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在评价的基础上灵活实施课程

[db:作者]  2017-09-24 1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 ? ? ?
? 幼儿表征观察到的蜗牛的特征。
?幼儿搭建了蜗牛乐园。
?幼儿仔细观察蜗牛的活动。
?幼儿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蜗牛生活世界的关注。

    评价是我园田野课程实践中重要的环节,对课程的实施起着一定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它自然地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在实践中,教师会尊重幼儿的成长步调,通过多种方式观察幼儿:他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学习?他的个性和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他发展的下一步是什么?要如何支持?教师在观察与评价中了解幼儿发展的过程,判断田野课程计划是否适宜、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教师据此做出关于幼儿发展和课程实施的决策,从而灵活实施课程,不断促进幼儿经验的发展。

    这个春天,因为遇见蜗牛,教师基于评价追随幼儿,师幼开启了一段快乐的蜗牛活动之旅。

    在评价中了解幼儿兴趣,顺应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很多,教师需要在评价中了解、分析判断,是否可以挖掘教育价值生成活动,满足幼儿的发展。

    在种植园地活动时,幼儿发现了一只大蜗牛,立刻被吸引了,围着蜗牛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发现,还把蜗牛带到了班级,围着它继续交流。蜗牛牵动着孩子们的心,有的孩子还在旁边画起了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边观察一边用录音笔记录。事后,班级教师一起倾听录音,交流审议。教师发现,幼儿的交流围绕着蜗牛的样子、行动方式,他们画的蜗牛也表现了蜗牛最基本的特征,这是源自对蜗牛的兴趣,体现了他们对蜗牛有初步的经验。但从作品和幼儿的交流中可见,他们对蜗牛的经验还不够丰富。

    教师相信这个话题利于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蜗牛,也相信幼儿对蜗牛的兴趣足以激发他们继续关注和发现蜗牛,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美好的情感。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进入“蜗牛活动”:在现实的生活中寻找蜗牛,提供放大镜近距离地观察蜗牛、发现蜗牛,利用多种方式表现蜗牛。在多种与蜗牛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不断丰富。

    在评价中尊重幼儿想法,深入活动

    所谓活动,就是实现想法。幼儿的想法很重要,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洞察力,通过观察倾听、交流分享的方式了解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响应,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情感和物质支持,促进活动的发展和深入。

    喜欢蜗牛的幼儿每天早上都会找一个蜗牛朋友带到班上,放到为蜗牛准备的“家”里,一有时间就会观察蜗牛,回家时又会将蜗牛送回大自然,这是保护蜗牛的方式。

    那天,几个幼儿跟老师说要为蜗牛造一个乐园,这样小蜗牛就会很快乐。教师分析幼儿的想法,认为他们已经把蜗牛看成是和他们一样喜欢玩游戏的好朋友,这是基于对蜗牛的情感而提出的有趣的想法。这样美好的想法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于是,师幼展开讨论:蜗牛乐园是什么样的?如何搭建蜗牛乐园?

    教师鼓励幼儿搜集材料搭建了心中的乐园,那是一个自然的美好家园,他们相信小蜗牛会喜欢的,也会在那里快乐游戏。蜗牛乐园的建立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他们在蜗牛乐园探索发现,观察蜗牛,和蜗牛游戏,在和蜗牛的互动中有了更多的发现。例如,蜗牛是怎样从一个楼梯爬过另一个楼梯,在观察中感受蜗牛小小身体的力量;蜗牛的粪便有不同的颜色,通过观察饲养发现了粪便和食物的关系;发现蜗牛的身体花纹不同,爬行会留下长长的线;最惊讶的是,发现蜗牛还会生宝宝……

    基于这些发现,教师鼓励幼儿把活动的照片和发现记录、绘画作品形成蜗牛档案,幼儿每天都会愉快地阅读分享,还会和家长一起阅读分享,有的家长还搜集一些不常见的法国蜗牛带到幼儿园,和幼儿分享蜗牛的信息,幼儿活动的兴趣更浓了。

    教师深深地感受到,把幼儿的想法视为有价值的事情,不用预设的计划简单代替,能激发幼儿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的想法就会增加。在真实的情境中,幼儿充分地体验与感知,在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理论,获得真实而感性的经验,“蜗牛活动”也不断走向深入。

    在评价中发现问题,调整策略

    随着幼儿与蜗牛的互动活动,幼儿获得更多蜗牛的直观经验,教师在区域提供材料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蜗牛,以提供适宜的挑战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一些材料:软管、纸管、牙膏盒、粗细吸管、不同大小的圆形罐子、光盘、毛线、画报纸、胶带……这些材料是否适宜,能否促进幼儿的表现?

    教师边观察边利用项目式记录表记录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例如,多多在尝试表现蜗牛,他将长管卷曲成螺旋形,手一松又弹开了,他换了画报纸拧几下,没有卷起来,最后拿了牙膏盒,粘贴在用光盘做的“蜗牛壳”上……

    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好几个幼儿和多多一样,他们尝试迁移材料变形的经验进行活动,有的将管子扭扭想变成圆形,有的跟多多一样把画报纸拧拧转转,但最后他们都更换了材料。通过交流,教师发现材料影响幼儿活动:管子不容易固定,画报纸太厚不好拧。教师对材料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毛根、锡纸、皱纹纸,还有固定用的黏土、胶带、各种姿态的蜗牛图片等,为幼儿的造型提供了支持。

    材料调整后,多多尝试使用毛根、锡纸这些易变形的材料表现蜗牛,形成一件“蜗牛爸爸背着蜗牛宝宝”的作品,生动富有情趣。

    在运用多种材料表现蜗牛的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量表,观察幼儿使用材料情况,发现幼儿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判断材料的适宜度,及时调整材料,减少因材料问题带来活动障碍的情况,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支架,促进幼儿顺利进行创意表现。

    在评价中解读幼儿发展,拓展活动与经验

    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常常在一起审议交流活动,解读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以期拓展幼儿的经验,对活动做出下一步的建议。

    在和蜗牛互动一段时间后,班级教师在一起再次审议活动,依据幼儿的作品、活动照片、观察记录等方式,交流幼儿的活动,评价幼儿的发展。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目标和蜗牛活动的关键经验,教师发现幼儿在寻找、观察、饲养蜗牛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了很多关于蜗牛的经验,如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基于幼儿发展的思考,教师认为需要引导幼儿把对蜗牛的关注拓展到蜗牛和周围环境(动植物)的关系上,从而拓展活动,拓展经验。

    教师借用绘本《花蜗牛爬高墙》《小蜗牛找好吃的》,引发幼儿关注蜗牛的生活世界,和幼儿一起寻找、调查、了解蜗牛的朋友,利用各种材料打扮成蜗牛,感受和观察周围世界……幼儿的作品反映了他们的经验。

    遇见蜗牛而展开的活动之旅,源于幼儿的兴趣和他们对世界的真实经验。在活动中,教师带着倾听的耳朵,带着发现的眼睛,怀着包容的胸怀,通过多种方式观察、记录、解读幼儿,在评价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问题、想法。教师基于幼儿经验价值判断生成活动,基于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基于幼儿发展的需要拓展活动……灵活实施课程,“蜗牛活动”不断发展和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研究者、引导者和支持者,也越来越靠近幼儿的心灵。

    (作者:陈丹琴,单位:南京太平巷幼儿园)

    图片为本文作者提供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7-09-24 180000/18100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