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可孩子又何尝不是大人的镜子呢?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学会以幼儿为镜,积极发现孩子行为举止所折射出的教育误区,并及时疏导补救,从而使我们的幼儿教育日趋完善。
超前教育
6岁的维维刚转园到我班,正值好动爱玩的年纪,可他却总是很静默,对于班级的任何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好像所有的活动都与他无关。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和维维妈妈交流之后,我吃惊不小:维维以前上的私立幼儿园每天都有书面作业;周末还报了心脑速算、识字、钢琴、跆拳道班。周一到周五,孩子放学后除了写作业外还要练琴,双休日更是走马灯似的赶到各个特长班去上课。由于家长极端的超前教育,使孩子产生了厌学、注意力不集中、逆反等现象,如果不改变现状,维维以后的学习、生活会越来越消极。
像一粒种子,每个孩子都应在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湿度、合适的土壤、合适的季节里循序渐进、不急不躁地成长,可超前教育却打破了这一规律,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摧残着孩子稚嫩的身心。教育如同长跑,不需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只要孩子能自信、快乐地跑完全程。所以,我们要坚决制止超前教育,让孩子积极快乐地成长。
知行分离
看到在草坪上奔跑的孩子、摘花折枝的孩子、乱扔垃圾的孩子、对着长辈撒泼的孩子、浪费食物的孩子……你若问他:能不能这样做?他肯定会扬起小脸,斩钉截铁地告诉你:老师说了,小花小草都是有生命的,要爱护;环境卫生要大家保持,不能乱扔垃圾;要听长辈的话,孝敬长辈。他甚至会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告诉你不能浪费粮食……
为什么孩子会说不会做,言行不一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中,过于注重追求知识的传授积累;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园衔接不够,忽视了孩子行为的持续性培养。因为实践活动特别少,孩子所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好多孩子心里清楚这样做不对,可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不是局域性的培养,而是要在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上,把幼儿园所学的知识延伸、运用到家庭、社会中去,学以致用。否则,再多再好的知识积累也只是一层层漂亮的糖纸,包裹在其中的,还是原来的那颗没有改变的糖果。
赏识过度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因为一句正常的批评,孩子情绪消沉许久;因为家长未满足孩子某个要求,孩子任性哭闹或与家长僵持;因为在幼儿园遭遇挫折,孩子泪眼滂沱不愿去上学……
为什么会这样呢?细细思量,是因为我们的赏识教育过了度,抹杀了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孩子披上了一件虚荣的外衣。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为了培养更多的好孩子,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了过度的表扬、赞赏。孩子已经习惯了每天让人捧在手里,时时让人看到自己的闪亮之处,可世上万物哪会十全十美呢?于是,孩子出现错误了,老师、家长不能批评;孩子想随心所欲做事,老师、家长不能干涉;更要命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我是最好的,没有任何缺点。”
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加自信,可过度的赏识教育却让孩子的自信变成了自负,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危害甚重。所以,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
静多动少
下午放学时,好多孩子都在幼儿园的玩具上玩得不亦乐乎,尽管离园的铃声已经响过,安保人员也开始清场,可还有孩子不愿离去;一些孩子肢体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跟头;一些孩子体质太差,动辄就会感冒……
这些状况和幼儿园教育方式有关联吗?仔细琢磨:孩子喜欢玩是天性,但如果经常接触这些玩具,减少对这些玩具的新鲜感,孩子是不是就不会那么依恋这些玩具?孩子肢体协调能力差或体质差,如果能多进行户外锻炼或运动,会不会有所提高?
纵观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静多动少,尤其是户外活动,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班额较大,为了减少幼儿因为动起来造成的吵闹和伤害事故,好多教师选择了让幼儿像小学生一样,端端正正坐在小椅子上进行活动。即便是到了户外,也只是让幼儿规规矩矩地散步、走路,幼儿园再好的玩具都成了摆设,幼儿只能远远地观望。放学后终于不受老师约束了,他们还不使劲地玩玩过把瘾?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加强幼儿体能训练,切实增强幼儿的肢体协调力和免疫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避免“易跌伤”事件的发生。
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是幼儿园,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从孩子的些许言谈举止中找出教育的误区,并积极疏导补救,使每个孩子在充分享受童年轻松欢悦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