拼音,学生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朗读,还可以进一步学习儿歌中的生字。同时帮助学生选择优秀儿歌读物,课堂上师生一起诵读。在教学中逐步确立了“听—读—说—演—编”的儿歌教学流程。
建“故事吧”听儿歌。建立了“东美老师故事吧”,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3分钟,我会教给学生一首儿歌或者讲一个故事,有的是我现场讲的,有的是我事先在“喜马拉雅”软件上录制好到教室之后再进行播放。
固定时间读儿歌。每天早上双语演讲时间以及每周周一和周三下午第三节阅读课时间是孩子们大阅读的时间。师生一起阅读,一起畅谈书中趣事,一起交流读书体验。同时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回到家中,晚上要有20至30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还要将阅读的内容记录在“阅读存折”上。
每两周进行一次儿歌表演。根据所读的儿歌或童谣,每两周进行一次表演活动。展演形式有演唱儿歌、讲故事比赛、看绘本讲故事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兴趣。
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奖励。通过不同的奖励方式调动学生对儿歌的兴趣和阅读的热爱。比如,听儿歌时,评选最佳注意力小能手;讲故事时,评选最佳讲故事能手;展示表演活动中,评选最佳搭档、最佳口才奖;还会评选最佳亲子阅读奖、小组团队奖等,
我们采用家长推荐、同桌互评、小组评议、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注重以激励为出发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又灵活多样的评估。
为低年级学生搭建阶梯
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识字较少的特点,这个阶段的指导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铺设好过渡的阶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走进儿歌。具体从三个方面做起:
听:针对学生识字量少、存在较大阅读障碍的问题,在起步阶段,要借助“听”的力量,给学生读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古诗等。小学生模仿能力强,通常会由此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看:将编辑的儿歌校本教材《有趣的歌谣》发给学生,由学生先自己看,通过拼音自己拼读。
读:在看的基础上,教师示范朗读儿歌,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朗读方法,如讲究节奏、注意押韵等,并穿插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格言。
为拓展学习活动,我注意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亲近自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在低年段学生中开展创编儿歌活动。创编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续编,可以看图编写,可按主题编写,也可以自己创作。在这类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由原来的儿歌体验者变为创编者,由旁观者变为亲历者,编写后每个人都想得到大家的认可。活动后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编儿歌手写稿输入电脑,编辑成册,互相传阅。
在儿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了好习惯,每天坚持诵读。提高了语文素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语言表达和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