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青绿重彩 工细巧整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游春图》以春游为主题,生动地描绘出在风和日丽、春色宜人的时节,贵官士人们徜徉于城郊山水之间踏青游乐的情景  

  山水画发展至隋唐,已逐渐成为传统绘画中一支独立的成熟的画科。然而,魏晋南北朝时的山水画作品,至今未见真迹存世,唯一能够引证的,恐怕只有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展子虔的《游春图》了。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也最完整的一幅山水画。

  隋代画家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经历了北齐、北周两个朝代,入隋后被隋文帝征召,官至朝散大夫、帐内都督。除了工画山水、楼阁、车马外,展子虔还兼擅人物、道释等,在绘画方面有多种才能。其人物继承顾恺之之法,描线细致,用色晕染,神采如生,意态俱足。画马能出神入化,立马有走势,卧马有起跃之感,很注重表现马的神态。画山水能情景交融,精妙无比,善于表现深远的意境,《宣和画谱》就说他画的山水“有咫尺千里之势”。展子虔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曾在长安的定水寺、灵宝寺、崇圣寺,洛阳的天女寺、云花寺、龙兴寺以及江都(今扬州)、镇江和四川等地的寺院里画过很多壁画,是个高产的画家。在艺术上,他能广泛吸收南北朝以来的绘画传统,融会贯通,自出新意,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后世将他与东晋南北朝的另外三位名家并列,合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元代汤垕也称他是“唐画之祖”。可见,展子虔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为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对后世影响颇大,像他的《游春图》就被历代评论家视为“开青绿山水之源”的重要作品,有着较高的画史地位。

  《游春图》为绢本,大青绿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它经过了历代皇家贵族及其他收藏家辗转珍藏而得以保存。卷首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钤有《宣和》连珠印,后上角钤《皇姊图书》朱文大印(为元代大长公主之印),又有贾似道《悦生》葫芦印。后黄绢隔水上下钤《政和》、《宣和》小玺。后纸有元代冯子振题跋的七言歌行一首,还有赵岩、张珪的题诗,末尾有明代董其昌的跋文。图中左上有乾隆皇帝题的七绝诗二首。主要收藏印还有《台州市房务抵当库记》朱文印,明代《张维芑印》、《张维芑藏》两方白文印,清代梁清标《梁清标印》、《蕉林鉴定》、《观其大略》(以上均白文印)、《蕉林玉立氏图书》、《河北棠邨》、《苍岩子》、《冶溪渔隐》(以上均朱文印),安歧《安氏仪周书画之章》、《朝鲜人》、《安歧之印》(以上均白文印),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宝笈》(以上均朱文印)、《乾隆鉴赏》、《宜子孙》(以上均白文印)等诸多印记。这幅作品在清代安歧的《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和吴升的《大观录》中皆有著录,流传有绪。

  《游春图》以春游为主题,生动地描绘出在风和日丽、春色宜人的时节,贵官士人们徜徉于城郊山水之间踏青游乐的情景。画幅右上半部分绘以大片的山石树林,一条湖堤小径蜿蜒曲折地伸向山间幽谷,山下桃李花开,山上碧草丛林,一派翠岫葱茏的春意。人们或伫立观赏,或策马纵游,或乘船泛览,均姿态各异,怡然自得。所画四马,依次前行,一为前导缓行,二为昂首疾步,三为扬蹄奔跑,四为低首紧追,生动有趣,为静穆的山水平添了蓬勃生机。隔水相应的是左下角的山林屋宇,湖畔绿茵,也有两人伫立观赏湖面的春漪轻浪。画面中段设以大片水色,由近及远,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游船随波荡漾,其中有三女子正纵目四野,陶醉于明媚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整个画面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画景物,比例适当,布局得体,轻重有致,表现了空间的深度,使人游目骋怀,心旷神怡。从技法上说,这幅画的山峦皆用细线勾描,没有皴笔。勾勒后填上石青、石绿,山脚还用泥金扫描。近处的树,勾出树干后直接用赭石填涂,叶为双勾,用淡绿填染。杂树杈如鹿角,缀以粉点。松树主干不画鳞片,叶子不画松针而直以苦绿沉点。山顶小树圈出外形后,用墨绿填缀。人物用粉点出后加重色于其上,勾线分出衣褶。这种精妙细画、着色明丽的技法特点,对唐代青绿山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后人多认为展子虔的绘画开启了唐代李思训、李昭道“金碧山水”一派。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看了展子虔的作品后题诗曰:“人间犹有展生笔,事物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几回看。”表现了诗人对展子虔山水画的倾慕。明代董其昌更把《游春图》视为“世所罕见”的墨宝。这都说明了展子虔《游春图》高度的艺术成就。

  《游春图》作为我国早期山水画变革阶段的一幅重要作品,是山水画发展一大进步的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被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出现在画面上。画家作画,往往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毛病,就是把人物、屋宇画得很大,把山水、树石点缀得很小,比例失调。人物画得很精妙,而山水则画得很粗陋。《游春图》的出现,一反先前山水画之形态,而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并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的远近、高低、大小关系及深度层次等透视关系的处理,把山水画发展成为较为合乎各自比例的新格局。《游春图》在形式格局方面的这一突破,对我国山水画趋向独立、成熟的画科发展进程,无疑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它的出现,标志着前代山水画幼稚时期的结束和“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山水画创作新时期的到来。因此可以说,《游春图》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影响深远。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0-4-27/18083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