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实践”为核 全面打造创新型工程人才

[db:作者]  2018-05-3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凝聚共识 回归“工程实践”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随着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有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抉择在推动中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同时,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高等工程教育进行改革创新。

    面对变局,黄冈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显得胸有成竹。

    早在2012年,学校已敏锐地捕捉到大势所趋,积极开展“基于‘校—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综合改革”课题研究,并成功获批为2013年度教育部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课题组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工科专业教育要回归‘工程实践’”的新工程教育观,并以此为导向,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工程教育领域的同行进行深入探讨,就培养“遵循工程实践的本质要求,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型师资,建立“政—校—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教育合作机制,创新“校—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科专业培养模式,完善工程教育实习实训的物质保障,加快标准研制、强化第三方评价等达成了五大共识,为学校科学有效地开展“工科专业综合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证。

    深化机制 支撑“实践育人”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育人实践之中,电子信息学院以“湖北省本科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培养计划”为抓手,不断深化“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实践育人”提供强力支撑。

    学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黄冈实际,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并开设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等新兴前沿学科专业,全面服务、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采用“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的在校学习以培养专业基础和基本工程能力为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高效实训实习累计不少于1年,并需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强化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确保“工程教育”四年不断线。学校还积极携手行业企业,科学构建多模块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模块”进行特色培养,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推行“校企双导师”制,自大二起选派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理论导师,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践导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培养实用的工程技术人才。此外,学校还选聘了合作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工科专业学生“企业班主任”,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开放办学 营造“实践生态”

    工程师的培养不能封闭于学校内部,必须坚持开放办学,让更多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形成“实践生态”,学生的成长才能“顺理成章”。这已经成为电子信息学院教职工的教育哲学信条。

    在此理念指引下,学院紧紧围绕“实践”这一核心要素,构建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三级实施体系,持续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一方面积极利用武汉区域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联盟的资源优势,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流高校和特色高校进行协同研究,借鉴其人才培养经验;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行业联手,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营造出了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良好的育人生态,实现了多方共赢。

    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得到了全面锻造,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也受到很好熏陶,提前适应了企业和社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企业不仅获得了充足的人才储备,而且通过与学校合作申报课题等,有力地促动了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则收获了一大批国家和湖北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且服务社会和产学研能力明显增强,美誉度明显提升。(兰智高 杨宝平)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05-31/18103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