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家校协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db:作者]  2019-12-0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首要环境,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与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要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家校协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家庭教育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相统一的交往实践,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二者统一于高校人才培养实践当中。家庭教育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最终必然过渡到无差别的“社会化”的高等教育之中。家校协同式教育有助于高校与家庭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促进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环境、教育形式、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实现协同发展。

    近年来,湖北大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价值,多措并举,着力搭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机制、新平台,扎实推进家校沟通、互联,大力开展“励志圆梦计划”“家长学校”“家校互访”等活动。活动涵盖学校全体学生,主要通过实地走访、对话、沟通,推进家校交流合作,实现情感互通、生活互助、学业互联。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系列活动已于2016年获批湖北省教育部门实践育人特色项目。学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传统的“两级结构”向“三级结构”转变,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家校协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

    1.教育观念要彰显时代性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升,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家庭教育理念依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有的家长认为到了大学,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要么撒手不管,要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健康人格的培育。针对此类问题,湖北大学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与家长联系一次,每月反馈一次,每学期深入交流一次。积极指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承担了向家庭渗透先进教育理念的社会职能。同时,通过有效沟通,听取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更新办学思想、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成效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教育内容要增强针对性

    众所周知,“00后”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情感难题、学业负担都更为复杂,需要专业的帮助与辅导。由于受到知识和能力的限制,父母常常难以为子女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笔者通过对湖北大学“励志圆梦计划”暑期家访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不赞同子女在大学时期与异性交往,却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因此,湖北大学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强化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教育,鼓励家长积极转变角色,邀请家长担任“校外德育导师”“家长辅导员”等,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心理疏导、职业规划指导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效发挥了家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教育方式要体现科学性

    大学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并选择自己面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但依然有部分家长用看待小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子女,没有赋予其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湖北大学通过建立现场走访、网络家访等家校联系机制,向家长宣讲教育政策法规,讲授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科学知识,有效引导家长认识科学德育方法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及感化教育,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不断完善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家校协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应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代,湖北大学努力构建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1.社会:营造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新风尚

    国家领导人曾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温家风文化对于发展家庭教育、传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意义重大。首先,要构建完备的家庭教育体系,建立社会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增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建立融媒体平台,构建“网络家长学校”,将家长在“网络家长学校”所修课时与其“个人征信”挂钩,有效发挥社会,特别是社会媒体的作用。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良家风贯穿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营造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风尚。

    2.家长:提高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新成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可见学校教育的成败,与家庭教育的支持密切相关。家庭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学校与社会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的奠基性教育。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00后”独生子女,网络和手机已成为其学习和交流的主渠道。一方面,家长要注重自身学习,充分运用新媒体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积极引导“00后”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引导“00后”大学生正确处理在校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心理上的疏导者、学习上的鼓励者、情感上的交流者。同时,要增强主动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定期运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了解子女在学校身体、心理及学业状况,形成协同教育合力育人的态势。

    3.高校: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家校融合新平台

    新时期,高校不但承担着传播知识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职责,而且还担负着服务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等社会职能。通过加强大学生家校协同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湖北大学在协同指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和完善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责。

    一是搭建平台,开展“零距离”沟通协作。湖北大学充分运用微信、QQ、电话为家校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着力搭建家校联系网络平台,构建双向互动的远程沟通机制。湖北大学建立了“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家长留言箱”等,以多种互动方式定期向家长传达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情况,并听取家长意见,为家长解疑答惑,实现家校“零距离”沟通协作,共同担当大学生思想政治育人“师者”。

    二是开展家访,实现“精准帮扶”。湖北大学紧密家校联系,增进家校情感交流,实施精准帮扶,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大力实施“励志圆梦计划”暑期家访活动,在访问方式上“量体裁衣”,在交流方法上“因人而异”,在答疑释惑上“对症下药”,真正做到以走访教师的“贴心话”换特殊群体学子的“心里话”,将走访教师的“付出指数”转变为学生的“成长指数”,使精准帮扶落地有声,让人文关怀入情入心。自该项目开展以来,学校共组织100余人次参与家访,走访了近30个省份的特殊群体学生近300名,累计行程达50多万公里。已经毕业的56名被走访学生中,18名学生考取了中科院、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生;7人考取了公务员和选调生,将热血青春挥洒在祖国需要的第一线;20余人在绿地集团、交通银行等企业就职,家校协同育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和家庭在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道德品质培育、性格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是一个集时代性、创新性、长效性于一体的系统化工程。面对日益复杂的育人环境,湖北大学将不断改进措施,完善思政教育家校融合的创新与发展,持续以“励志圆梦计划”暑期家访等活动为载体,从深处着手,精准发力,倾力打造学校、家庭的命运共同体,不断提高协同育人质量,持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迈上新的台阶。为家校联系挂上一把“连心锁”,为学生成长点亮一盏“指路灯”。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工程大学教师 严敏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芳)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12-07/186351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