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阳城县北留联校的学生在实践基地学习缝纫技术。 爱国从升旗礼仪做起。 高平市野川寄宿学校学生学习包饺子。 红星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晋师附小师生学唱“八荣八耻”歌。

  编者按: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怎样使素质教育不再成为文件和墙上的口号,而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具有可操作性?山西晋城以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抓手,采取行政推动、课题推进、学校推行“三推”的方法,引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校长的办学行为,使养成教育的内容“进课堂、进课程、进活动”,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常态化,晋城教育也逐渐走上了内涵发展、和谐发展、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本报记者 高耀彬 通讯员 曾军/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位年长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时问道:“您认为在您的一生里,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平静地答到:“在幼儿园里。”

  这位记者感到非常惊奇,追问:“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老人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顿时,在场所有的人对老人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看似小事,却关乎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和一个民族的素养。在山西晋城,养成教育的目标被定格为“三好”,即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已经在晋城扎实开展5年的学生养成教育看似平常,但他们正是通过对这种平常的坚持,给了学生一份终身受益的礼物。正如晋城市教育局长潘满库所言:“我们坚持实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是什么新发明,只是我们在努力把实施素质教育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和具有可操作性。实践表明,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未来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策略一:行政推动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抓手

 【 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就是抓素质教育,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突破口。要真正提高人的素质,就必须从最基础、最细小的工作抓起,从孩子抓起。】

  晋城是山西省的一个中等城市。多年来,因为有煤炭、化工等产业的支撑,经济实力迅速攀升,在省内名列前茅,但与城市发展相随的其他方面并没有同步攀升。因此,晋城最初给人的印象就是“财大、气粗,缺乏品位”。近年来,晋城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整体提高市民素养、提升城市文明品位”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求教育系统要着眼晋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需求,培养思想素质优秀、具有创新精神、知识视野开阔、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公民。

  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晋城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感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不能单靠学科成绩来衡量,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综合素质最直观的表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如何,不是单凭学校升学率来评价的。在升学率之外,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晋城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形成共识: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就是抓素质教育,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突破口。要真正提高人的素质,就必须从最基础、最细小的工作抓起,从孩子抓起。在晋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晋城市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在市长和局长的鼎力推进下,2006年秋季开学时,“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直接推进到了校园。

  为保证实践效果,晋城市教育局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强调“刚性约束”,明确“硬性要求”,通过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作重点、强化培训提高、强化督导检查、强化评价导向“五个强化”,为开展养成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强化组织领导,“一把手”负责

  2006年9月,晋城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市、县两级教育局长组成的全市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领导组,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列为“一把手”负责工程,设立了由工作推进组、课题研究组和督导检查组构成的养成教育办公室,在全市自上而下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副职领导具体抓、学校教职工全员抓的工作格局。

  强化工作重点,做好总体规划

  在《晋城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素质教育工程中,晋城市教育局明确了养成教育各阶段的工作要求:第一阶段要启动试点,初步取得经验;第二阶段要县区推进,形成局面;第三阶段要全面推开,步入常态;第四阶段要全面总结,形成特色。市教育局还配套制定了《关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明确各学年推进养成教育工作的具体任务,为全市养成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指导,逐步实现了“学校推行特色化、课题推进科学化、行政推动常态化”的工作目标。

  强化培训提高,聘请专家指导

  从2007年1月开始,晋城市教育局就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原山西省教育学院院长陈茂林等8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专家组,多次召开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教研室主任、试点校校长等人参加的养成教育研讨会、课题开题会,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不断推动养成教育走向深入。启动了“百千万”(百名校长、千名班主任和万名教师)培训工程。2007年11月,组织100余名校长到北师大参加了养成教育高级研修,随后分别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接受了市、县级专题培训。各级各类学校也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养成教育校本研训,进一步提升了广大校长和教师实施养成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督导检查,蹲点包片帮扶

  为了充分发挥督学队伍的作用,晋城每年都组织省、市级督学对各县(市、区)推进养成教育的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包片蹲点指导。从最初只有2所试点校,到42所试点校、103所课题实验校,养成教育呈星火燎原之势。2007年,晋城市教育局专门在养成教育工作初显成效的高平市召开全市现场会,促进全市养成教育深入开展。2008年,市教育局组织相关负责人,先后在市属6个县(市、区)召开了流动现场会。2009年,晋城市教育局组织督导检查人员对全市100所养成教育示范校进行了系统的评估验收。

  强化评价导向,坚持“一票否决”

  晋城市教育局结合素质教育有关要求,加大了对养成教育工作的考核权重,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的年度工作表彰、“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评选、教师评模、晋级等实行了“一票否决制”。2007—2009年,市教育局专项表彰养成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20个,先进个人490名。这一刚性导向,有效地扭转了只抓教学而忽视养成教育工作的倾向。

  策略二:课题推进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把抽象的课题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才能扭转一些地方和学校实施养成教育“想抓不会抓、愿抓不得法”的局面。】

  晋城养成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孩子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同时,以此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增强家庭的爱心和谐,推动城市的文明发展。

  局长潘满库认为,在养成教育实践中,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推进和课程开发,把抽象的课题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才能扭转一些地方和学校实施养成教育“想抓不会抓、愿抓不得法”的局面,不断深化养成教育。

  课题引领,典型引路

  2007年,晋城市教育局申报了“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分别被中国教育学会和山西省教科院批准立项为“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与此同时,晋城市教育局在全市遴选了一批优秀教研员和德育骨干,组成了市级课题组。先后在城市、县城、乡镇及偏远山区确定了一批中小学校为课题实验校。

  几年来,市教育局每年都对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典型,并将所有经验材料分类汇编、推向全市,对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养成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9年10月,晋城市教育局命名了48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和20所“先进学校”,两个县区教育局被授予“示范校创建先进集体”。

  编撰丛书,指导实践

  针对部分校长、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和盲点,课题组探讨理论,研究对策,先后编写出了3本养成教育指导性读本,作为培训教材发放到了每一所学校。其一《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从理论、实践与技能两个层面,对实施养成教育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其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参考》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养成教育有关内容和优秀管理制度等,收录了孙云晓、关鸿羽等教育专家的相关讲座内容,以及养成教育序列化训练内容,为实施养成教育提供了参考模式。其三《课题研究优秀成果集》汇集了120件全市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报告、优秀案例。这一系列丛书的编印和推广,不仅为广大教师深入进行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和实践发挥了指导作用,还初步形成了具有晋城特色的养成教育“市本教材”。

  课程开发,步入常态

  为使养成教育步入常态化,2008年下半年,晋城市心理学会和市养成教育课题组,紧紧围绕养成教育编写开发地方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丛书。其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丛书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根据学生实际,由低到高,逐步递进,通俗地阐述了学生应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从2009年秋季开始在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试用。

  策略三:学校推行 习惯养成渗透到每个细节

  【将养成教育付之于行动中,把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安全等习惯培养长期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这样养成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经得起检验。】

  教育和引导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不能停留在口上和纸上。养成教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素质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将养成教育付之于行动中,把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安全等习惯培养长期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这样养成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经得起检验。如今,“养成教育”的理念已浸润于晋城的每一所学校,深入到每一个师生心中,并在市民心里生根发芽。

  立规范

  从“近、小、实”三字切入

  如何立规范、定标准是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本着贴近生活、小处着手、实践积累的原则,晋城市政府专门发文,从“近、小、实”三字切入,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养成教育分别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要求学校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总体思路、做好工作计划、细化活动内容、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课题研究、完善规章制度、营造文化氛围、注重阶段小结、保证教育效果。

  要求教师注重十个基本行为习惯: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辅导、规范用语用字、言语文明得体、管理爱护学生、善于交流合作、勤于学习反思、注重言传身教、坚持廉洁从教。

  要求学生具备十个基本行为习惯:会吃饭穿衣、会洗漱洗脚、会走路排队、会问候让座、会说普通话、会写规范字、会阅读观察、会学习健体、会助人求助、会劳动环保。

  在落实“三个十”要求的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还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一步细化了有关要求。通过细化规范,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常规管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生活自理和自主学习方面有了明显转变。

  求实效

  从课堂、课程、课外“三推进”

  养成教育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专家组指导各县区和学校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养成教育内容“进课堂、进课程、进活动”。

  市中原街小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师生每天坚持20分钟家庭自主阅读,以教师阅读促学生阅读,以学生阅读促家长阅读,以课外阅读促课内阅读,以校园阅读促家庭阅读,以家校联合阅读促社会人人阅读,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阳城县第二小学编写了《经典伴我成长》校本教材,坚持每天“背一句、诵一段、读一篇、写一则”;阳城县北留联校利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高平市第三中学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习惯和文明交往习惯有机融合,按照不同年级精心设计了班会活动主题,并在学校征集优秀课例编印成册,让广大教师参考使用,形成了“班会课主题化,课例设计活动化”的特色。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还紧密结合国家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当地实际,积极为青少年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养成教育新途径。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千校、万师、十万名学生开展“我做文明晋城人、携手共建文明市”主题实践活动,既促进了晋城市的文明建设,还使广大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抓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依靠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还需要良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晋城市积极探索并实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加“自我教育”的“3+1”教育模式。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强化了教师养成教育培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并与评模、晋级挂钩,强化了课堂德育渗透和养成教育渗透,广大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得到了提升。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探索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管理模式,让广大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过程中得到锻炼,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逐步贯穿到了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区的互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更加有效。2008年,晋城市教育局被省妇联、省教育厅表彰为“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经过5年努力,养成教育工作已经在晋城市全面推进并开花结果,学生在文明礼仪、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动手实践、爱护环境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育人方式有明显转变。晋城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位居山西省前列。局长潘满库说:“只有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区域的文明、一个民族的素质的高度来认识,才能产生忧患意识和必须做的紧迫感;只有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天职,各级各类学校的本分,广大教职工的责任,才能产生自觉行动和永不衰竭的动力;只有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主导、家庭重视、社会关注,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本版图片由曾军摄)

   专家点评

养成教育是培根育本的教育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这句名言,差不多人人熟知。因此,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乏有新意的课题。但是,这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带根本性的课题。说它极其重要,是因为习惯看起来事小,但绝非小事。习惯具有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生。一个人优秀不优秀,其实就是看他的习惯是否优秀;一个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是否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

  《易经》讲“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强调对儿童进行养成教育,以形成“正”的品行。英国依顿公学的校长说,进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习惯。国民素质的集中表现就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主干。习惯养成教育是培根育本教育,做人做事教育,成长成功教育。习惯比成绩、才艺重要一百倍。

  晋城市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推进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抓到了根本上。晋城市抓这项工作的特点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利用行政力量在全市所有学校区域性整体推进,以课题研究为理论指导,以建设校本课程为保障措施,并且和城市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这就使此项教育在全市各县区和各级各类学校范围内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陈茂林(原山西省教育学院院长):

  晋城市教育局牵头,全市中小学校参与,以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形式,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此项活动之所以扎实有效,是因为具有三个突破:

  一是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站在综合素质的高度,从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让良好的行为习惯转化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从而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在了实处。

  二是把养成教育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研究与实践,了解学生,把握规律,从而使养成教育在指导思想、工作重点、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把学校、家庭、社会结为一体,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影响和促进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三结合”不仅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文明、稳定与和谐。

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侯怀银(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晋城市把养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采取行政推动、课题推进和学校推行的策略,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在全市幼儿园和中小学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系统性。晋城市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之中,把养成教育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和规范的基础之上,以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作为逻辑起点,系统地制定了一系列与养成教育紧密联系的各种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把养成教育内容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渗透性。晋城市没有把养成教育仅仅限于德育范畴,而是将养成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各个领域,使养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得到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灵魂在养成教育中得到塑造,素质在养成教育中得到提高,初步构建起了以课堂渗透为主要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基本载体的养成教育工作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性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

  合作性。晋城市十分重视学校和社会、家庭的通力合作,具体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条途径实施养成教育,将养成教育活动延伸到了学校、社会、家庭和社区,以教师的文明习惯带动学生的文明习惯,以学生的文明习惯促进家庭文明习惯的形成,以全体师生的文明习惯推动全社会文明习惯的形成,做到学校内部一致,家庭内部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一致,有效地实现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搭建起了养成教育的大课堂,确保了养成教育工作的效果,为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和谐晋城发挥了特殊作用。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0-5-10/18313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