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特色 成就高水平竞争力

[db:作者]  2018-06-21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特色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重要的趋势之一,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寻找差异性,放大差异性,进而将差异性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美誉度”的特色化发展之路,不仅充分释放出学校的内在发展动能,更对外在优质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使得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焕发出蓬勃生机,其映射出的先进办学理念与探索精神,值得分享与借鉴。

    “特色”为笔,绘制“高水平”建设画卷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历经60年的跨越式发展,现已成长为一所办学环境优美、专业门类优化、人才培养水平优良的国家级别“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2015年,学校凭借雄厚的办学积淀及杰出的人才培养质量,成功入选“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单位,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踏上了新的征程。

    面对新目标,校长孙敬华坚定且明晰地指出:“从本质上讲,高水平大学是‘生长’出来的,只有立足自身禀赋,找到适合自己的特色化‘生长’之路,高水平大学建设才有持续的生命力,才能根深叶茂、干壮枝强。”

    透过这极具指导意义的话语,一幅以“特色”为画笔、协调开放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铺开——

    思政领航 人文扬帆

    作为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思想育人,党委书记、校长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放眼兴旺发展中的安职新校园,融教学、生活休闲、实习实训、体育运动和生态景观区为一体,人文气息浓厚,育人功能完善;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文化节、科技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不断催生校园新风;“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志愿服务,更是如春风化雨般引导着学生在用心感知、以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中,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郑重承诺“不让任何一位被录取的考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每学期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及学校奖学金等项目奖助资金1900多万元,惠及40%的学生,更是让校园溢满温情。

    产教融合 打造品牌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学校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以嵌入式的“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为重点,建设集实习实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技术研发、职业培训和生产服务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的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互联网+实训”手段,将工厂真实生产场景传输到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情景化、同步化,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先后与京东方、海螺集团、JAC汽车等近500家企业建立了紧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学校明确提出“服务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创业”的办学新思路,精准对接安徽省八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专业,强化建设重点专业,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开设了机械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等13个教学院部,下设能源动力与材料、文化艺术等12个大类60多个招生专业,专业门类和专业数均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品牌战略,精心打造出国家级别精品专业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特色(改革试点、精品)专业27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个,校级品牌专业11个。

    理实交融 德技兼修

    学校牢固树立了“培养德技双馨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职业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提出“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企业大课堂,德技兼修”的教育理念,先后与京东方、国轩高科等518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创新实践了“校企融合、项目带动、双轮职训”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节节攀升。

    2017年,学校达成42个校企合作项目及协议,开设现代学徒班、“订单班”等60个,并与安徽迪科数金、水安建设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建了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学院。

    教学方法上,学校一方面持续深化“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一方面在云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混合教学试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参与了9个国家级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锻造出2门国家级别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别精品资源共享课,及一大批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如今,改革的硕果挂满枝头,学生们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其综合素质类赛项中获得特等奖1个、一等奖14个、二等奖46个、三等奖56个;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其综合素质类赛项中获得特等奖2个、一等奖146个、二等奖151个、三等奖140个的好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毕业生“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双创教育 先发优势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浪潮涌动,社会对“双创教育”的呼唤也愈加迫切。其实,早在2004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便开启了国际劳工组织创业培训项目——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15年的经验积淀使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双创教育”优势,硬件条件居全省首位,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学生们连年在各级各类双创大赛中不断斩金夺银,成功创业者近500人,自主创业比例近5%;学校更是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十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等称号。

    以此为基,学校进一步成立了教育、培训、服务、孵化及师资建设“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学院,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基地实践,通过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特色课、将学生所有专业知识融入双创元素、将知识产权保护融入双创教育等特色化探索与实践,打造真正的“融入式”双创教育模式,科学构建出了“想创业—要创业—能创业—成功创业”渐进式双创教育体系。

    人才强校 协同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将师资队伍建设视为兴教之源,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赴海外访学研修、赴企业挂职等方式方法,外引内培,全面提升师资力量。学校现拥有专兼职教师800余人,正教授33人,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并涌现出一大批“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别教学名师”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才。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完成大师工作室8间,成立了8个科技创新与服务机构;近三年来,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教科研项目211项,校级各类教科研项目13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30多篇,取得专利130多项,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项,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8项。学校在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立项数位居安徽省高职院校前列。

    成果透视

    让潜力竞相迸发的“特色化”育人实践

    从某种角度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构筑精神,就是构筑“特色之本”;涵养文化,就是涵养“发展之源”。

    长期以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文化立校”理念,出色完成了“高职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及资源建设研究”等多个教育部门重大课题研究,并先后发表《从“技能本位”走向“文化育人”》等20余篇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类学术论文。 

    2015年,学校成功获批国家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此为依托,学校创新构建了“四课堂”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人文素养、社会实践能力、网络学习能力以及国际发展能力。在项目负责人的引领下,我们走进“四大课堂”,深刻感受到学校喷涌的“文化”氛围和显著的“育人”成效。

    体系建设,让文化之光照亮前行路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主课堂的作用,科学构建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积极地将心理健康课、职业素质课、法律基础课等纳入文化素质教育必选课程,计入考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晚自习、双休日等时间,开设了“音乐鉴赏”等30余门选修课程,营造审美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此外,学校还主动作为,牵头组织省内十余所高职名校共同编写了《人生历练与品格育成》《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等综合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教材,共同开发了“综合素质课教学资源网”及教学资源库,形成课程门户+在线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思政教育新版图,惠及十余万名学生。

    纵横捭阖,校内课外培养人文素养

    作为与学生生活结合更为紧密的“第二课堂”,向来是“文化育人”的重镇,学校从10个方面统筹推进,在纵横捭阖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一堂堂讲座以精神文化提升广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价值理念;

    文明评比、“中国梦·安职梦·我的梦”,一组组系列教育活动以德育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九思园、弘毅园,遍布楼宇道路和校园景观上的一个个职业教育关键词,以物质文化濡染校园人文环境,学校的主题雕塑《日晷》更是突出表明了学校对规律的尊重,又激励同学们珍惜求学时光;

    社团文化艺术节、技能文化艺术节,一项项极富高职特色的团学活动历练着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着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的“群英曲艺社”更是被省团组织授予“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成功人士经验谈、与一流企业共建高水平专业性学院,将“工匠”精神引进校园,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以优秀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创业教育培训和创业大赛,不仅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更打造出了学校的一张“金名片”,形成了极具校本特色的创业文化;

    此外,高品位“新思维讲坛”等活动,在为广大师生奉献出丰盛的文化大餐的同时,更潜移默化地全面提升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四个十佳”等先进人物评选活动,不仅培育出优秀共产党员张栩、优秀教师瞿永及一批杰出校友代表,更以典型人物文化激励着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

    用心感知,校外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积极拓宽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先后在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等地打造了4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在辖区内的磨店社区工作站、久久夕阳红敬老院等地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爱心服务活动,以志愿者文化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学校的“江淮义工联盟”被评为安徽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在凤阳小岗村、滨湖新区等地打造了多个社会实践调研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所感与实践服务相结合,历练才干,学生的1项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获得省级一等奖,4项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获得省级二等奖,6项调研课题获得省级三等奖,10篇论文获得优秀奖;5位教师荣获“安徽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与时偕行,全面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正在急剧改变青年人的学习生活空间,面对新的挑战,学校积极构建“第四课堂”,通过科技手段和国际化教育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学校全面构建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空间为载体的“互联网+教学”学习新形态;打造了以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素质教育慕课等网络学习新模式;还与超星尔雅通识课网络修学分平台合作,开设公选课程43门,吸引万余名学生参与,实现了互联网时代下“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的泛在式学习。

    学校建成了文明创建专题网、网上思政课堂等一批新宣教阵地;学校图书馆开通了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多个教学资源库,并创办了《网摘报》,引导学生主动从网络获取知识,发展自我。

    学校还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美国、韩国等国家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近百名学生赴国外留学深造,获得了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并与德国诺斯海姆第一职业学校开展了双向互动的“徽州商人”“欧洲商人”实习项目,为学生拓展了全球化发展视野和空间。

    远景前瞻

    接续奋斗,将“特色化”进行到底

    2015—2018,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就。

    2018—2020,距离建设工作的评审仅剩两年多的时间,孙敬华校长在教代会上用“天道酬勤”总结过去,并用“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应该大有作为”激励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扎扎实实地推进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将“特色化”进行到底!

    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增强育人动力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关注学生思想状态和舆情动态,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加强主流舆论引导,推进“易班”建设,夯实“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双创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双创课程体系,加强双创实践;科学构建多部门协同、良性互动的技能竞赛体系,把学生职业养成、创新创业训练及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环节相结合,从而增强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职业实践能力。

    创新学生工作思路,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全面构建“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优良学风建设监督机制;健全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实施方案及其测评办法,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良性联动机制,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学生进出两旺。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建设文明美丽校园。发掘历史文化,传承办学传统,总结办学经验,凝练理念文化和精神文化,引领学校改革发展;按照制度育人要求,全面修订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以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文化节、专业知识技能竞赛等为主线,创建文化品牌,构建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创建文明美丽校园。

    推进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实力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围绕“地方性、技能型、特色化、高水平”的办学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集群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加强专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鼓励校企合作开展“冠名学院”“冠名班”“特色班”“试点班”建设;启动专业评估与认证试点工作,建立专业发展预警退出机制;建立完善各级各类考评体系,做好各类考评工作,完善“三级教学质量工程体系”。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办法,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加快大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重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以师风带学风促校风。

    加强课程建设,建设优质共享资源。推进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课程建设,让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大力引进国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教材体系等教育资源;持续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推广“云课堂”,做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拓展学习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共建,合作共赢”为主要途径,新建、扩建、改造,建成一批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管理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室,使实训设备更加贴近生产实际;通过校企合作、多元参与的方式,大力引进优质资源,新建一批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厂中校” “校中厂”;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实习就业搭建平台;建设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仿真实训系统以及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科研工作,进一步增强办学潜力

    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创新,构建应用型科研平台,努力为开展科研提供支撑体系,着力培育一批研究方向稳定、梯队合理、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及成果转化能力的应用科研团队,充分发挥现有人才、技术和设施设备等资源优势,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促进办学水平提升。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新途径、新模式,扎实做好首批留学生培养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精准扶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扶贫政策,扎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认真执行教育部门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对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新疆皮山县职业学校、金寨职业学校等的对口帮扶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学校新校区总规划面积1298亩,目前已完成3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已经满足16000人的教学和生活所需。未来还有3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一是学校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打造的“三高”理念,完善校园整体建设。届时教学、科研、生活、运动休闲等各项设施将更加齐备。二是营造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春有花、夏有荫,四季见绿,做到绿化、美化、亮化。将自然景观与文化相结合,发挥出环境育人的功能。三是运用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对学校的水、电进行智能监控,优化校园消费预支付系统,方便快捷,提升了学校服务师生的质量和保障水平,服务育人功能得以彰显。

    今年,恰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建校60周年。

    站在这继往开来的时间节点上,学校党委书记亓四华寄语广大学生:“当代青年的人生黄金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完全契合,机遇千载难逢,期待你们携梦出发、为梦努力,成就更美好的自己,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将永远站在你们身后,为你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 

    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来可期。

    我们仿佛看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以特色造就高水平,以特色铸就美誉度”的特色化发展之路,正一路汇聚发展政治定力、办学育人动力、治理创新活力、科学发展实力、开放办学潜力、服务保障能力,向着建设“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现代化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奔涌向前,向前……(王丽英)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8-06-21/18443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